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党校公共管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8-01-19邵烨
邵 烨
(中共咸阳市委党校,陕西咸阳 712000)
1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经历过数千年的演变和沉淀,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物质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文明,并且还是中国利国利民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所以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不仅可能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还能对人们的精神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天人合一”、“和谐包容”等,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将饮茶当作一种精神享受,而进行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进而有效促进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因为茶文化所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主要表现为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勤俭节约等,而这些美德往往是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所以在党校公共管理课程中,培训专员可以适当的应用茶文化,使得党员能够通过茶文化的教育,而逐渐培养良好的素养,将中国茶文化弘扬光大。
2 党校公共管理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党校是提升党员综合素质,以及强化其自身的党性修养的重要场所,并且还是培养党员“四铁”精神的重要渠道。党校需要与时俱进,紧跟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创新,使得党员能够主动的学习专业技能知识,进而有效提升党校的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党校的公共管理课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极有可能对党员的学习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党校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采取合理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党员能够通过在党校对公共管理课程的学习,而逐渐强化自身的职业修养,并主动承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1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较少
干部培训是党员必须经历的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培训专员并未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进而导致教学内容和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关联性较小,甚至是培训专员在课堂上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华而不实,并缺乏较为系统的知识梳理和深入思考,以及缺乏一定的社会调查,没有将公共管理课程与当前热难点话题相互融合,所以导致课堂所讲解的相关案例缺乏一定的说服力,而不能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此外,培训专员对公共管理课程的讲解缺乏一定的提炼,导致培训专员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教学节奏,而出现了“满堂灌”现象,进而导致大部分党员都是被动地学习和理解理论课程,从而使得党员疲于听讲,而对培训专员所讲解的知识掌握较少,进而降低教学质量和效果。
2.2 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创新性
党校的教育与学生时代的教育不一样,因为党员都已经成年,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培训专员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受到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而导致其教学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创新性,进而使得绝大多数党员只能被动的学习公共管理知识。而这样“满堂灌”教学形式则极有可能使得学生所消化的知识极少,所以培训专员可以适当的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并以党性修养为主,公共管理课程为辅,采用较为经典的案例,强化党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为党员构建较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党员们能够在课堂中相互交流与合作,进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3 茶文化在党校公共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茶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国际性。而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并且中华人民与茶叶有着不解之缘,其间接影响着民族的个性。而茶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其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以及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茶文化精神文明。所以培训专员可以适当的应用茶文化,使得党员能够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和亲身体验,而使得自身的精神世界得到良好的升华。
3.1 创新茶文化的教学方式
茶文化的本身蕴含着极大的宝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对党员的党性修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培训专员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加深党员对茶文化的认知,尽可能减少党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抵触心理,从而有效弘扬茶文化并使之得以传播。例如:培训专员可以通过体验式的形式,让党员亲身体验茶文化,如:茶道演示,并以相关情景为背景,教育党员合理利用茶文化。比如说:党员洽谈公务时,让其中3-4位党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对公务进行洽谈,其间还需要进行泡茶活动。情景表演结束之后,培训专员可以对党员的扮演进行点评,使得党员能够通过角色扮演而逐渐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向。最后,为了增加党员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所蕴含的意义,培训专员还可以让党员写一篇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议论文,并将茶文化与公共管理课程相互融合。
3.2 开展茶文化教育专题讲座
中国是茶叶之乡,而伴随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茶叶也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茶文化,并且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茶文化具备一定的广泛性,其能够有效的提升党员的逐渐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且还能鼓励党员强化自身的党性修养。所以在党校公共管理课程中,培训专员可以有目的的将茶文化教育进行筛选,并适当的为党员们开展小型的茶文化教育专题讲座,使得党员能够通过茶文化的积累,而逐渐通过量变而产生质变,从而真正达到教育意义。例如:党校可以两周开展一次茶文化专题讲座,如:邀请优秀知名茶文化传承人对茶文化进行讲解,使得党员能够通过茶文化传承人的讲解而更加深入的理解茶文化;比如说,党校可以组织党员们对茶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如:世界茶文化博物馆、中国普洱茶、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此外,党校还可以组织党员对茶文化进行交流学习,如:组织党员到茶马古道交流,了解古代马帮的生活,并学会茶叶制作等,从而使得茶文化真正起到教育意义,并使得党员真正汲取茶文化中的精髓。
3.3 巧借网络平台,加强茶文化的教育意义
伴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逐渐变得成熟化、大众化。所以培训专员可以适当的利用高新技术强化党员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的认知,如:微信、QQ和微博等,从而使得茶文化能够在公共管理课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例如:党校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专门制作一个茶文化宣传专栏,以供党员学习,党员在遇到一篇好的介绍茶文化的文章时,就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微博等形式进行转发,能够有效加强自己圈内的朋友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另外,党校还可以组织相关的茶文化网络知识竞赛,让党员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参与到茶文化知识竞赛中,然后依据党员在知识竞赛中的表现,而举行市民投票环节,接受广大市民的检验和投票,最终获得茶文化代表人物等荣誉称号。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而茶道所蕴涵的超越、和谐、俭省等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力弘扬的。除此之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经济贸易等多个方面。所以培训专员需要在党校公共管理课程中灵活的运用茶文化,让党员能够依据茶文化而培养、提高自身的党性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