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运用
2018-01-19王晓芳
王晓芳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
近些年,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变化,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也要看到,与时代的快速变化相比,与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相比,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现实来看,制约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是手段单一、内容陈旧等,而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一方面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和思想底蕴,另一方面更是有着极其丰富的外在形式。由是言之,茶文化的这些特点和优势,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短板。因此,想要让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新的时代里迈上新的台阶,就不妨从茶文化中汲取智慧和方法,让二者有机融合。
1 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有了新的变革——很多前所未有的变化正在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上演。这些新变化带来了大量新的思想和价值理念,让我国社会思想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而大学作为一个微缩版的社会,必然会受到社会思想多元化浪潮的冲击。从某种程度上说,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和新思想,能让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然而要深刻认识到,多元化的价值与思想中也掺杂着很多负面的内容,对于三观还没有定性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其极易受到这些负面思想的影响。可以说,这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宏观层面上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
从现实来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对象——广大大学生的性格和意志品质上存在的偏差,是思政教育所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城市家庭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成长的过程,就决定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我的感受与喜好,缺乏足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甚至很多大学生表现得自私自利,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不够豁达,因此产生的种种矛盾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其次,当代大学生出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如果不是偏远山区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从小的生活质量都较之以往有了极大提升,很多大学生的家庭生活还较为富足。这就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感受到其那种艰苦而贫穷的日子。因此,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足够的艰苦耐劳精神和愈挫愈勇的意志品质,在遇到一些不如意之事时,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是出现心理上的种种问题。这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对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来讲,当代大学生的这些问题是必须要面对并且要尽快战胜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理念和信念上存在的偏差,同样是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门日渐打开,在带来很多新思想和新理念的同时,一些西方的糟粕也随之而来,如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等等,这对我国社会整体价值追求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一方面,这些消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主流社会价值观,让一些人觉得奋斗、勤俭、善良是没用的,只有及时行乐才能对得起人生。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发展程度与西方社会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过大,当国门打开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繁华而新鲜的世界,必然会在内心产生一定的失落。再加上近些年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种赞美西方、自我贬低的言论层出不穷,作为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彻底定型的大学生,很容易在这些言论和思想中迷失自己,让自己变得偏执,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不过,随着近些年我国对舆论工作的愈加重视以及方式方法上的创新,这一情况有了较大改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一些错误思想和价值理念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甚至还比较严重,这些都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需要认真面对的挑战。
除了面对诸多挑战外,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很多不足。其一,从实际来看,在就业率至上的观念下,不少大学对思政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课程设计和安排上不少高校将思政课程视为冷门学科,没有投入过多的师资力量。在考核考试上,高校往往将其列为开卷考试,缺乏考试的制约,就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高校还秉承着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内容陈旧,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些挑战和问题,都应当引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并尽快找寻对策加以解决。
2 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很多文化形式尽管辉煌一时,但是却悄无声息地湮没在时代的洪流当中。而茶文化则不然,其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和丰富,让自己绵延至今且影响力日益强大。纵观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其内涵,我们可以发现,茶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其有着强大的渗透力和包容性,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从其它方面吸收符合自身实际的优秀内容为我所用。一方面,茶文化有着一套丰富而博大的知识体系,包容万象且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性。譬如说茶文化中的建筑艺术、诗歌文化、书法艺术等等,既充满情趣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茶文化跟其他诸多思想流派交流碰撞,吸收了大量优秀的思想内涵以及积极进取的价值理念,让自己具有强大的思想感染力和价值引领力。我们在讨论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时,茶文化的思想和价值应当是重点关注的内容。
茶文化蕴含的“中庸和谐”价值理念,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大有裨益。中庸和谐是茶文化与儒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其注重人与人、人与万物以及社会各项事物之间要有一种良好而有序的关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规范。另外,中庸和谐还强调人们要在为人处世方面做到恰如其分、不偏不倚,其大致包含三层理论。其一,指的是做人要端端正正,要走正路,要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行。其二,指的是心态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能够以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在喜怒哀乐面前要学会克制。其三,“中庸”还有一个含义就是“中用”,指的是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通过学习或是锤炼,掌握一技之长或是在某个领域成为行家里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将茶文化的这些理念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并深刻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能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学会更好地跟他人跟社会相处,并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茶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价值理念,同样对高校思政教育有着很好的助推作用。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茶文化与道家文化结合的产物。顾名思义,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从浅层次去理解,其指的是人们要注重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让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的规律同频共振。从深层次去理解,其指的是人们要学会感受和领悟自然的规律和智慧,要从自然当中找寻到生活和人生的哲学,让自己内心平静、淡然洒脱,用更加乐观而聪明的方式去面对生命。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来讲,茶文化的这些内涵不仅具有很好的感染力,同时更能大大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增强其趣味性,让思政教育更富实效性。
3 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路径分析
首先,要针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单一、内容陈旧的弊端,充分利用茶文化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从实际来看,我国各地的茶文化各有特色,丰富而多样。除了我们熟知的采茶舞、江南采茶曲等汉族茶文化外,更是在云南、广西、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少数民族中有着其他丰富的呈现方式。在二者融合的工作中,要秉持学以致用的理念,要让茶文化的融入起到实效,不能出现“两张皮”的情况。譬如讲,一些师范类的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引入茶文化时,要充分考虑其师范学校的特点,要多从茶文化中吸收那些与教育有关的理念,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又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如此便能让他们在了解茶文化的同时,更是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的认知,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其次,在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创新手段,建立新的融合平台和传播渠道,让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更具实效性,也让思政教育的传播力更加强大。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里,高校要将思政教育的宣讲阵地从单一的教室解放出来,要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阅读习惯,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来进行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与此同时,在这些平台的管理上,学校应当让那些有能力、有较高综合素养的大学生来管理,一是能够让其更好地了解茶文化,二是大学生更加了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喜好,会让茶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思政教育当中。
另外,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运用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对学生思政学习情况的科学考评机制。从当前现实情况看,不少学生之所以不重视思政课程,一个关键原因是因为学校没有较为严格的思政教育考试机制。或是开卷考试,甚至是没有考试。对于此,作为大学管理者一方面要把思政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考试体系当中,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更要针对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社会的需求,制定科学严格有效的考试制度,从而倒逼学生去认真上课并学习。然而也要看到,我们讨论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肯定也要考量其在思政教育考试机制中的运用价值。要认识到,倘若只是把思政课本中的知识作为考试内容,那么即使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复习,那也是一种迫于无奈之下的无奈之举,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由是言之,如果我们将与思政教育相关联的茶文化知识内容融入到考试机制当中,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学生特点来有机选择相适应的内容,那么必然会让思政教育的考试题目更加充满创意,更具吸引力,也能在一定程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举例来讲,对于建筑学的大学生,我们可以将与茶文化有关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融入到考试设计当中;对于哲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不妨将茶文化蕴含的“中庸和谐”“天人合一”“禅茶一味”等哲学理念融入考试设计中,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提升自己的哲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