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成祖朱棣与武当山皇家道宫建筑的道茶文化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金顶武当山皇家

罗 彬

(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

道宫建筑是从中国传统建筑中衍生而来的,在形态上与传统的中国建筑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本身又具有独特的功能作用,其建筑特点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意涵,在我国传统文化、历史、宗教、美学、艺术、建筑等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武当山道宫建筑,一直是人们追求精神境界的场所,在中国道宫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百年来,其独特的光芒一直璀璨地散发着。另外,其本身作为一种建筑,就充满了艺术气息,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作为文化的载体,它饱经风霜,自然、人类的破坏以及社会的变迁让它成为历史的化身,是现今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因此,探讨明成祖朱棣与武当山皇家道宫建筑的道茶文化有其重大意义。

1 武当山皇家道宫建筑的道茶文化背景

良好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浓郁的道教文化,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武当山道茶文化。众所周知,武当山地区气候温和、温润多雨、植被丰富,不但有着源远流长的种茶饮茶历史,而且从很久开始就与道教结下了缘分。由此可见,武当道茶不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十分有特色。研究明成祖朱棣与武当山皇家道宫建筑的道茶文化,这对于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茶文化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2 明成祖朱棣兴建武当山皇家道宫建筑的空间特点

2.1 规划统一,设计宏观

武当山道宫,是明成祖在明朝初年用国家财力一次性建成的古建筑群。该建筑一气呵成、与自然浑然一体,且该古建筑群的建设比较有规划,气势宏伟、规模庞大,主次分明、排布有序。武当山整体布局的控制尺度采用的原则是“千尺为势,百尺为形”,以天柱峰金顶作为其中心,可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从金顶方向向北看去,可以看见金殿侧面轴线正对五龙宫,线条优美。同样,从五龙宫向金顶望去,天柱峰北面的风景可以尽收眼底。两地相隔直线距离在6000m左右,但是视线良好,完全没有阻隔,如此宏观的布局可见其设计的精妙。

2.2 虚实结合,相辅相成

从整体布局上看,武当山道教建筑将真武修仙的说教融入了其中。从建筑的选址和造型上看,虚实结合,依山而建,环境浑然一体,形成与神互通的神宫仙馆,体现了道教爱名山大川、云雾缭绕、辉煌宫殿、鼎盛香火的特点。为了让“神”和“仙”的感觉更加突出,建筑紧扣自然造化的山川,不仅在从大的环境上依山而建,实中带虚,而且在进行局部处理时,会借助基岩本身的自然特点,进行精修。另外,还可以注意到,在武当山的建筑中,运用了许多建筑的手段去弥补自然的空缺和不足,例如通过借景法,将武当山原本的岩石、树木、花草、水流等等和建筑融成一体,自然成为建筑的大背景,建筑成为自然的精心点缀。同时,刻意强化风水的优势。

2.3 等级分明,匠心独具

在我国封建社会,在建筑管理上,已发展为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在明朝更是不例外。武当山的建筑形状完全符合当时的法令和规章制度。在武当山的皇家道宫建筑中,共有33组较大的建筑群,其布局从静乐宫一直到天柱峰。每一个建筑群都被赋予了相应的等级,然后按照当时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安排。在神话中,天柱峰是真武大帝修炼成仙并受封亚帝的地方,即坐镇天下的位置。这些建筑物在封建建筑管理制度下,按照不同的等级、规格以及品种合理的被规划安排在八百里的武当山中,依山而建,独有韵味,是中国建筑史上一部华丽的篇章,说它是人类建筑艺术的高峰也当之无愧。

3 明成祖朱棣与武当山皇家道宫建筑的道茶文化

武当山不仅是闻名遐迩的道教胜地,还是我国著名的道茶之乡,道茶文化醇厚绵长。如下探讨了明成祖朱棣与武当山皇家道宫建筑的道茶文化。

3.1 将天柱峰作为制高点与构图中心

武当山,作为当时圣旨下的保护区,其保护东西范围一直延伸到冠子山和鸦鹕寨,南到麦场凹,北到白庙儿。这个武当山皇家道宫建筑群都在此范围内进行规划设置的。整个武当山群峰高耸,在规划中选天柱峰为制高点和整个构图中心,虽然其并不是最高峰。选用天柱峰作为真武大帝坐镇武当山的依据在于,建设大规模建筑时,必须要有汉水作为运输通道,在建成武当山的道宫群后,汉水就是香客来往的最佳水上交通。综上所述,从武当山皇家道宫群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上来看,以天柱峰为中心,充分利用了武当山皇家道宫建筑的道茶文化,在武当山的各个方向分建宫殿庙宇,最后合为整体。并且,在整个道宫的建筑中,尤其强调了天柱峰金殿的位置,是人们朝圣、朝天的最佳位置。从整体来说,天柱峰在制高构图中起到了一个主体的作用。

3.2 将天柱峰北方作为规划重点,沿东西两条神道进行布局

自古以来,古均州城是欣赏武当山全景的最佳地点。均州最著名的景致是天柱晓晴。水墨河水系从武当山发源,经过玄岳门后,河谷骤然平坦,浩浩荡荡流向均州。水墨河河谷为天柱峰打开了广阔的视野,方便其遥望武当山全貌。数百年来,去武当山朝圣的道教弟子和前往游览的普通游人都一定会从均州取道。均州道路宽阔、沿途风景秀美,很多地方都是瞻仰天柱峰的佳地。古均州城地处天柱峰北部,应该充分利用武当山北麓的自然环境、山川地形和道路交通等,将北向方位作为其规划重点。北神道应该作为主神道,用以连接玄岳门外的官道和朝圣目的地天柱峰金殿;此外,一些重要的建筑应该沿主神道布置,如太和宫、紫霄宫、玉虚宫、静乐宫等。武当山七个重要宫殿中只有五龙宫不在主神道沿途,而是处于天柱峰北侧,和金顶遥相对望。在之后,可以顺着神道进入山内,峰回路转,登上老君堂山脊后,可再次遥望金顶。沿着神道,一路朝南,到达南岩后,金顶会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处于太和宫之内,仰视正殿,顺应而上,可以看见金殿的光辉以及雄伟的天柱峰。因为金殿侧面的轴线吻合与调和功德南北轴线的。当最后登上天柱峰后,将视线投向北方,能看见在南岩飞升台之后直对的就是五龙宫。由此看来,金顶在全部建筑中作为一个地标,有着非常强的视觉控制作用。

3.3 以“人间”、“仙山”、等为境界

明代的时候武当山古建筑群经历了一番改造。这次改造的依据是经书中描述的北方真武大帝下凡修炼、历经尘劫、得道飞升等故事,同时根据政治需要进行了设计规划和相应改动。此次改造依据人间、仙山、天国三个部分对古建筑群进行设计和改造,总体范围包括从古均州到天柱峰长约六十千米的部分。

第一部分是人间,包括从古均州到玄岳门的部门。这个部分充满了人间的温馨,利用建筑和景物的巧妙配合,激发人心中潜藏的避世心理,为之后游览仙山和天宫的部分做好情感上的准备,符合游客的心理需求。同时,将茶文化中“仁”理念融入武当山皇家道宫建筑中,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旅游多样化需求,使游客流连忘返。

第二部分是仙山,包括从玄岳门到南岩的部分。这一部分的文化和宗教渊源是三个神话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太子最初修炼时,凡心大起,私自下山,最终受到紫元真君的点化,参悟后重返仙山继续修炼;涉及到的建筑有遇真宫、玉虚宫、回龙观、会心庵、磨针井和复真观。第二个故事是太子的母亲思念儿子成疾,派使者召其回宫,太子越水过关、入仙境修炼;涉及到的建筑有龙泉观、天津桥、仙关、紫霄宫和太子洞。

第三部分是天国,包括从南岩宫到金顶的部分。这一部分的文化和宗教渊源是真武大帝得道飞升,被玉帝册封,号令群真、坐镇天下的神话。真武大帝坐镇天下的范围都在这一部分通过各种建筑安排体现出来:真武大帝自代表人间的乌鸦岭出发,经榔梅祠升天,过会仙桥,到朝天宫,经过三道天门和朝圣门,最后到达玉帝所在的太和宫,面见坐于金殿之上的玉帝。通过从山腰到山顶建筑的精心安排,天国的恢弘、壮丽、雄奇、威严得以展现,同时人间统治阶级的奢靡和森严的等级也得到影射。

4 结束语

建筑的恢弘与山峦的壮美相结合形成了武当山独特的人文景观:传说的神秘和花木的葱茏为建筑构建起雄浑的背景;建筑的庄严则与山峦的灵性和生命有机结合。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和宗教洗礼使得武当山成为全国道教教徒们朝圣的圣地。六百多年的积淀过后,武当山的政治色彩和宗教成分日益减弱,从断壁残垣中却仍可探寻出当年的审美感知和建筑思想。相信人们在畅游武当山中,总不忘寻一处密室,沏一壶道茶,在幽幽茶香和袅袅道乐中品味生活的乐趣,体悟大道的真谛。

猜你喜欢

金顶武当山皇家
金顶皇印
武当山道人消防队荣获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奖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皇家游泳池
轻轻松松聊汉语: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武术馆发展现状研究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峨眉山金顶女背工,背负希望的坚强母亲
加拿大皇家空军
丹麦皇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