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茶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想大学生

管 慧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工作部,青海西宁 810000)

高校在教学工作中一直都十分重视学生思想的教育,高校团委也在探索各类有益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教学方式与文化活动。由于茶文化思想的激进性与共融性,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也有一定的审美渗透作用。现今众多高校也纷纷开设茶艺院系,甚至在高校内部创业园中设置茶馆或茶楼等休闲娱乐场所。

1 茶文化思想的美学特征

自古以来茶文化之美在于其精髓的思想性,茶文化思想蕴含高雅的道德情操,丰富的审美意趣,更有浓郁的艺术氛围。

1.1 高雅的道德情操

茶文化的形成年代十分久远,其发展经过了多朝多代的变化,因此,其精神内涵颇为丰富。茶文化中崇尚清廉之风,好茶的文人墨客往往淡泊名利,不沉迷奢华生活,有高雅情操的士大夫常常把清廉正气作为家风培养的方向。宁静致远的文人也喜自然山水,好吟诗作画、饮酒与品茗,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人大批的涌现使人们大多有着高雅的道德情操,不喜雍容华贵,追求超凡脱俗的清晰、典雅的文化氛围,墨客们闲来无事可在林溪边开展茶事活动,陶冶其精神。此外,茶文化也推崇勤俭节约的优良美德。如在少数民族白族中,有着著名的“三道茶”,初次轻抿一口时是苦涩的味道,再次回味时是甘甜的,这象征着苦尽甘来。由此可见,茶文化中有着高雅的道德情操。

1.2 丰富的审美意蕴

茶文化在不同历史发展节点上有着不同特色的审美文化。在唐朝,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制茶的技术与工艺也趋于成熟,饮茶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茶汤熬煮这么纯粹,而是要在茶汤熬煮的时候向其中添加定量的调味品。在宋朝研发了蒸清加工的先进茶艺技术,茶叶生产者可以制作出精致的茶饼,其技术不亚于现在的普洱茶的手工技术,技术精湛茶艺者可以在茶饼上绘制出精致的龙凤图案,饮茶的器具从原来的茶杯逐步演变成茶碗、茶筅等,在此时期,由于制茶技术的成熟,茶香味十分浓厚,人们逐渐没有了往茶中加入香料或者调料品的习惯,对茶的审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相传,宋徽宗对茶文化的审美要求十分苛刻,文人墨客喜欢的“分茶”活动也延续到今,由此可见,我国不同朝代的茶文化意趣的不同,茶文化中美的意趣在历朝历代不断更新与完善。

1.3 深厚的艺术氛围

当茶与艺术相碰撞,妙趣横生的茶能迸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在有“彩云之南”美誉的云南有着众多的茶叶庄园,其中的芯仙茗堂是云南有名的乌龙茶堂,它有着深厚的艺术氛围,在茶园中,茶农们精细耕作,倾注于对每一份茶土的热爱,赋予茶叶更高一层的境界。此外,该庄园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分享茶的美好”的互联网平台,致力于让人们感受茶之境界,融入艺术氛围浓厚的氛围中。

2 高校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审美不足问题

2.1 集体意识不足

首先,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一代,好张扬个性,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尤其是大多独生子女,他们长期享受着来自家庭的独宠,集家人之爱于一身,这样的环境之下很容易在年轻人心中养成“唯我独尊”的思想观念,从而个人主义观念太强。其次,集体主义不强的人难以融入一个和谐的集体中,他们长期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不愿意将自己所爱给予给身边需要的人,这也容易让这部分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利于人格的健全。最后,生活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个人主义观念可能越发明显。在《变形记》节目中,城市的主人公一般为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富裕无忧虑的生活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念,他们没有足够的勤俭节约的精神,追求名牌包包或者名牌服饰,在学习上也不上进,缺乏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样的现象着实让人堪忧。由此可见,集体意识不足成为了社会上不可忽视的问题。

2.2 功利思想强烈

首先,在高校不少大学生对思想教育课程存在偏见,不喜爱该课程,认为思想教育的课程空洞乏味,由此可见,大学生忽视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部分大学生的功利心太重,他们只对实际性强的学科投入心思与时间,急于毕业找工作的人没有把思想教育规划在自己的重视课程范围之内;最后,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未就业便失业的窘境,很多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没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对自我的要求不严格,待业在家“啃老”。另一方面,高校也没有真正的把思想教育真正放置在中心位置,注重本校大学生的就业率,这样本末倒置反倒不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一个人格不健全且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在社会上遇挫和碰壁。因此,高校也要反思教育重心的问题。

2.3 进取意识不足

当代的高校中可见信念滑坡的大学生,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期为了能考上大学,奋发向上,为了一分成绩可以争分夺秒学习,而一到大学,他们没有了高中时期上大学的理想,逐渐变得堕落或者颓废,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一蹶不振。网络上的大部分网络原住民是大学生,他们频繁接触互联网上的游戏与社交平台,在泥沙俱下的信息大网中无法逃脱出来。此外,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好坏不一,仍然存在暴力、反社会、有害网站等有毁大学生三观的信息,如若大学生被这样的负面信息所影响,很容易耽误学习和个人人格的健全。

3 茶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审美渗透作用

3.1 强化思政工作的趣味性

我国的茶文化活动类别多样,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为茶文化活动增添了不少意趣。基于此,茶文化的美学思想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教育中,要强化思政工作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思政教育课程的学习中来。众所周知,思想教育课程的枯燥乏味一直是其教育方式上的缺陷,思想教育本身的知识内涵的有趣的。高校可以创新思想教育的手段,可以让思想教育课“走出”校园,组织高校的二级学院举办外出社会实践的活动。如,帮助果农销售滞销的水果,为山区的留守儿童免费授课,也可以举行手抄报比赛或者寝室文化艺术节,提高大学生的凝聚力,也提升了思想教育工作的趣味性。

3.2 利用互联网分享平台

“90后”的大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他们善于使用互联网,具有敏捷的互联网意识。基于此,高校可以迎合大学生对互联网平台的喜爱,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互联网+思想政治”的平台,大学生可以登入自身的个人账号进入学校创建的社会活动大纲的网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活动进行报名参与。其次,学校可在网页中设置大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思想教育课程,该类课程可以是著名的大咖访谈录,也可以是TED的励志演讲录等。学校可以将思想教育进行多元组合。如,在茶艺选修课程中参入思想教育的内容,也可以将课本上抽象的思想教育知识转化为生动想象的平面动漫,让大学生直观地体会其中的内涵。最后,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创建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号,将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美好瞬间记录下来,逐步完善大学思想教育的体系。

3.3 完善思政工作的考评机制

高校中忽视思想教育课程重要性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他们不愿意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在公共课程当中,并且,思想教育课程作为公共课程学分不是很高,而专业课程的学分很高,基于此,一些大学生只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经常在思想教育课上“逃课”。由此可见,高校需要完善思政工作的考评机制,重视思想教育课程的考核,可以适当地提高思想教育课程的学分,让学生不敢怠慢该门课程的学习,此外,高校可以实行闭卷的思想教育考试,以往的开卷考试让大学生在思想教育课程上持松懈的态度,而闭卷考试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温习思想教育知识。

4 结论

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仅没有被大浪淹没,而且还历久弥新,逐渐地绽放生机与活力,可见其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高尚。将茶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教育中,能够像传统思想教育注入有趣的审美意味。营造深厚的艺术氛围,进一步强化高雅道德情操的社会价值意义。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