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文化推广活动创新社区文化养老模式
2018-01-19蔡平
蔡 平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02)
社区文化养老是一种综合体现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模式,它立足于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已经得到基本保障这个前提,以适应和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为基本内容,以愉悦精神、张扬个性、身心健康为目的,意在通过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工作,为老年人创造继续学习和实践的条件,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积极乐观的养老理念,打造出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乐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实现追求自我、享受生活、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理想。实行社区文化养老是“以人文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对于保障老年人的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审美理念、哲学思考的高度集中,又有茶叶、茶艺、茶道为依托和展示,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对于老年人来说,茶文化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茶叶是一种绿色健康饮品,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可以消炎败火、疏通血管、降低血脂、降低血压、帮助消化、补充营养等,长期适量饮用能够帮助预防多种疾病,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伴侣。另一方面,茶文化中所蕴含的传统思想更容易与老年人产生共鸣,老年人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文化素养与历史积淀方面往往要高于其他人群,而茶文化是一种精深的文化类型,恰恰需要一定的人文积累和情感铺垫才能理解透彻,因此对老年人更富于吸引力。茶文化的各种活动比如茶艺、茶道等,也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平台,帮助丰富晚年生活,提高幸福指数。所以,在社区文化养老实施的过程中,茶文化可以带头先行,走进社区,走近群众,融入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创新和优化社区养老模式,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繁荣。
1 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现状
社区文化养老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化推广以及文化软实力地位突显等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是对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大国号召的积极响应,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特殊意义。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可供参考,我国当前社区文化养老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当予以关注和纠正。
第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社区文化活动得以开展的根本保障,很多社区在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缺乏重在预防、未雨绸缪的意识,没有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未能开展日常保健和疫病预防工作,在老年人紧急发病时不能及时展开科学救助,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直接影响了社区文化活动的进行。
第二,社区文化养老的根本就是要高度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很多社区仅仅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持,比如在社区中放置健身设备与医疗器械,开办健身房、棋牌室、老年活动室等,并没有真正用心经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缺乏有组织的社交文化活动,也没有定期走访、吸取老年人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导致高品质的社区文化活动极度匮乏,老年人与外界交流很少,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不利于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第三,社区文化养老应当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地方民族特色,为老年人奉上精彩纷呈、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然而很多社区只是一味地“随大流”,开办的活动以广场舞、露天电影为主,也没有进行地域性的划分,导致各地各社区的文化活动如出一辙,对老年人缺乏吸引力,导致活动反响较差、收效甚微。
2 茶文化对社区文化养老的意义
将茶文化活动推广到社区之中,成为社区文化养老模式的一部分,对促进老年人社交、丰富晚年生活、提升群体修养、构建和谐社区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首先,茶文化活动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丰富多彩,包括对茶叶的品鉴、对茶艺的赏析、对茶学的研究、画茶画、对茶联、写茶诗、唱茶戏等,人们可以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欣赏、学习或创作。研究表明,老年人普遍存在孤独感,受身体状况限制,他们无法参与绝大多数的社会活动,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与社会脱节,从而更不愿意走出家门,内心越发脆弱。而茶文化活动悠然自得、轻松闲适,与老年人的实际状态非常匹配,他们以饮茶为媒介互相交流、谈天说地,可以有效地拉近社交关系、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情感交流、消除内心的孤独感,让老年人乐于迈出脚步融入社会,继续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其次,茶文化活动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平台,整体提高老年群体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茶这一意象在传统文化中是涵养与修为的体现,历代君子素与茶为友,淡泊名利,两袖清风,而茶所特有的清新自然的味道也彰显出其高雅清丽的品格,所以常有人云,凡君子者好饮茶,茶就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与品性,象征着君子对崇高境界和至真至美的追求。老年人拥有充沛的闲暇时光,通过茶文化活动把这些时间有效运用起来,把老年人的心态调整到最佳,在活动中融入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哲学,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老年人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整体提升老年人的身心素质。
最后,茶文化活动可以帮助促进社区和谐。社区管理的重要职能在于促进整个社区的和谐发展,社区中人群众多,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拥有不同的经历过往和生活习惯,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老年人,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就锁定在社区之内,更容易因为生活观念和处事态度方面的不同理念而产生摩擦,影响社区和谐。茶文化活动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可以用一个相同的主题和理念把人们聚集起来,打破以往的沉默与封闭,让老年人自由交流。同时,社区相关部门可以在这些活动中传播关于和谐、礼仪、茶德等方面的茶文化知识,营造和谐融洽的活动环境,开展相关学习与讨论小组,鼓励人们畅所欲言,老年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情感交流可以逐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并更加懂得“求同存异”的重要意义,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加礼让彼此,促使社区更加和谐稳定。
3 茶文化推广活动与社区文化养老的有机融合
将茶文化推广活动融入到社区文化养老模式之中,达到促进身心健康与社区和谐的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注重对茶文化活动的深度开发,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结合老年人的身心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老年人最为关注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茶文化活动不能脱离这条脉络,要积极挖掘茶叶在保健与医疗方面的功效,开办茶叶文化知识讲堂,讲述科学饮茶、科学养生的方法。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生物酶、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维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降血压血脂,减少体脂堆积,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有效预防神经功能紊乱疾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刻大量饮茶都是可行的。茶叶中含有一定的咖啡碱,晚上饮茶容易影响睡眠,这对于睡眠质量本来就偏差的老年人来说应该避免。另外,中国人好饮绿茶,绿茶属凉性,早起、空腹都不便饮用。在相关活动中,社区可以邀请茶学养生专家就如何饮茶、什么体质饮什么茶等给予建议,倡导老年人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茶饮,促进身体健康。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方面,则可以基于老年人普遍存在孤独感的问题,定期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的集体活动,比如品鉴茶叶、学习茶艺、学唱茶戏等,鼓励老年人从事茶文化艺术创作,调动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与活力,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其次,要加强社会文化资源整合,以茶文化为纽带调动社会力量,建立条块化文化养老机制。社区文化养老是社会文化服务功能的延伸,理应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把文娱健身、学习实践等合理贯穿、有机融合,最终形成一套“四通八达”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更加科学、更具人情味的社区服务,为社会文化养老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该通力合作,加速非盈利文化机构进入社区的步伐,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小学、高校等也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组织志愿者定期开展茶文化进社区活动,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送去欢乐,老年大学则可以开设与茶艺、茶学、茶叶品鉴、茶道养生等相关的文化艺术课程,努力吸引老年人参与。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成立资金库,通过财政补贴、文化补贴、慈善扶持等形式筹集资金,专门用于社区文化养老活动的支出,为茶文化活动走进社区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让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持续下去,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夕阳红”的绚丽色彩。
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社区文化养老活动要以老年人为中心,应当建立起老年人表达需求、反馈意见、进行评估的机制和制度,让茶文化活动真正服务于老年人的身心需求,不断提高活动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增强老年人对活动的满意度,促进文化养老模式的健全。从事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队伍大都是青年人员,很多情况下并不能真正体会到老年人的所想、所需,他们所认为的“有用”的内容未必是老年人欢迎的,他们所崇尚的健身养心的方法也未必是老年人是适用的。所以,必须要树立以老年人的所想所需为核心的理念,建立意见反馈机制,通过家访、调研等方式定期搜集老年人对近期社区活动的建议和期望、了解活动的实际效果。举例来说,如果茶学讲堂等知识性较强的活动不能满足老年人情感交流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就可以多举办一些茶话会、茶诗会等,让他们一边品茶一边讲述与茶相关的故事,让他们与活动之间有更好的融合感,活动现场的参与度与满意度也会得到提升。
总的来说,社区文化养老应该是一种内外联动的长效机制,必须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调动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充分利用茶文化在修身养性、维系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推动茶文化活动走进社区,不断创新社区文化养老模式,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