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思想对高校礼仪教育的启示性意义
2018-01-19郑莉萍郑冀宁
郑莉萍,郑冀宁
(1.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与艺术学院航空服务与管理系,北京 101101;2.平安好房渠道拓展部)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个人礼仪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礼仪素质也存在不达标之处。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很多与礼仪相关的思想观念。茶文化礼仪在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高校不妨将茶文化思想运用到高校礼仪教育之中,借茶文化的力量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礼仪的人。
1 茶文化概述
1.1 茶文化思想的内涵
茶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使不断变化的,最开始茶是一味药草,用以解毒、醒脑;后来茶沾染了文人墨客的灵气,成了一种高雅的象征;再后来茶融入到了寻常老百姓的生活之中,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可以说,自先祖神农氏发现茶之后,茶与人们便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茶树种植规模的扩大,饮茶人数也呈现递增之势,在频繁的茶事活动中诞生了一种特别的文化——茶文化。茶文化自形成伊始就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它如同一泓清泉滋养了华夏儿女,其中蕴含着古朴的哲学观、价值观,这些思想观念是古人的生活智慧结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与诸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禅家文化等在内的文化相互碰撞,并逐渐成为一种内涵与外延兼并、物质与精神并举的文化范式。我国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比如推崇“怡清和真”的茶道思想、推崇“返璞归真”的茶人精神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言行举止都有所影响。另外,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茶文化还提倡“中庸和谐”、“天人合一”、“茶禅一味”、“修身养性”等思想观念,其对于当代青少年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等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除此之外,“以茶待客”、“倒茶三分满”等也是茶文化思想的反映。
1.2 茶文化蕴含的礼仪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文化也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其融合了我国古代礼仪观念。因而茶文化中也蕴含着很多与礼仪相关的内容。古代茶人对于茶事活动中的动作姿势和礼仪表现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在端茶时双眼应该平视前方,双手端稳茶盘,递茶时应该使用双手,待客人拿到茶杯后缓慢离开,切忌马上转身。茶人在茶桌前应该端坐下来,切忌抖动双腿。当然,受到儒家“礼”文化的影响,茶人在饮茶时也颇为注重礼节。古代茶事活动中有着“鞠躬礼”、“伸掌礼”、“叩指礼”和“寓意礼”等基本礼仪,这些礼仪表现了茶人之间的敬意,体现了人际交往的真诚。比如说,鞠躬礼对于行礼的速度、姿势和角度等都是有所要求的,行礼到位就不会破坏整体的饮茶氛围。另外,在冲泡茶叶时也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冲泡前应该用专门的茶匙取出茶叶,而不应该用手抓取,在倒茶时应该遵循“七分满”的原则,递茶时应该说声“请”,客人接茶时应该回复“谢谢”,这些都是基本的礼仪表现。同时,我国古代茶人对于茶事活动中的着装也有着要求,茶人应该注意仪表和服装的干净得体,饮茶时不应该大声喧哗。除此之外,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着“敬茶之礼”的说法,他们在婚礼时敬茶,表现对长者和宾客的敬意。
2 高校礼仪教育的现状
2.1 礼仪教育的本质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其主要包括礼节、礼貌和仪态等方面。因而,可以将礼仪理解为一种“行为标准”、“行为准则”,其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当然,一些学者也对“礼仪”与“尊重”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礼仪的实质是“对他人的尊重”,因而个人礼仪也被视为人们素质、素养的体现,不注重礼仪就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礼仪不仅关乎到个人的形象,同时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国家乃至文化的形象,所以这足以可见礼仪对于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有多么重要。通过礼仪教育,个人的行为能够更为得体,人们在人际交往时也会更为尊重彼此,这对于社会的和谐来讲十分重要。所谓“礼仪教育”表示传递礼仪观念、教授礼仪形式的教育。从这点来讲,高校礼仪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规范自身言行,提升自我修养。通过礼仪教育,高校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到更多与中华传统礼仪相关的内容,同时在理论的指导下将其转化为日常行为规范。一些学者认为,开展礼仪教育是促进学生“积美德”、“塑美型”、“养美性”的重要方式。
2.2 高校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据相关调查显示,一部分高校学生的个人修养存在令人堪忧之处,他们在待人接物时不懂得遵守礼仪标准。比如有些学生就有着“目无尊长”、“脏话连篇”、“毫无纪律”等缺点,这很显然就是大学生礼仪缺失的表现。为了更好地开展礼仪教育,教师需要对这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大学生礼仪的缺失与家庭观念存在较大关系。由于之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进入高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疼爱,甚至有些家长对子女存在溺爱心理,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恃宠而骄,不懂得尊重他人。其次,高校对于学生的礼仪教育不太重视。对很多高校的课程进行调查,不难发现其中90%的课程都与学生的专业相关,其他课程中也只有少数科目会涉及到“礼仪”,比如公共政治课程中会对礼仪加以提及,这足以可见学校对于礼仪教育不够重视。再者,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与互联网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而互联网中涉及到很多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学生也会不加区分地对网络不良行为进行模仿。最后,在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纷纷涌入我国,不少学生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更有甚者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受到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他们只注重自身的得失,而不关心集体的利益。
3 茶文化思想对高校礼仪教育的启示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国高校的礼仪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改变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教师可以结合茶文化思想开展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礼仪修养。基于茶文化思想的高校礼仪教育可以这样展开:
3.1 教学理念
以往,高校对于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礼仪修养不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对礼仪教育充分重视。虽然礼仪教育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无关,但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可以将礼仪作为一项考评内容,并将其列入综合成绩的范畴,这样学生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就会大大增加。
3.2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高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礼仪课程。礼仪课程可设置为每周一节(每节课90分钟),一共16周。当然,高校还可以设置与礼仪相关的选修课,比如“商务礼仪选修课”、“茶道礼仪选修课”等,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各类礼仪范式,使他们自身成为一个知礼、懂礼、行礼之人。当然,像“大学语文”、“茶文化英语”等课程中也可以适当融入礼仪教育的内容,这样就会使高校的礼仪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3 课堂教学
为了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通过视频、音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礼仪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与茶道相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仔细聆听茶人之间的对话、观察茶人之间的举止。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不同的小组针对不同的问题(如“茶人的礼仪主要包括哪些”、“茶道礼仪对于人际交往有什么重要性”、“茶道礼仪对学生有何启示”等)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对于茶道礼仪的印象也会大大加深,这样他们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类似场景时也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节加以注重。
3.4 教学评价
我们知道很多高校课程的教学评价都以“期末测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但是为了真正地评测学生礼仪教育的效果,教师应该对教学评价进行合理设置。教师可以将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表现等都综合考虑在内,同时结合学生的心得或感想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使最终评价更为科学合理。
[1]蔡芹.知美德·塑美型·养美性——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启示[J].红河学院学报,2011(6):107-109.
[2]王蓓.试论高校进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105-106.
[3]刘钰.浅谈推广茶文化对大学生礼仪素质的提升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159-160.
[4]王茹.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及实施途径研究[J].西部皮革,2017,39(6):204-204.
[5]罗世琼,杨占南.浅谈《中华茶文化》对师范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作用——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J].才智,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