APP下载

试析传播学视角下赣南采茶乐的保护

2018-01-19郭鑫鑫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采茶戏赣南文化

郭鑫鑫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1 赣南采茶乐的发展历史及其特征

1.1 赣南采茶乐的起源与发展

赣南采茶乐又被称为“赣南采茶戏”,是赣南一带极具本土茶文化特色的地方戏。其最早起源于明朝的万历年间,距离当下已经有四百余年。赣南采茶乐以当地的地域风情和客家文化为创作主题,其中融入了客家人的采茶生活故事,可谓是客家人几百年来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客家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因而也成为了赣南采茶人闲暇时的乐趣之一。这种独特的文化印记以直观的方式记录着赣南人的丰富的劳动生活,又以感性而细腻的方式表达着客家人民对生活的态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从明代开始,赣南地区的男子为了谋求生活通常有着外出打工的传统,他们大约一到两个月才能归家一次,因而当地女子就成为了主要劳动力。客观来讲,赣南地区的女人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她们操持着家中的一切事物,男人的身份反而变成了客居。这种现象是由赣南地区的地域特征所造成的,其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客家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由于握有绝对的经济权,赣南一带的女人早已不以相夫教子为第一要务。她们要负责家庭的饮食起居等大小事务,可谓是中国早期最具有独立女性特征的代表。这一点也影响着她们对于爱情的态度。在《四姐反情》这出采茶戏中,四姐对四哥展开了大胆的追求,她并没有像传统的女性那样娇羞,这事实上也反映了赣南地区的客家女子的真性情。当然,《九龙山摘茶》和《花灯仙子》等作品均属于赣南采茶乐剧目,其表演形式生动活泼,颇受大众喜爱。

1.2 赣南采茶乐的特点

赣南采茶乐虽然是赣南一带风土民情的典型代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徙而在广西、广东、台湾等地都有流传。赣南采茶乐记录着客家人的采茶生活,并大多以男女之情为主。经过了时代的变迁,赣南采茶乐集合了喜剧、闹剧等表演形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矮子步、扇子花以及单袖筒三大表演要素。这三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因而后世称之为赣南采茶乐的“三绝”。在近四百年的沉淀之中,赣南采茶乐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唱法腔调都极具本土特色。演员既可以按照固定曲目登台表演,也可以根据自我体悟进行即兴创作。通过平日的点滴积累与舞台的场景碰撞,表演者将客家人别样的生活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上十年功”,登台表演也是对表演者专业能力和表演功底的考验,因而,当地人气高的赣南采茶舞表演者也被人们称之为“艺术家”。

2 赣南采茶乐传承所面临的问题

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赣南采茶乐的光辉逐渐开始变得微弱,如同萤萤之火。就目前而言,赣南采茶乐的传承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2.1 传承的断层

在中国,赣南采茶乐虽然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传媒行业的兴起,很少有人真正以此为生。当然,受到西方文化以及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人们更热衷于追求快餐式的现代文化,而鲜少有人喜欢传统戏剧文化。赣南采茶乐并不是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因此其相比于其他戏剧种类而言面临着更大的传承危机。另外,老一辈的赣南采茶乐传承者大都年过花甲,如果当下没有愿意从事采茶乐表演的年轻人,那么这一行也会因为青黄不接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2.2 受众的断层

目前,除了少数赣南地区的中老年人以外,当地年轻人对赣南采茶乐的兴趣并不大,究其根本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方面,赣南采茶乐起源于明朝,兴起于清朝,明清正是我国封建社会气息较为盛行的两个朝代,因而其存在一定的封建气息。另外,赣南采茶乐讲述着当时最平凡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这种表现内容较难引起当下青少年的兴趣。另一方面,随着电子传媒的发展,人们能够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网络通讯手段实时地了解当下赣南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也让赣南采茶乐甚至戏曲的受众群体变得越来越少。

2.3 传播的断层

赣南采茶乐通常习惯于“口头传授”,因此继承人大都以当地人为主,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将赣南采茶乐完美无缺的保留下来,但是这种传授方式的局限性却严重阻碍了赣南采茶乐的发展,使之面临断层的风险。再者,虽然赣南地区通过纸媒、电子媒介对赣南采茶乐进行了大篇幅的宣传,但是,最后却草草了事,因而赣南采茶乐的传播推广收效甚微,这都加剧了赣南采茶乐传承的危机。

3 传播学视角下赣南采茶乐的保护

在当前严峻的现实情况下,赣南采茶乐的保护工作应刻不容缓。保护方式既不可过于张扬,丢失“本心”;也不应固步自封,举步不前。我们应综合考虑时代特点、文化特点以及传播与集成的方式等多个方面。赣南采茶乐的保护工作并非朝夕之间所能完成,我们应该从长远规划,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保护赣南采茶乐。

3.1 专设经费,提高演职人员收入

目前,不乐观的市场环境和急剧缩减的受众群体使赣南采茶乐的剧组与演员收入甚微。不少剧团在发展上面临窘境,无法承担用于设备购买和演员培养的费用。当地政府应该给予专项的经费支持,解决赣南采茶乐剧组和演员的收入问题,进而提高表演者的积极性。而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相关部门能为其成立专门的赣南采茶乐基金,吸收更多社会上的资金支持,以用于世界各地的公益性演出经费,这不仅能够增加剧组和演员的收入,也能够使受众群体得以扩充。

3.2 艺术革新,增加当代文化元素

保护的根本是传承与发展。为了使赣南采茶乐更好地发展,我们除了最大程度上保留采茶乐的原汁原味以外,也应该吸收当下生活元素,这样才能让其成为各个时期客家人民生活最忠实的记录者,成为中国传统茶文化最忠实的记录者。基于传播学的角度,我们不妨采用以下方式。首先,演员应该规范唱腔。“赣南采茶乐唱腔怎么改、如何改”是当前颇受争议的话题。一些人主张保留原风,有人主张微调,也有人主张大改。笔者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如果一味的固执已见,反而会阻碍事物的发展;但是,面目全非的改变也会使赣南采茶乐失去原有的意义和情趣。因此,我们应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赣南采茶乐进行循序渐进的艺术革新。根据演员性别、唱腔方式的特点,增加曲调的处理,借此突出男女嗓音和流派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增设更多的唱腔,扩充音域的范围,以此来满足不同受众的音乐需求。其次,为了使赣南采茶乐更加贴近生活,我们可以在剧目中融入现代生活元素(比如职场元素)。时代在变化,很多赣南地区人们的劳动角色已经从采茶人转变成了职场人。因此,如果在赣南采茶乐中增加这一部分的内容,就能够引发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区群众的同感,获得更多的受众群体。

3.3 专业教学,培养优秀传承人

赣南地区不乏优秀的大学,为了扩充赣南采茶乐的传承人队伍,高校等教育机构不妨成立采茶乐专业,为赣南采茶乐培养优秀的当代继承人。虽然目前互联网技术十分发达,人们可以从网上获取赣南采茶乐的学习资料及内容,但是通过网络课堂或远程授课的方式无法真正学到赣南采茶乐的精髓,因而高校可以将网络课堂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而不应该以此为主。此外,当地政府也可以给老艺术家们经费支持,让其到各个大学进行演出和授课,在各个地方培养出稳定的传承人,让赣南采茶乐表演团体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4 结语

综上所述,赣南采茶文化作为客家文化的艺术珍宝,其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保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通过艺术革新和人才培养,才能更好地传承我国赣南采茶乐。当然,赣南采茶乐的保护工作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对赣南采茶乐和传统茶文化的保护有所启示。

[1]肖美娜.5W模式下赣南采茶戏的传播现状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v.30;No.108(4):107-110.

[2]杨菊.试论赣南采茶戏的美学品格[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6):117-120.

[3]苏子裕.论赣南采茶戏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革新[J].艺术百家,2003(2):9-12.

[4]王芳.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融入[J].北方音乐,2015(4):30-30.

[5]李瑭,施振艳,汪洋洋.传播学视角下的宁波民俗文化英译研究——以宁波博物馆-民俗馆英文解说词为例[J].文教资料,2016(18):67-69.

猜你喜欢

采茶戏赣南文化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谁远谁近?
浅析赣南采茶戏旅游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