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二语习得理论视域下微课与茶文化英语词汇教学的结合

2018-01-19谢水璎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二语习练茶文化

谢水璎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广西南宁 530226)

当前阶段,包括我国“茶文化英语教学”在内的英语教学普遍面临着一种全新的改革,无论这种改革进程被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改革”,还是表述为“内涵式发展改革”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等任何称谓,一个共同的改革趋势是越来越注重语言背后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围绕着中西方语言思维的差异性以及在茶文化语言领域的差异性,我们当前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亟需要向“二语习得理论”学习。在“二语习得理论”的视角下,将“中英文”的语言学习置于一定的认知思维和文化语境下,可以有效地帮助茶文化英语词汇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1 “二语习得”理论主要的内涵

从外语教学史上来看,“二语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这一理论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语言学领域“认知语言学”范式的逐步兴起,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文化与语言彼此交际愈发频密,包括语言教学资源在内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开始配置。就理论内涵而言,“二语习得理论”主要包括这样几个主要的内涵:

1.1 二语习得的本质在于“语言认知和文化认知”

“二语习得”自20世纪70年代被语言学学术界开始广泛研究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理论流派是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所创立的“监控理论”。在他看来,一个个体在一定的背景下学习作为一门外语的第二语言,实际上因循着特定的“认知逻辑假说”,即“语言输入假说”、“自然顺序假说”、“情感过滤假说”、“监控假说”以及“习得与学习假说”,在这五个对应性的假说当中,一个个体学习第二语言实际上是因循着“语言输入→情感过滤→语言习得机制→语言能力的习得→语言输出”这样的基本逻辑进行的,因此,对应性的语言教学创新应当围绕着这种假说中的“逻辑认知”而展开,使得语言习练者可以按照符合自身实际的认识逻辑来学习第二语言,从而克服了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式语言符号的学习、教学模式。而这种观点正是认知语言学所倡导的,认知语言学将二语习得过程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这种交际要克服的一个核心困难就是“隐喻”的认知,即一个个体在习练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只有基于自身文化认知和语言逻辑对目标语言中的隐喻实现了正确的“情感过滤”才能实现有效的语言学习。

1.2 二语习得的主要过程在于“由模仿走向学会”

依据二语习得理论的“监控模式”,特定主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一方面所谓的“语言输入”是典型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因此,教师和语言学习者在这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过程中需要攻克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监控“语言学习的输入材料”、“语言学习的输入环境(语境)”等,从而确保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最大化地去自然习练第二外语。

1.3 将“语言互动”作为语言输入和语言习练重要机制

进入到21世纪之后,随着学术界对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基本上形成了二语习得的两种流派:即“二语习得实证主义”和“二语习得建构主义(或称后现代主义)”,这两种二语习得理论在各自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立场和研究路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就操作层面的二语习练而言,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都主张将“语言互动”作为二语习得的重要实现机制。在这里,“语言互动”可以包括“社交型互动”、“认知型互动”、“文化型互动过”、“商务型互动”等不同的类型,本质上都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在这种“语言互动”的范畴中,“看护人”(教师)与“婴儿”(二语习得者)实现了一种语言的交流与习练。

2 二语习得理论视域下微课与茶文化英语词汇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之后,包括茶文化英语(词汇)教学在内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开始进入到一个侧重于从提高培养质量、内涵式培养等角度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阶段。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将“微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与茶文化词汇教学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性:

2.1 “微课”教育组织形式是二语习得的有效组织实现形式

当前我国茶文化英语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属于典型的小众英语、专业性突出、茶语本身表达多元化和不统一性等问题,在基础的英语词汇教学上存在着典型的水土不服问题。“微课”(Micro class或Micro lecture)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克服了传统的单一化的大班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上实现了“一对一”、“多对多”、“即时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输入”、“情感过滤”、“文化认知”和“语言互动”提供了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很好地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词汇积累情况和不同茶文化素养、不同茶文化英语知识需求实现“精准习得”。

2.2 “微课”组织形式强化了茶文化英语词汇的习得交际功能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制度环境中,我国教育环境中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不同模块都带有明显的“重应试、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等不良倾向。对此,我国教育部自2007年以来修订的历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其都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及“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等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这一点也契合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而“微课”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一种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方向,早就被教育部通过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所力推,并且“微课”本身具有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等突出特点,可以夯实茶文化英语二语习得的学习效果。

3 二语习得理论视域下微课与茶文化英语词汇教学结合的策略例举

3.1 基于茶文化英文纪录片的微课教育策略

在长期的茶文化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词汇的二语习得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过于注重“汉语——英语”的语言符号死记硬背,缺乏在具体的文化语境、具体的文章语境、具体的语法语境和具体的交际语境等过程中认识和巩固茶文化词汇。基于二语习得理论提倡的“情绪过滤”和“语言输入监控”等观点,可以采用微课教学组织形式,按照组别、兴趣、年龄甚至可以是不同的茶文化主题等,借助于“茶文化英语纪录片”片段这种相对碎片化、生活化、语境化的教学资源,嵌入到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适合习练者开展口语交际、词汇积累的英语语言文化氛围,从而也就帮助学生实现了“二语习得”。

3.2 基于茶文化英语教育云桌面的教学策略

“微课”属于教育系统中的教育介体、教育载体,以此为中介可以实现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资源等的有效联结。在数字化教学时代,以“微课”、“微社区”、“教育云”等为代表的“云计算”教学模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知识集成系统,可以实现向学生实施差异化的、优质化的教学输出和语言输入。在这里我们建议可以建立“茶文化英语教育云桌面”系统,即依托现代云计算技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与茶文化有关的计算(教育)资源(如中英平行语料库、高频词汇、茶文化商务英语等)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教育)计算资源池向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一种系统,由于这种云桌面教育系统重构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完全向学生提供了一种符合二语习得理论所讲的那种“情绪过滤”和“语言认知”氛围,因此,可以在现阶段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茶文化词汇的认知和积累,并进而更好地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二语习练茶文化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