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禅一味
——论日本茶道中的禅意世界

2018-01-19金兰兰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清茶茶道饮茶

金兰兰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1 “茶禅一味”日本茶道的起源

早在7世纪之前,日本并没有关于喝茶的记载,茶最先是由日本的佛教僧侣从中国带入日本的,日本的公元805年,最澄和尚从中国带回茶籽,并种到了比睿山麓,这就是日本最早的茶园。806年弘法大师空海,从中国带回了茶叶,并作为贡品献给了日本的嵯峨天皇,同时空海还从中国带回了一些茶籽和茶碾。815年嵯峨天皇游历近江时,喝了高僧都永忠亲自泡的茶非常喜欢,并大加赞赏,高僧都永忠曾在唐朝呆了30多年,因此对茶颇有研究,也正因为这次茶饮得到了嵯峨天皇的欣赏,因此并下令在近江等地大肆修建茶园,饮茶的习俗也逐渐流传开来。但是此时日本的饮茶习俗主要还是效仿中国,通常都是很多人围坐一起喝茶,通过饮茶来解乏、养生、解渴,而且还形成了斗茶等风气。斗茶指的是,大家通过比试泡茶手艺的高低,茶味道、口感等的来评判各自茶叶品质的优劣。这种斗茶会更加速了饮茶习俗的推广,同时也促进了日本“茶禅一味”的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

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千利休、村田珠光等人创立了日本茶道,村田珠光是一位僧人,年轻的时候拜一休禅师为师,经常打坐参禅,一日打坐参禅时因为太困睡着了,被师傅发现后,师傅建议可以用喝茶来驱赶睡眠与疲惫。村田珠光饮茶后果然有此效果,便爱上了饮茶,并每日在参禅时都要饮茶,已达到“睡眠自除”的效果,因为长期的饮茶,并研究起了泡茶,比如用什么水泡茶、什么方法泡茶、什么器皿泡茶才能使泡出来的茶更加香甜,喝起来口感更好,更有韵味。而且村田珠光还在喝茶待客上做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喝茶待客的方法。同时他还下定决心要把茶事从奢华的世风中解放出来,改变过去斗茶时的那种嘈杂和混乱,喝茶的茶室必须保持安静和舒雅,只有在这种安静的地方喝茶,才能使喝茶的人达到一种修身养性的功效,同时通过这些改变,也使喝茶变的更加高雅而尊贵。村田珠光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创造出一种适合日本民族文化的饮茶习俗,这种包含着村田珠光喝茶思想的习俗,被称为“珠光流茶法”。这也是日本早期茶道形成的雏形。村田珠光设计的茶室风格和造型至今还在沿用,他设计了四张半榻榻米的茶室,茶室的顶棚为杉木板,墙壁则由泥土和稻秸涂抹,窗户则是由比较细的木条搭建而成,茶室的中间设计了一个小地炉,地炉一角放着一个台子,而台子上放着泡茶需要的各种用具。榻榻米、地炉等的设计和安排,都成为了日本跪坐式茶礼的重要条件。村田珠光不仅设计了饮茶的物质基础,还创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茶道思想。村田珠光认为,茶非游非艺,茶实乃一味清净、法喜禅悦的境地。而对于品茶,村田珠光则认为,要以茶道为礼仪,并以礼而饮,小礼清饮,大礼设食,而饮者并不是酒浆,杯中盈溢的是溪谷里的甘泉,而炉火中燃烧的是池田的木香炭,盛茶的器皿为汉土的茶碗,茶室摆放着高丽的花瓶,花瓶里插满田间采摘的鲜花,壁间挂着高僧大德的墨迹,在石头筑的院子里待客,宾主以礼相待,对来者不闭门回绝,离开的时候也没有伤悲之苦,交流祥和,交往如水,游谊清净,胜似神仙,这就是君子高贵的地方,这些便是喝茶的礼仪。因此村田珠光认为喝茶要尊崇自然,从而体现人的内省美感。这便是“茶禅一味”的日本茶道的起源,而村田珠光也被奉为日本茶道的鼻祖。

2 “茶禅一味”日本茶道的发展

日本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茶道文化源远流长,“茶禅一味”日本茶道的发展共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时代。

2.1 奈良、平安时代

据日本史料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将茶文化由中原带入日本,而日本历史上有史可考的茶文化兴起便是始于奈良时代。公元805年,中国茶籽漂洋过海,东渡日本,在日本日吉神社旁生根,并逐渐衍生出一片茶园。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在十世纪初的《延喜式》中,有献濑户烧、备前烧和长门烧茶碗等事的记载,这说明饮茶的风气开始在日本流传,总之,奈良、平安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开始输入日本,并开始了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2.2 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

2.2.1 镰仓时代

唐宋时期,我国茶文化已经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此时处于镰仓时代的日本便多次遣派使者入送,并在中原学习茶文化。受到中原茶文化熏陶,荣西受中华茶文化启发编写了日本历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茶书。荣西所著的《吃茶养身记》对于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渊长,为茶文化在日本社会的流传普及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也正是因为如此,荣西更是被尊称为日本“茶祖”。

2.2.2 室町时代

这一时期的日本受中原茶文化熏陶已久,日本社会已经从简单的品茶进阶到“斗茶”。“斗茶”是宋朝中原世家比较普遍的社交活动,也是宋朝茶文化发展的一个典型现象。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日本贵族也开始兴起“斗茶”。但是与中原茶文化不同,“斗茶”文化进入日本后,逐渐吸收了日本社会文化的洗礼,开始讲日本社会现象交融,更加富有游艺性。对于室町时代的日本贵族社会来说,学习中原贵族文化,接受茶文化洗礼,进行“斗茶”是十分风雅的举动,也是彰显自身社会地位的举动,因此“斗茶”文化也在室町时代达到了鼎盛。为了追求更高级别的享受,满足贵族的社会需求,日本茶文化开始向着更加高雅,更加精致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发展趋势也成为了东山时代茶文化转百年的契机。东山时代,日本茶文化已经进入了更加高级的阶段,书院茶也更加尊崇中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的典型,而东山时期也成为了日本茶文化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在室町书院茶文化中,能阿弥(1397-1471年)有着重要的贡献,能阿弥本身为世家子弟,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对于茶文化十分精通。能阿弥凭借自身对于茶文化的理解,将自身的思想注入了当时的茶文化中,并开创了“极真台子”这一特殊的点茶方法。能阿弥在日本茶文化的发展中哟普这极重要的地位,后世将其视作日本茶文化发展的先驱,开路者,可以说,能阿弥引导了日本茶文化走向全盛。

2.2.3 安土、桃山时代

室町时代过后,日本茶文化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也为后期的日本茶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室町时代的结束,室町幕府解体,日本社会开始进入了长期的混乱,战乱迭起的日本遭受了重创,而茶文化的发展也较为坎坷。直到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大家世族崛起,将日本进行统一,日本社会才开始重新趋于安定。也在这一时期,群雄割据,虽然碍于战火,茶文化的发展开始放缓。但是,也同样得益于战火,茶文化开始在底层阶级流行起来[4]。在安土时期,日本的茶文化开始在底层社会渗透,日本武士利用茶室来缓解思乡之情,来安慰自身战火的伤痕。茶文化成为了安慰战士,存放感情的地方,茶文化更是成为了日本武士的必修课。而这其中更是涌现了一批精通茶文化的能人异士。例如千利休(1522-1592年)、村田珠光、野绍鸥、北向道陈等。千利休作为织田信长的亲信,在后期权利更迭中又成为了丰田秀吉的专业茶道侍从,在多年茶道的浸淫中,千利休将安土、桃山时代几大茶文化大家的思想进行了集成,并融入了自身想法,促使了日本茶文化的快速发展,千利休更是将草庵茶进行了改革,让茶道从物质享受上升至精神享受,让日本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有了质的提升。

2.3 江户时代

经过了战火洗礼之后,日本的权利更迭交接完后才呢过,开始进入了平和的德川幕府时期,社会发展迅速,茶文化也有了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进入江户时期后,日本的茶文化已经开始逐渐摆脱物质的束缚,上升至精神享受阶段。而古田织部(1544-1615年)作为这一时期的杰出的茶文化传承者,在将利休的茶文化思想影响下,逐渐利用武士茶取代了平民茶。而这一时期,社会环境较为宽松、开放,茶文化也开始涌现出诸多流派,包括武者小路流派、薮内流派、远州流派等。茶文化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而这也预示着日本茶文化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2.4 现代时期

江户时代之后,日本茶文化涌现除了诸多流派,日本的茶文化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此时,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运动,日本政府施行了全面开放的执政方针,日本与中原的交流也愈加频繁,而此时,中日文化的荣恶化愈来愈深入,日本的茶文化也开始逐渐的反作用于中原文化,开始向中原回传。除了中国派出的大量使者外,日本也想中原输送了大量的茶文化使者,日本的诸多茶道流派开始逐渐的香中原扩展。而到了近现代时期,日本更是创立了中日茶文化联合研究所,进行茶文化的研究。

3 茶禅一味的精神内涵

茶文化是一门十分精深的文化,也是一门十分具有禅意的文化。日本的茶文化更是深谙禅道,将茶文化与禅道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可以说,在日本的茶文化发展中,禅道一直在作用于茶文化的发展,而日本茶文化与禅宗的发展更是紧密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要对日本的茶文化下一个定义,那么完全可以将其解释为以禅宗释茶道,禅为主茶为辅。茶香宁静,可以舒缓亲故乡,让人心平气和的进行修道论禅,而禅宗深远,能够让人真正的去品一杯好茶。文人墨客能够在茶中寻求诗意,而普通之人则可以在一杯清茶中寻觅安静。茶文化已经不再只是物质的享受,而更应该是精神的升华,是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一杯清茶,先苦后甜。初入口中,微微苦涩,就犹如生活中哪些杂乱的琐碎之事,扰人心神,片刻之后,茶味回甘,苦尽甘来,便犹如生活中的峰回路转。茶味苦,与禅宗中的“苦谛”相同,世人皆为凡胎肉体,总会经历酸甜苦辣,经历起起落落,经历心酸喜悦,而“苦”作为人生中的重要调味品,对于人生有着极大的启发。苦能够诱发甜,正如一杯清茶,我们便能够在一杯清茶的苦尽甘来中窥探出丝丝禅意。品一杯清茶,在茶香袅袅中品味人生。

对于禅宗来说,人们对于佛的追求必须要心态平和,平心静气,只有真正的做到“静、凡、放”,才能够领悟到禅宗真意。而茶道则正是让然平心静气,在平和中寻求安静,在安静中寻求淡薄。佛讲究静,茶道也讲究静,佛的静是让人在平和中勘破人生,领悟人生的百种滋味。而茶的静,则是让人能够在宁静中品味茶的百种滋味,并借助这清茶一杯领悟人生的百种滋味。因此,茶道在某种意义上是与禅宗相通的,是与佛意相通的,二者都追求心境的平和,都追求在宁静中寻求净胜层面的升华。茶禅一味即品茶如参禅。饮茶能使人清心寡欲、养气颐神,因此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的说法,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5]。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茶与禅,在本质上并无太大的不同,不知禅味,是无法真正品出茶的滋味,不同禅意,也无法真正的领域蕴含在一杯清茶中的苦乐酸甜。品茶如参禅,饮茶能使人清心寡欲、养气颐神,参禅能够让心平心静气,二者在精神上是想通的。

4 日本茶道中的禅意世界

4.1 和、敬、清、寂

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即四谛、四规、四则,也就是当前我们所说的和、敬、清、寂。而这也是禅宗的核心观念。从无至有,心怀敬畏,平心静气。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清寂”也写作“静寂”,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4.2 千利休与“一期一会”

在茶道的历史上,千利休的名声很大,千利休正处在日本的战国时代,因此很多人都感叹这世道的无常,于是就有了“一期一会”的说法,意为人的一生好比萍水,相逢就是一种缘分,这次见了,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再能重逢,因此要懂得珍惜,珍惜每一次的相会。而这种包含深意的品茶精神也是所有深谙茶文化的人所推崇的。一期一会不仅仅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理念,也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分支,一期一会与无常规在本质上是想通的。对于禅宗来说,要我们常怀敬畏,敬畏时间,敬畏自然,珍惜当下,珍惜眼前,对于一时一事,都要常怀感恩于敬畏。而在茶文化中,也要我们珍惜茶道本身,珍惜每一次品茶,珍惜每一次行茶事的机会,用一期一会的理念来对待茶道。一期一会,一茶一禅,众生皆为虚妄,唯有精神的透彻方位实质所在。

5 结语

品茶如参禅,饮茶能使人清心寡欲、养气颐神,茶禅一味的茶道,反映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和处世哲学,是人们的心灵寄托。佛的静是让人在平和中勘破人生,领悟人生的百种滋味。而茶的静,则是让人能够在宁静中品味茶的百种滋味,并借助这清茶一杯领悟人生的百种滋味。品茶如参禅,“茶中带禅、茶禅一味”,茶道作为一种特殊文化,为日本现代社会面临多种困惑的人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猜你喜欢

清茶茶道饮茶
陈琳作品《一口清茶,板栗飘香》
民情茶室 清茶解民忧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道人生
一壶清茶蕴中华美德
《茶道六百年》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清茶伴读 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