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塑造

2018-01-19张宏达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公民思政

张宏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茶文化从美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以“茶”为活动对象的文化审美与思想哲学。茶文化思想因其对于人们日常行为有着指引和感化的作用,因而与其他大众文化相比就更显得高雅和神圣。纵观近几年来的高校教育,茶文化的融入改变了高校的思政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为思政教育和公民意识的塑造创造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在传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学通常采用单一的说教方式,在必要的条件下,教师还会采用强制灌输的形式让学生背诵相关思政章节。这在整个高校思政教育中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塑造要想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素质培养上的作用,就必须选择正确的茶文化融入路径,让高校思政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塑造同茶文化传播形成一个叠加在一起的整体。另外,在公民意识塑造的方面,政府的号召、媒体的宣传等虽然是当下促进公民建立正确意识的主流,但是,除此之外,茶文化的传播也是塑造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目前,茶文化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电梯间的移动媒体、海报、网站、聊天软件等等都是茶文化传播的路径,而这些正在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窗口,也是帮助公民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树立正确思想意识的关键。

1 茶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

1.1 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已经不再只是在我国本土范围内流传的文化,它已经被世界人民认可,成为在世界上流传度很广的一种文化。这不仅因为茶文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还因为茶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是具有民族性的,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气节。我国遍布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他们在我国饮茶风气的带动下也渐渐养成饭后一杯茶的习惯。茶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的感染力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茶文化思想中包含有许多跟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哲理。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由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组成,但是,它们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及茶文化,这主要是因为茶文化更贴近于群众,茶文化思想所阐述的道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因而更加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茶文化思想集结了道、儒、佛三家的思想精华,在充分肯定传统思想哲学的基础上对三家的思想做了新的整合与诠释,能够让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生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茶文化的影子随处可见,比如茶类诗歌、采茶舞表演、茶具、茶词等等,而这些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人们通过对这些“茶现象”进行研究,就能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有兴趣继续研究我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

1.2 促进学生改正铺张浪费的习惯

优越的经济条件让普遍大学生染上了铺张浪费的恶习。面对美食,很多大学生就喜欢随自己的心情买下足够多人吃的分量,然后只享用一点点就扔掉,这不仅是对劳动成果极其不尊重的行为,还是缺乏自我约束力的表现。我国思政教育鼓励学生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但是收效甚微。而茶文化中的就有关于节俭的篇章,有助于促进学生改正铺张浪费的习惯,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在茶文化中,茶圣有过这样一个观点:唯节俭之人与拥有高尚情操之人爱茶也。这就表明,节俭、道德与茶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茶圣的观点上看,如果一个人有铺张浪费的习惯,他就不是一个爱茶之士,即使是,那么也是“伪爱茶者”。茶圣的这种观点虽然不能认为是一定正确的,但是,至少可以从中看出,茶文化中一定有很多倡导勤劳节俭习惯的篇章,且饮茶也是一种崇尚节俭生活的表现。我们在品茶之后,第一口的感觉总是苦涩的,之后便可以品出茶叶的清香,而最后等茶水进入到身体里面之后,就可以回味到茶叶的甘甜。而这也是“节俭”理念所要告知给人们的道理:人生都要经历先苦后甜的过程,因此“节俭”虽苦,但是最后的收获却是幸福和甜美的。茶文化在高校的传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节俭”在个人道德素养塑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改正铺张浪费的习惯。

2 茶文化同高校思政教育、公民意识塑造的辩证关系

2.1 三者均统一于同一教育背景下

无论是茶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还是公民意识塑造,它们的教育开展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三者均统一于同一教育背景下。茶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公民意识塑造都是用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更深层次探索的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茶文化拥有多种表现形式,在经济、美术、文学、音乐、体育、旅游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震撼与共鸣。而这点恰好同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相重合,同时也与公民意识塑造的路径相一致。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是贯穿茶文化发展的核心思想,体现了“人性化”在茶文化思想中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思政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呈现出的是“纸上谈兵”的特点,并没有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所需来展开教学。近几年来,在西方先进教学思想的带动下,我国的思政教学开始回归到人性教学,将教学的注意力投放在学生的精神构建上。这就说明,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以及公民意识塑造在“人性化”的方面也是统一于同一个教育背景下的。

2.2 三者的主流受众群体相矛盾

茶文化的主流受众群体是茶文化爱好者,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流受众群体是在校大学生,而公民意识塑造的主流受众群体是全体公民。而在这个其中,不同群体之间就存在对立的一面。茶文化发源于农村,是平常百姓经验的积累,因此,阐述的都是非常接地气的生活道理。而高校思政教育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讲述的都是崇高的精神和伟大英雄的宏伟事迹,虽然其道理在人们生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与平凡人的生活背离太远。而公民意识塑造由于主要取自思政教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难以施展。这就充分展现出这三者的主流受众群体具有相矛盾的特点。

3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塑造策略

3.1 在学校以及社会上开展“茶主题”公益活动

参加公益活动是激发公民善良的本性,塑造良好精神品质的开始。现代人们普遍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取决于他取得了什么,而应该取决于他贡献了什么。”茶文化内容中也有关于价值与奉献关系的论述。而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举办“茶主题”的公益活动将会有利于学生和社会人士通过在活动中无偿的奉献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茶文化的多样性让“茶主题”活动可以分多个环节展开。比如茶画展览、茶道表演、采茶戏表演、猜茶谜等等。但凡热爱公益的人都可以参与到“茶主题”活动的环节中,这样既通过参与茶文化活动而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通过不同环节的表演向世人传递了茶文化精神与能量。而这些由公益表演而募集到的资金可以全部捐给偏远茶企的农村人民,这也是“茶主题”公益活动最有价值的地方。

3.2 将节俭之风践行到日常生活中

茶文化对“节俭”的习惯非常推崇,在现代普遍大学生和社会人士缺失“节俭”习惯的情况下。高校以及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强制推行节俭之风。对学校而言,具体做法就是在学校食堂推行“光盘行动”。每个学生应该按照自己的食量点餐,对于吃不完的食物学生需要承担更高额的费用。这样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随心所欲的饮食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在社会上,公民也应该树立节俭的意识。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行政策略限制公民在奢侈品上的购买数量,并在社会上对“节俭”的品质做好一定的宣传工作,从而制造“全民节俭”的风气,将艰苦朴素的精神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茶文化公民思政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