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茶文化思想对当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018-01-19项丽娜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学生人格

项丽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构建者,其心理健康的好坏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大学生涉世不深而且思想较为单纯,极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蚀。特别是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在多元信息的影响下,尚未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都较为狭隘,所以也易在不良信息的诱惑下误入歧途甚至走向极端。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受到重视,并且要坚定地以传统文化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源泉,运用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思想、中庸尚和理念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茶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廉美和静”的茶道、宾主相宜的茶礼和意境清幽的茶画对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具有促进意义。

1 茶文化思想对当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1 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自小便生活在蜜罐里,过着衣食无忧、众星捧月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也是一路顺遂,同其父辈们完全不同的是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挫折,一直置身于父母大爱包围圈中的他们也没有深刻体验过人生的冷酷。而在步入大学后由于远离父母,加上生活环境的变化,在脱离了父母的庇护之后,有些大学生开始出现明显的不适应症状。面对学习压力以及紧张的人际关系,他们无所适从且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问题,在长期的抑郁焦虑无法得到有效缓解时,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出现了问题。而茶文化中包含着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将使其渐渐形成进取型人格,能在困难来临之时知道如何自处,更重要的是也能给予其跌到了再爬起来的勇气。例如,茶文化中的“和”思想,主张我们不仅要与周围的人、事、物和谐相处,同时也应与环境、困难和挫折和谐相处,而不是任由其裁决。于是,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在这种茶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人格。

1.2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成长就是要学会不动声色,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儿都要能淡定从容地面对,而这也是健康心理的标志——稳定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正处于青春躁动的年纪,他们的思想也处于较为偏激的阶段,情绪波动起伏也很大。他们对于美好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之情,但是如若面对社会的不公或者稍微被泼点儿冷水,他们的热情便会立马消散,并由此滋生对社会的失望与不满情绪。而淡然的茶文化思想则会对大学生平和心理的形成大有裨益,使其能在茶文化的渐染下以坦然的姿态看待问题,面对不如意能时刻以淡雅的心态去面对,使其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自怨自艾,进而在无形中培养其强大的心理。再者,很多大学生都有一种浮躁之气,但凡有所得便急着炫耀邀功,难以真正做到“胜不骄”。而茶文化中的“忘己”思想则是教导大学生要学会忘掉自己的所有包括荣誉成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内外平衡,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 当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2.1 心理承受能力弱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便是在家长的保护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般生活,并且人生路也基本上是一帆风顺,几乎没有经历过挫折。所以,很多大学生在进入了大学校园之后,自私傲慢的性格暴露无遗,不会为他人着想,固执地认为所有的人都必须迁就他们。而在没有人像父母一样无条件的包容他们之后,一些大学生的思想便出现了偏差,认为自己被抛弃无人关爱,心理状态便趋向于崩溃了。同时,还有些大学生在经历了恋爱失败考试没通过的事情便开始自暴自弃,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另外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身边比自己优秀的人比比皆是,而曾经优秀的自己却只是众多凡人中毫不起眼的一员,在这种心理落差的驱使下,某些大学生也对学习渐渐失去了信心,滑向了堕落的深渊。

2.2 西方文化的冲击

改革开放的新风不仅奏响了时代的新号角,而且还吹来了西方的文化思潮。当时由于传统文化的根基已经土崩瓦解,国人的思想也处于前所未有的自由状态之中,在新的价值观体系尚未形成之前,人们便主动地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于是,崇洋媚外主义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西方的产品比我们好,西方的文化比我们好,西方人民的生活也比我们好。”在此思想的影响下,西方的利己主义、金钱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以病毒式的形式向整个中国扩散,传统的“公义胜私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主流价值观也被动摇了。大学生的心理在这些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变得愈发脆弱与自私。特别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接触度远高于传统文化,其健康的心理也会在这些不良思想的侵蚀下愈加畸形。

2.3 传统文化的缺失

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文化建设、生态建设、道德建设以及法律建设都曾让位于经济建设。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土地庙可以拆毁;为了支持乡镇企业,良田可以被侵占;为了保证财政税收,废弃物可以不经处理便直接排放。所有的一切都曾为经济建设而服务,某些人为了获取高昂的经济利益,置道德法律于不顾,不惜铤而走险贩卖毒品、拐卖妇女儿童。而这些耸人听闻的事件正是因为传统文化缺失而导致的道德沦丧。某些高校大学生也在这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下,心理健康亮起了红灯,但以西方的心理学知识为主的健康教育难以填补这些社会乱象对大学生心理留下的阴影。同时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编撰而成的健康教育教材,也使得我们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导向作用被抑制。

3 茶文化思想对当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3.1 借用茶道的“无我”境界,塑造学生的内省式人格

当代大学生对于自我的重视度很高,他们希望在建立独立人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同时,人作为一个社会性动物,往往也希望得到社会外界的认可,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我”所描述的一样,个人的行为通常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则往往是在与他人以及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态度实则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所以,高校的大学生可以立足于“镜中我”这一理论,结合茶道中的“无我”思想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省,从而逐步形成内省式的人格。例如,当大学生与室友发生矛盾时,应该从“无我”出发首先进行自我反省,从“我”这一视角中跳出来,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事情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不能一直拘泥于自己的视角否则就会导致“罗生门”。

3.2 以“顺其自然”为指导,培养学生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

“顺其自然”是我国茶文化思想的精髓之一,即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应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心去对待,秉持着一切顺其自然的理念培养宠辱不惊的心理。一方面,高校应当将茶文化的顺其自然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顺其自然这一理念在耳提面命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能在面对诱惑时坦然拒之,在收获名利时也能淡然回之。不争不抢在自然的状态中拥有,也能在风轻云淡中失去。一旦这种宠辱不惊心理形成之后,学生的性格就会趋于稳定,健康的心理也就随之而成。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运用新媒体手段对茶文化中的“顺其自然”思想进行大力宣传,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宣传中知晓茶文化顺其自然的真谛。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借在微信公众号上建立茶文化思想专栏,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契机宣传茶文化中顺其自然的内涵。

猜你喜欢

茶文化高校学生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茶文化的“办案经”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