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狄更斯小说作品中的茶文化分析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说作品狄更斯查尔斯

罗 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38)

引言

茶可以说最早是从中国传到世界各地的,因为其清香的口味备受世界人民的西外。英国接触茶饮品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而且很快就被当地人所喜爱。茶最开始是英国上层社会人民喜欢的奢侈品,后来逐渐发展成平民饮品。这种茶文化的发展也使得英国的茶文化慢慢融入到了英国的经济、文学甚至是政治领域。在不同的时期,茶文化所代表的阶层以及文学作品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在英国的文学作品中,对茶文化的体现可以说是很显著的。茶文化虽起源中国,到十七世纪才传到英国,起初也仅仅是作为饮品,受上层人民喜欢。随着英国殖民扩张才慢慢平民化。小说是英国文学中具有辉煌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不亚于散文和诗歌。英国小说的创作大多以主人翁的生活为主线,然后顺其自然引入茶文化。可以说,在饮茶贯穿到小说故事中的大多情节,这都是体现主人翁的地位和生活追求,展现的是一种社会形态。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小说内容,也会使得小说创作更符合实际,体现其内在含义。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必定有其核心,可以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可以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狄更斯的小说作品中,则是通过茶文化的角度去揭露社会现实。也正是因为如此,狄更斯的小说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1 关于狄更斯

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1812年2月7日,父亲是海军职员,母亲是女仆,因父亲长期嗜酒等各种原因导致父亲入狱,整个家庭的重担转移到查尔斯·狄更斯这个次子上,本身因次子的身份不够受到父母亲的宠爱,从小又需要承担家庭中繁重的家务,曾经在鞋油厂当过童工,后来又在律师事务所当学徒,还做过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以及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童年悲惨的经历以及过早的进入社会,让查尔斯·狄更斯这个虽然只上过几年学的人通过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算是比较高产的作家,主要的作品以《雾都孤儿》、《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等。因早年间在社会中经历了各种人生百态,英尺查尔斯·狄更斯十分擅长通过利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将英国当时的社会真相揭露出来[1]。实际上,查尔斯·狄更斯不仅仅会采用妙趣横生的幽默表达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另外,查尔斯·狄更斯还擅长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结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进行作品的创作[2]。特别是查尔斯·狄更斯在描述关于英国穷苦底层人民的生活方面,非常直观且深刻的将当时的社会丑态披露出来。

2 英国茶文化的具体体现

英国小说的创作大多以主人翁的生活为主线,然后顺其自然引入茶文化。可以说,在饮茶贯穿到小说故事中的大多情节,这都是体现主人翁的地位和生活追求,展现的是一种社会形态。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小说内容,也会使得小说创作更符合实际,传达出其内在含义。

2.1 英国茶文化在小说戏剧中的体现

在英国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茶文化。例如《傲慢与偏见》、《匹克梅梁》等。以《傲慢与偏见》为例,作品中经常出现关于茶文化的描写,饭后男主角会将大家聚集在一起喝茶,喝茶的过程中大家一起聊天,又一起朗诵诗歌等等。可以发现,茶文化在英国中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中必备的东西。甚至对于茶会的布置,很多文学作品中也有描述,例如在《匹克梅梁》中,希金斯的母亲则利用茶会认识、交际贵族阶层的人。乔治吉辛在《亨利莱克洛夫特的一生》中也描绘了喝茶的美好感觉,“茶壶送进书房来时,房间里立即弥漫着沁入心脾的芳香。一杯茶落肚后,整个身心得到了极好的慰藉。绵绵细雨中散步归来,一杯热茶所提供的温馨美妙得难以形容。”

2.2 英国茶文化在诗歌散文中的体现

以英国诗人拜伦为例,其十分热爱茶。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句中直接写到“你还在心情忧郁吗?那就去喝中国茶吧”。雪莱在诗歌中这样写到“当死神来临我们将抛硬币决定为茶饮而死谁第一”。

2.3 英国茶文化在童话故事中的体现

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中描述到这样一个场景,因疯帽子和他的朋友们拒绝说出爱丽丝在哪里,而想要寻找到爱丽丝的“时间”为惩罚他们,将疯帽和他的朋友定格在在下午茶的前一分钟。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茶具的精美、点心的精致,这些足以说明下午茶的风俗在英国有多么历史悠久且深入人心[3]。

3 英国茶文化背景分析

16世纪中国的茶叶传到西方,其中需要经历福建茶园→丝绸之路→西方。茶文化在英国特别是英国贵族中的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时陪嫁中包括的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有了英国贵族的推广,茶文化在英国逐渐普及起来。

随着茶文化在英国的流行,但是茶叶最初在英国的流行,最初因运费昂贵,较重的税收,导致并非所有英国人都能够喝得起茶。进入到19世纪,英国茶文化发展到最繁荣的时期,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在殖民地硬度大量种植茶树,实现了茶叶的大众化、普及化[4]。而值得一提的英式下午茶,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被一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发明的。

当时,很多英国作家都认识到茶文化在整个英国社会中的流行,甚至已经对英国的社会风俗、审美、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创作文学作品的方式将茶文化结合,并且利用茶文化去表达内心想法。而狄更斯在进行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就深深感受到茶文化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小说作品中,将茶文化作为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载体。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狄更斯本人也喜欢饮茶。当时的英国,茶会是信息与价格观念传播的一个很重要平台,这让本身喜欢饮茶的狄更斯深刻认识到对小说创作的价值[5]。

4 狄更斯小说作品中的茶文化

4.1 小说作品与理想主义

狄更斯的祖父威廉·狄更斯一开始是查斯特尔市议员约翰·克罗尔的家仆,娶了一个女仆作为自己的妻子。威廉·狄更斯有两个儿子,其小儿子约翰·狄更斯是查尔斯·狄更斯的父亲。约翰·狄更斯不仅仅是英国最伟大小说家的父亲,也是密考伯先生的原型。查尔斯·狄更斯的父亲比较爱喝酒,因为曾牵涉进一宗贩酒案,还在狱中待了一段时间。由于家庭经济不济,查尔斯·狄更斯又是次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父母的关爱,另外又要承担照顾弟妹的责任。长大后的查尔斯·狄更斯在从事议会速记员的工作的过程中,爱上了多情又举止轻浮的银行经历的女儿玛利亚·比德奈尔,最后这份感情未到2年就结束,在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中,玛丽亚成了大卫的“孩子妻”朵拉的原型。在狄更斯这部小说刚刚写完时,曾有一位女性朋友问过他,他是否真的“十分爱她”。他回答说:“在这个世上,没有女人也少有男人能够理解,他心中的这种爱究竟有多深。”在分手许多年后,他们才又得以相见,玛丽亚·比德奈尔和狄更斯夫妇一起吃了一顿饭。时过境迁,此时狄更斯已成了声誉最隆的小说家,而玛丽亚却成了一个肥胖、平庸、鲁钝的家庭主妇。于是,她的形象又被狄更斯写进了小说,成为《小杜丽》中的芙洛拉·费因钦的原型。

也正是因为有过童年的遭遇以及感情的不顺,查尔斯·狄更斯向往幸福的家庭,那种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边,每人手中一杯热茶,相互聊着天。这种美好的幻想也成为了查尔斯·狄更斯小说作品中的一部分。书中多处关于茶的描述,可以很直观的发现主人公或者直接看成是查尔斯·狄更斯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4.2 小说作品与社会现实

查尔斯·狄更斯不仅仅从家庭中的茶文化展示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6]。更是直接利用在英国贵族阶层中广泛流行的茶文化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公与扭曲进行抨击。在多部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有关茶文化的相关描述[7]。

查尔斯·狄更斯12岁时,父亲因欠他人钱款导致入狱,一个家庭分崩离析,原有的家庭收入消失,面对这种情况,查尔斯·狄更斯先后做过鞋油厂的童工。实际上,未成年的儿童进入工厂或者是进入社会打工赚钱的现象在当时的英国十分常见,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段经历,让少年时期的查尔斯·狄更斯更多的了解了当时底层的英国人民的生活现状,这也成为了查尔斯·狄更斯揭露社会丑恶的素材。而相比那个时代下的英国贵族,热衷于在举办茶会的过程中进行交际,在举办茶会时,会利用屏风、中国茶具、银器及移动式茶几来点缀。

这种鲜明的对比促使狄更斯将笔端投射到各种社会问题中[8]。也正是因为查尔斯·狄更斯早年的经历以及敢于揭露社会现实的勇气,促使查尔斯·狄更斯的著作在英国文坛中有着重要地位。

例如在,《董贝父子》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茶的描述,卡特尔船长将一双“干瘪的,而且已经没有原来形态”的茶匙,放在了自己的餐具箱子里。对于穷苦的卡特尔船长而言其对茶文化并没有过多了解,单纯认为茶匙能够抵押一定的债务。在维多利亚时期,穷苦劳动人民并没有机会去接触茶文化。这种对穷苦人民的关怀以及对英国贵族的讽刺、批判对比十分明显。在《雾都孤儿》中查尔斯·狄更斯有这样一段关于对济贫院的女总管柯尼太太喝茶的描述,从这一段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到查尔斯·狄更斯表露出来的同情之情。

5 结语

从狄更斯的多篇小说中均可以发现其中对于茶文化的描写与表述不同,其想要表达的想法也各不相同。但是,不管是哪一部小说作品,其中对茶文化以及相关场景的描述都是深刻且犀利的,这不仅仅反映出狄更斯对茶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也反映出狄更斯希望透过茶这个载体去描述人性、社会、权贵等等,有着十分深刻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小说作品狄更斯查尔斯
Tricks or Treats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My New Teacher
论哈代作品中所蕴含的乡土情怀
论述小说人物语言的翻译问题
帮忙
《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探析
张爱玲小说作品中悲剧意味分析
女佣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