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产业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新思路

2018-01-19彭静波

福建茶叶 2018年5期
关键词:茶业茶文化茶叶

彭静波,常 江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1 高校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创业形势

1.1 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

不管学生的成绩是高或是低,他们都有自己所独特的本领与技能,这归功于我国的大学教育的多样化。但是,随着全国性的扩大招生政策的实施,每年的大学招生人数持续增加。到2015年,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为800万左右,还要加上往年并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工作岗位根本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所增加。

1.2 茶叶经济形势不佳,茶企就业员工饱和

受到茶叶世界市场竞争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导致茶企业近年来经济形势不佳,企业难度加大。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少而减少或关闭,小规模生产不经常招聘员工,甚至经常每年裁员。这无疑是对近期毕业生的沉重打击。

1.3 就业、创业界限不明确

关于就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我认为2007年可以称为“就业时代”,主张就业。2007年以后,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已经逐渐进入“普世创业”时代,提倡创业是关键。在此基础上,国家和学界提出了“创业就业带动”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大学生进取带动发展”的理念,有迹象表明国家非常关心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发展哲学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到“自我就业”这个转变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个概念出现之后,就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就逐渐模糊了。有学者认为,创业是领导和带动就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甚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和崭新动力。从根本上说,创业就是从属于就业领域的。创业是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阶段,创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励,其驱动效应尚不明显。促进就业增长还比较有限。目前,我国仍应坚持“就业导向,垂直就业,创业导向,横向创业”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即解决就业是根本,必须始终成为垂直就业的中流砥柱。解决就业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依靠创业驱动,充分发挥创业驱动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同时继续加强对合理就业的引导。总之,解决就业问题是根本,创业驱动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尽然。要正确认识两者的互动关系,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创业[1]。

2 茶产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至今已经在我国土地上发展了几千年,并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茶文化。我国的茶不仅受到国人的喜爱,它还备受国外欢迎,因此茶贸易就这样诞生了。从古至今,我国的茶叶都会对外出售,并受到国外人民的追捧,因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产业,对外茶贸易已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为了满足需求越来越大的茶贸易市场,作为培养大学生工作能力的各高校就需要对现有的就业创业教育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培育出更多可以满足茶贸易市场的人才。

在高校,茶业的建设就业和创业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点,各高校通过鼓励学生建立茶文化社团,成立茶文化社区,吸引学生前来参加了解,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进而让学生产生将来朝茶业发展的想法;第二点,各高校可以把“茶业”作为核心,设立有关茶企就业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茶贸易教学;第三点,让学校对茶贸易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增加校内有关茶文化学习的硬件设施,同时还应当与相关茶企业联合起来,不断完善茶业就业创业组织体系。总的来说,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很好地在茶企中工作,在校内完善茶业就业创业体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奏,是让学生可以毕业后进入茶贸易市场创业就业的重要一环。

3 辅助毕业生在茶贸易中就业和创业的策略

3.1 设立茶贸易自主创业课程,革新教学方法

建立茶贸易自主创业课堂,可以在教学与模拟实践中让学生积累茶贸易自主创业的经验,锻炼学生解决各种茶贸易危机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使学习这一门课的学生可以从中有所获得。针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最好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将案例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创业的学习。[2]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找一些可以符合当堂课程教学目的的案例,特别一点是所选案例一定要是与茶贸易有关的企业,并在课堂上分析这些典型案例的得失,从茶贸易知识的角度,找到企业成功的原因,或者企业茶贸易失败的原因。在讲解过程结束后可以布置一道与所讲案例相似的案例,让学生模拟分析,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办法,提升学生自己的茶贸易能力。

3.2 在高校举办茶贸易创业大赛

为了刺激学生对茶贸易创业的激情,高校可以定期的举行一次校内的茶贸易创业大赛,举办一定的规模,大力宣传鼓励学生前来参加创业比赛。学校可以请一些在茶贸易创业中成功的前辈来担当评委,在比赛过程中对比赛的选手进行点评,保证学生有所收获;对比赛获得名次的团队或个人,要鼓励他们继续创业下去,并在学校内提供一定的帮助,保证茶贸易创业可以正常进行。

3.3 提高茶叶行业就业的内容构建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茶贸易就业创业培训计划中,需要建立好明确的茶贸易就业和创业体系。因此,高校在进行茶贸易就业创业培训计划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相关教师进行茶贸易就业创业思想价值的培训,让教师在课堂指导中可以有效的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培养大学生朝茶贸易方向发展的想法;其次,在高校中设立茶贸易就业创业考核机构,让该机构的考核人员对测试的个人或团体给予相关评价,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创业能力、创业态度、工作能力、茶贸易知识等,让前来考核的人可以根据评价给自己定位,随后拣漏补缺完善自己。最后,在茶贸易就业创业课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几种茶贸易就业创业场景,让学生分析在该场景中详细的标注好企业分工,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4 建立茶业培训基地,培养创业人才

为了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模式,增强高校在茶贸易创业就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使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取得更大的进步,高校可以通过建立茶业培训基地的方式来完成。学校可以先从将来会从事茶贸易就业创业的学生中选拔优秀的大学生进行培训,在培训之前就要对进行培训指导的教师进行严格选拔,一个具有丰富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在培训中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各高校建立一支具有丰富茶贸易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高校茶贸易就业创业的培训课程需要合理的安排,对学生进行经济管理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创业就业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茶叶在国内外不同的发展历程。比如,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将茶叶的营销模式与茶叶发展史结合在一起讲解,讲解不同时期的不同茶叶营销模式。

3.5 高校与企业合作,提高资源利用率

高校与茶叶企业合作,可以使茶贸易就业创业培训出来的人才直接进入企业,也可以使茶叶企业获得所需要的特定人才。学生则可以通过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源获得实训的机会,进而获得茶贸易就业创业的实践经验。高校与茶叶企业合作的具体优势主要如下:一是让学生提前与社会联系起来,学生可以提前获得工作或创业经验的机会,增加学生毕业后获得成功的几率;另一个方面就是可以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创业,可以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就业创业的风险。

4 结语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新思路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上述关于形式和茶产业实践的讨论只是从改革思路的转变而来的。如何提高高校就业教育的有效性,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周侠朱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教育新思路[J].企业导报,2015,6(17):122-123.

[2]王芬.茶产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初探[J].历史文化,2017,6(11):342-343.

猜你喜欢

茶业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贵州茶业大事记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