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茶文化教育与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的结合路径

2018-01-19解慧琴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语言英语

解慧琴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9)

用一种跨文化交际和文化比较的视角来看,“茶文化”是中国语言文化和英语语言文化中共同拥有但又呈现出一些差异性的文化模因。在高等教育当中,茶文化教育带有多样化的属性,它既可以作为一种通识教育,又可以作为一种专业教育,还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和素材资源嵌入到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之中。“茶文化”作为一种半隐隐于世的“生活哲学”,在我国文化语境中具有极为丰富的“语言素材”,像是茶诗、茶文、茶俗等众多语言导向的文化符号本身就是中西方“语言学”共同研究和关注的对象。

1 茶文化教育与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结合的主要动因

从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问世以来,我国茶文化正式从“松散的知识组合”状态进入到了“体系化的知识联结”状态,也标志着我国肇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的茶文化正式进入到了文字化、知识化的新型发展阶段。发展到当代,我国茶文化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从外延上都成为了一门新型的知识学科,获得了独立的知识地位,而它与英语语言学教学结合存在着深刻的历史动因:

1.1 后现代化的知识创新越来越借助于知识的跨界创新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学术界以福柯、利奥塔、斯坦利·费希等为代表,掀起了一股知识学、哲学领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尽管这种思潮相对具有差异化的主张,但是在对待知识创新方面都主张打破学科知识边界,借助于跨界创新实现知识的再造。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不同思维范式在认识真理的本质上未必真的就那么差异悬殊,不同的范式间应该进行‘范式间的交流’。双方的讨论必须自由、真诚,并要对讨论中使用的术语进行明确的界定,须公开陈述其观点的含义。”我国茶文化历史渊源深厚,并在近二十多年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形成了融“茶人文化学”、“茶科学”和“茶产业与商业学”等为一体的学科阵势。这些不同学科门类的茶文化知识无论是原始性的知识创新还是后发性的知识交流、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再创新等,在当前这种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跨界”式的后现代文化氛围中,其与英语语言教学都存在着充足的对话动力,从而实现知识的再创新进程。

1.2 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需要“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教育的融合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高等教育借助于外延式发展的思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教育规模的扩张和社会高等教育的普及,但是在近几年我国确立起来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政策框架下,传统的高等教育思路已经难以适应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因循着这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必须实现从“规模性”、“外延式”的发展模式走向“质量性”、“内涵式”的模式。在“创新驱动型”的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主线当中,高等教育无论是培养茶文化人才还是培养英语语言人才,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而不是以单一的考试为旨归。因此,基于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将“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教育进行融合是一个必由之路。

1.3 茶文化教育与英语语言学教学的结合是茶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从我国茶文化产生之时起,其借助于宗教活动、商务贸易活动、战争活动等不同的方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在茶文化的起源意义上我国茶文化具有极佳的话语权。历史性地来看,我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先后经历了一个从“粗放型”到“精细型”,从“民间性”到“学院性”的发展过程。在当代,随着茶文化学科化建制的成型和众多学术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茶文化的对外传播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知识体系化”的特点。有鉴于此,基于对外传播茶文化创新的视角,在教学内容环节上将“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教育这两者融合具有重要的茶文化传播意义。

2 茶文化教育与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结合的主要原则

茶文化的主要知识架构和知识元素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和我国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而英语语言及其背后的语言逻辑则代表着西方文化,即便英语语言本身只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但是在开展“茶文化+英语”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育内涵”应当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2.1 避免“文化失语”的原则

在文化学上,“文化失语”指的是面临外部的文化涌入时丧失了本身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尊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自卑现象。长期以来,受改革开放进程中“西化”思潮的影响,我国英语语言教学领域一度长期弥漫着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盲目“过洋节”等不良现象。茶文化作为我国本土生长、本土壮大的一种文化形态,融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和”和生活习惯、人情风俗、社会礼仪等于一体,并且在西方英语文化中可以寻找到一些共鸣的情感因素,因此将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教学结合应当尽可能地植入茶文化因子,避免教学融合中的文化失语现象。

2.2 寻求“跨文化交际”的原则

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实现对话和交流并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的转换之过程,在深层次上需要用一种换位思考、文化逻辑与文化思维转换的视角思考和看待语言本身,这就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种主要立场。将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教学二者进行融合,并不是人为地寻求一种文化臣服于另一种文化,而是在两种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比较和体验”的心理状态。因此,在茶文化植入英语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批判性、比较性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 茶文化教育与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结合的途径建议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茶文化”与“英语语言”两者本身都从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大范畴,并且在中西方文化语境中都大量存在着两者共鸣的文本、社会心理、艺术形式等,因此可以尝试以下的融合策略:

3.1 茶文化美学与英语文艺美学的比较教育策略

我国茶文化中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这是因为从一开始我国茶文化就与文学、美学是融于一体的。几千年的历史为我国茶文化注入了“和合圆融”、“人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终极美学价值追求,而西方尤其是英语世界的文艺美学则寻求“恬淡闲适”、“雅致庄重”等的美学体验,从这一角度看,两者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关联性。因此,我们建议在英语语言教育课堂上,可以借助于“比较文学”的课程单元,根据学生的兴趣灵活设置“翻转课堂”,借助于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文艺美学思想和文艺美学价值等,在潜移默化中植入我国传统美学价值思想,扭转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的问题。

3.2 产学研协同教学策略

“产学研协同”指向的是与“茶文化”和“英语语言教学”有关的产业、企业、展览会、学校、研究机构等主体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协同合作的过程,旨在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实现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进程。在这里,我们基于传统的生活化教育理念,建议由相关的茶文化传播机构(如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等)围绕着特定前沿领域的茶文化研究主题(如精准翻译营销、国际化贸易传播、整合营销传播等)可以展开“产——学——研”的协同教学,使学生既精通传统茶文化的基本格局,又能熟悉英语语言的基本规律要领,同时又能服务于一线产业领域的市场需求,实现“知识——产业”的双赢。又如,在特定的茶文化展览会或茶文化活动节的举办过程中,可以开设“英语语言与茶文化”的分论坛,引导学生将英语语言学习与茶文化自觉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育人目的。

4 结语

围绕着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线,茶文化教育与英语语言学的融合是整合知识、跨界寻求创新、提升教育产出的一种重要尝试,在根本性的意义上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内涵式教育”的理念。

猜你喜欢

茶文化语言英语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语言是刀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