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研究
——以大学生茶文化创业项目为例

2018-01-19徐宜宜乐晓华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茶文化院校

徐宜宜,乐晓华

(1.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00;2.珠海市金湾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广东珠海 519090)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述

1.1 引导性创业教学课堂

以往,高校教师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会进行教育指导,大学生也对自身的职业选择和企业辨别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对于创新创业这一现代新型发展路径,大学生的了解不多,对其内涵的理解度也多有偏差。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创业是十分艰苦且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但在现行政策下的现代社会创业者,不仅路径选择较多、政府支持力度大,在高科技、互联网并行的当下,有创新点的创业者甚至可以零基础、零成本进行创业。高职院校的学生,本就与普通文化类本科学生的专业针对性不同。高职的社会职业特性和教学专业性,为学生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改变大学生的创业错误认知,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高职院校教师需进行引导式的课堂教学。在引导教学中,茶文化的案例分析导入便是重要的课堂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创业过程,还能为学生的创业思路提供新的思考。

1.2 个人化创新实践方针

茶文化的创业项目,相较于现代的新型主流创业项目来说较难。一方面,国际化趋势下,欧美风、日韩风为主题的创业项目席卷市场,茶文化这类传统文化项目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茶文化的受众面年龄群体较大,项目开启条件较高,在实践平台的选择上也需要产业链的支持。在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现代市场,开启茶文化项目的多是喜爱茶文化的人;而发展成功的茶文化企业,都离不开独特的个人特质和团体能力。传统单一的企业,无法激起现代人的兴趣和新鲜感;而具有个人化特质的企业,可以因一个创新点而大受欢迎。同理,在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自身的个性与所擅长的能力。每个大学生最喜爱和最擅长的事,便是其创业选择率最高的项目。除此之外,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自身个性和能力,但不可将创业的风格引导的过于个人化,避免“一言堂创业”的情况。

1.3 系统化创业教育脉络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基本教育内容,为配合国家现行的发展对策,高校也要系统化的构建教育脉络体系。建立好创业教育的基础大框架,可以促进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不同教师的主观教育过多、创业教育分离等问题。首先,创业理论的课堂教育是基础,必须经过理论引导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初步认识创业、理解创业,才能激发其创新创业的兴趣。其次,在理论教育过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创业的实践考察,让学生深入到创业群体和创业过程中,才能够学到更多实践知识,应用到今后的自主创业中。最后,在进行理论及实践的学习过后,学生要进行自主创业的试行。在这一期间,高校要与政府和市场各类企业形成沟通共同体,为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路径和支持。

2 大学生茶文化创业项目分析探究

2.1 地方品牌经济效益

茶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非遗文化,其内容涵盖了各个民族的多种茶文学、茶习俗、茶戏曲等茶文化。当地的民族茶文化不仅包含了茶叶在数千年形成中产生的价值思考,还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居民的社会生活面貌。民族茶文化是当地的社会生态缩影,大学生在进行茶文化的创业项目时,要立足于不同的民族茶文化,建立当地的地方品牌,实现民族经济效益。这种立足地方和民族的创业方式,使得茶企业更有针对性,企业生产的产品也能更加的专业。高校教师在进行创业教育时,要以此为例,挖掘出民族性、独特性风格的企业发展项目,促进学生的多元创新创业,避免创业项目单一或创业扎堆在统一项目上的问题。

2.2 互联网茶文化企业

在自媒体和计算机系统发展繁荣的当下,互联网类茶文化企业兴起。不同于传统的茶文化企业,互联网的广阔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优质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中,创业者不仅有多种创意思路可以在科技的支持下进行发挥;互联网的优质资源能为创业者提供企业集成思路及人力、物力资源寻求平台。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包容性和微型性,能让各类小众创者零成本进行创业。以茶文化主题类自媒体企业为例,只要建立入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社交公众平台,再进行每日编辑发布,便能零成本自主创业。除此之外,互联网的记忆特点,能保障原创者的版权内容,从而保证创业者的利益及知识产权。高校教师结合现代互联网创业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现行技术多元创业。

2.3 企业核心文化分析

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核心文化,茶企的企业文化以茶文化为主,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过程中,以场所为主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以生产售卖茶产品的传统茶企,多以传统的茶道文化作为企业理念,立足传统、弘扬历史。其次,现代微型茶社、流行茶馆等年轻态的饮茶场所,以茶文化的现代流变为企业文化,注重传统的再创造。最后,以茶文化主题酒店、影院、展览馆等为主的茶文化娱乐场所,则更注重茶文化中的故事性和娱乐性,以放松身心为主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要以此为例,在学生进行创业项目选择前,构建出项目的核心文化体系,并以此为原则进行企业标准构建。

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优化发展路径

3.1 本地企业发展政策

通过上文茶文化的民族品牌效益创业路径可知,茶文化的创新发展,要找到每个针对性的关键点,而非笼统将茶文化进行塑造。在各地的发展方案上,也要遵循文化特殊性和地域特征性,立足本地的茶文化企业创业发展。对于高职院校中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大学生来说,在进行文化类创业时,要优先考虑老家本地的创业路径。一方面,大学生对于自身成长的本地资源和本地环境情况较为了解。大学生多扎堆北上广等有优质资源的地区,却忽略了环境因素。相对于成本较高、扎堆创业较多的地区,回到本地进行创业更有优势。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回到本地进行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全国人才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还能发挥大学生的创业优势,提高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3.2 现代科技平台应用

利用现代科技平台,茶文化的创业路径得以扩大,许多新型茶文化创业项目开始试行。除现有的茶文化自媒体类项目之外,以高科技主打的茶文化创业项目也多有出现。一方面,AR技术下的茶文化电影场所模拟娱乐、计算机建模技术下的茶工艺品设计、云存储数据库下的茶田监测系统等等,都是现代科技下的新型茶文化创业项目。这类创业项目不仅契合了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背景,还同样契合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措施。另一方面,在饮茶文化深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当下,自动茶叶售卖机、自动茶叶冲泡系统等简易快捷的app机器成为主流。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要以“立足科技、以新为主”,开发出更加智能化、科技化的创业项目。

3.3 主题创业个性创新

以茶文化的主题类创业为例,在创业教育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界定创业主题,开发出个性创新的创业项目。例如在茶文化创业中,以往的创业主题仅仅是茶。而现代创新的创业主题,却以茶文化传播内容下的某个故事或微小元素为例,进行思维发散和创业思考。例如陆羽茶派主题茶馆、采茶戏服装主题文化观、乌龙茶道等,都仅仅是将茶文化的某一分支内容作为主题,进行针对性的创业。大学生要将创业的理论课程掌握扎实,增强创业项目的知识储备,方能找到契合现代流行的小众创新点,开发多元创业项目。

4 结论

通过本地企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大学生回归本民族区域,实现了地域人才的均匀分布和民族文化的宣传发展。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下,茶文化的创新创业实现了扩展性的路径发展,并以此为基点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创新思考方向。以茶文化为例的高职创业教育探究,不仅促进了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创业的兴趣,还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稳固了创业的资源和平台。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茶文化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