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道炎对宫颈HPV感染的影响

2018-01-19刘海霞司百会吴建龙杜薇尹国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乳酸杆菌内瘤阴道炎

刘海霞 司百会 吴建龙 杜薇 尹国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承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妇女1640例, 按疾病类型分为TV组262例, VVC组281例, RVVC 组96例, BV 组156例, AV 组66例, 正常组779例。纳入标准:25~50岁女性, 检查前24 h避免性生活史, 阴道冲洗及阴道用药。

1.2 方法 进行HR-HPV检测结果。①典型病例, 在阴道侧壁取典型分泌物, 混于0.9%氯化钠溶液中, 立即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滴虫或找芽生孢子和假菌丝;不典型病例, 用无菌棉拭子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行涂片常规镜检。②HR-HPV DNA检测:将样本刷在子宫颈管和外口顺时针旋转5周, 收聚子宫颈口脱落细胞将毛刷置于保存液的小管中行HR-HPV DNA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阴道炎患者和非阴道炎患者HPV感染率、不同阴道炎种类HPV感染率, 分析阴道炎对宫颈HPV感染的影响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V与HPV感染 TV组HPV阳性71例, HR-HPV感染发生率为27.10%;正常组阳性66例, HR-HPV感染发生率为8.47%。TV组HR-HPV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

2.2 VVC与HPV感染 VVC组HPV阳性104例, HRHPV感染发生率为37.01%, 正常组HR-HPV感染发生率为8.47%。VVC组HR-HPV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4.90,P<0.05)。

2.3 RVVC与HPV感染 RVVC组HPV阳性14例, HRHPV感染发生率为14.58%。正常组HR -HPV感染发生率为8.47%, RVVC组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

2.4 AV与HPV感染 AV组HPV阳性14例, HR-HPV感染发生率为21.21%, 正常组HR-HPV感染发生率为8.47%,AV组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P<0.05)。

2.5 BV与HPV感染 BV组HPV阳性58例, HR-HPV感染发生率为37.18%, 正常组HR -HPV感染发生率为8.47%,BV组HR-HPV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6,P<0.05)。

2.6 阴道炎与HPV感染 861例阴道炎患者HR-HPV阳性261例, HR-HPV感染发生率为30.31%, 正常组HR-HPV感染发生率为8.47%, 阴道炎患者HR-HPV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3,P<0.05)。

3 讨论

阴道微生态的变化或失调会导致阴道炎症的发生[1-3],如HPV感染, 他们之间会相互影响, 即一种感染存在影响着另一种感染, 如BV, BV患者阴道内产生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数量减少, 阴道内环境失调导致对阴道微生物的抑制力下降, 阴道分泌物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下降导致对病毒的抑制力减弱, BV患者阴道液体中粘蛋白降解酶增加降解宫颈上皮细胞表面的角质层使受上皮细胞易受病毒侵犯, BV还可能影响宫颈上皮内某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10等]的分泌破坏宫颈组织的免疫平衡[4-6], 有国外作者对涂片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HPV阳性阴道分泌物中加德纳菌显著增高。阴道菌群中占主导地位的乳酸杆菌通过降低pH值, 产生过氧化氢、细菌毒素等发挥抗菌抗病毒功能。国内外研究显示, 乳酸杆菌对假丝酵母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7,8]。当乳酸杆菌减少或缺乏时, VVC、RVVC感染率有明显增高趋势。VVC感染后通过炎症反应增加组织通透性, 产生侵袭酶类, 破坏上皮细胞, 使HPV易感,HPV感染有通过微创伤破坏阴道的防御屏障, 导致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VVC病情。AV特点为阴道内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数量减少或缺失, 伴有B族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需氧菌的增多, 同时阴道黏膜的炎性改变。AV主要引起宿主强烈的免疫反应, AV产生的细胞因子IL-6、IL-8, IL-1β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L产物类似。HR-HPV持续感染又是产生CIN的必要因素。阴道微生态变化或失调导致阴道炎症的发生, 阴道pH值是评价阴道微生态快捷、方便的指标。反之各种阴道炎的发生, 又影响阴道pH变化。阴道pH值升高时,宫颈HPV感染率显著增加。CIN与HPV感染的关系已经明确, 任何一种感染对CIN的影响, 主要通过先影响宫颈HPV感染, 因此是一种间接的影响, 国内虽然已经研究阴道感染对CIN的影响均在起步阶段, 研究样本量也较小[9,10]。

综上所述, 阴道炎症(TV、VVC、RVVC、AV、BV)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如何避免HR-HPV持续感染, 重建阴道微环境平衡, 增强阴道局部免疫力, 促进HR-HPV转阴。为减少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是今后研究者的任务。

[1]刘琦.妇科肿瘤诊疗新进展.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9-77.

[2]郎景和.精确筛查风险分层HPV与子宫颈癌防治.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10):746-748.

[3]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285.

[4]王宝晨, 丁文, 王辰, 等.常见阴道感染与HPV感染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6, 51(10):788-790.

[5]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6-241.

[6]郭雪冬, 樊尚荣.阴道微生态的形态学诊断.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7, 33(8):800-804.

[7]隋龙, 丛青.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临床应用误区.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6, 32(5):395-398.

[8]刘建华, 王耀玲.阴道微生态变化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相关病变的关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7, 33(8):807-809.

[9]杨瑾, 陈洪波, 李柱南, 等.下生殖道感染与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及转归的相关性.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3):222-223.

[10]蒋燕明, 杨岚, 李立.细菌性阴道病与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乳头瘤病毒的关系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1(5):753-755.

猜你喜欢

乳酸杆菌内瘤阴道炎
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与阴道乳酸杆菌关系的Meta分析
阴道炎清热利湿方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特点
酸奶中的“长寿菌团”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阴道炎为什么找上我
喝酸奶能预防阴道炎吗
细菌性阴道病加速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报告
82例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大肠腺瘤的临床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