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

2018-01-19郝志刚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职业院校思政

郝志刚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市 300410)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并且每年还要召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针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进行总结,并部署下一年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指导高校思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往,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比较薄弱。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茶文化不断融合吸收着我国儒释道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最终发展成体系庞大,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在丰富人们日程生活的同时,也在意识形态领域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在高校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各种尝试中,不少高校将传统茶文化融入进来,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说起,阐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以及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引作用,探讨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工作中的路径。希望能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些许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1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面临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为的是为社会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在长期以来的办学思路中,多数是以专业技能的培训为主。在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围绕着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专业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开展的。专业技能是否过硬,学生毕业后能否满足岗位技能需求,是考量一所高职院校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是所有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是来自教师层面的不重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对于一些非专业技能课程的开展,多是由专业老师兼任。比如像思想政治这一类的课程,多数学校是没有设置专业老师和教研室的。二是来自学生层面的不重视,受办学思路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对思政课程兴趣不大,再加上思政教育,始终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很多课程学生在初中或高中就接触过,理论知识都似曾相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更是提不起兴趣来。

1.2 教学模式老套 缺乏创新意识

不仅是高职院校,就连很多普通高校也一样,在思政教学模式上严重老套,缺乏创新意识。上课时老师照本宣科,考试前勾画重点,整体的教学思路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再加上刻板的教学模式,极容易造成在校学生排斥心理的出现,给人的感觉是“假大空”的、不可亲近的课程。教学方法呆板和缺少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方式单一,以传统理论灌输方式为主,学生参与度低,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填鸭式教学模式与现代在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不符合;三是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社会环境,新技术教学手段运用欠缺;四是未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专业技术形成完全脱节的两个体系,与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尽管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层面对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加,高职院校也加大思政课程教学创新力度,但由于基础薄弱,专业人才缺失,因此在教学质量上并没有太大的改观。

1.3 教学内容陈旧 缺乏新鲜要素

此外,多少年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教材一直未有大的修改,教学内容与现实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在价值取向和在校学生的精神需求严重脱节等现象,也成为影响职业院校思政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目前,在高职院校中的,普遍使用的教材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和《形式与政策》,尽管中两本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但仍然因内容陈旧,缺乏新意,而引发教师对教材的懈怠心理。对于国家最近新颁布的政策和方针,已经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以及国际形式的变化,教学内容却鲜有涉及,即便是有的话,也是以对政策的宣讲为主,缺少灵活、生动的解释,讲解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起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1.4 多元文化对学生思想冲击严重

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多元文化产生并存的现象,学生们获取信息和新闻的途径更为方便。西方文化的入侵,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在校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形象因此也被淡化,传统文化、高雅文化甚至被受到了打压,这样的文化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疏离性。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一些错误的思维模式、腐朽的生活方式,落后的文化思想,都在网络上盛行,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很大。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是刚刚成年,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取向,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也变得更为模糊。在这种情况下,也给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即带来了难度,又提高了要求,如何帮助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抵制西方错误的思潮,成为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2 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700多年以前。无论是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还是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形象的说明了茶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集中了无数茶人的智慧以及与其相关的资源,吸纳了我国儒释道三家及诸子百家的文化精髓,自成体系,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任何一种文化,无论是宏观抽象的社会现象,还是具体到某种物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备实用功能。茶之所能够成为一种文化,其根本原因是其具备药用和饮用的功能。人们在饮用茶叶的同时,逐渐发现可以通过喝茶达到修身养性、自洁自醒的目的,于是,慢慢的又将各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认知,赋予到茶的身上,慢慢形成了茶文化。关于茶文化的发展,普遍认为是兴于唐、盛于宋,完善于明清。在鸦片战争以后,因为时局的关系,我国的茶文化发展戛然而止。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的专家和学者,才重新认识到茶文化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并再次挖掘、研究和完善茶文化。

一般认为,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衍生、派生出来的一种亚文化,因此其核心内涵也被深深的烙刻上传统文化的痕迹。茶文化内涵精神主要包括儒家的中和之道、释家的茶禅一味和道家的道法自然。可以说,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几乎涉及到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谱系,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点,是值得人们进行深层挖掘和提炼的。有了茶这个可以渗透呈现的物质,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变得更为具象,被充分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茶在文化层面的发展,是经历了从俗到雅、雅俗相互促进和交流的过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重要特征,转化为具有精神含义的文化体系。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的回归,茶和茶文化不仅为国人所重视和推崇,也逐渐作为中国的符号象征,开始向海外进行传播,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一张对外名片。

3 传统茶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融合的路径

随着国学热的升温和传统文化的回归,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注意到传统文化对当代的启示意义,积极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就连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并多次、多个场合为中华传统文化代言。他曾经说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目前,有很多高校已经发现茶文化的内在价值,并将茶文化与高校的思政工作开展进行结合。结合诸多学校的经验,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将传统茶文化与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进行融合。

3.1 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传播茶文化

培养学生的茶文化兴趣,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动力,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的为职业院校的学生们普及茶文化知识,让他们对茶文化中蕴含的道理感同身受。职业院校内有许多自办的媒体,如:校广播站、校报、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官方微博等等。学校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宣传阵地,在为学生们传播茶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对自办媒体的黏性,从而更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通过对“少数关键”同学的茶文化培训,以点带面,来激发更多同学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聘请茶文化专业人士,结合职业院校的思政工作开展,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进行茶文化宣传。有了茶这个具象的载体,学生们对思政课程中抽象的理论理解起来更加轻松和透彻。

3.2 鼓励学生成立茶文化社团

为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我国高校中,以兴趣为支撑的各种社团广泛存在。社团的存在满足不同大学生群体的成才要求,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受场地、资金、设备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在职业院校中,还鲜有茶文化社团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妨组织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资金支持,帮学生们组建茶文化社团。通过学习茶礼、茶道、茶德,举办茶事活动,让学生能够宁心静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增强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个人修为。这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会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3 与企业积极合作 举办茶文化活动

对于我国南方产茶区的职业院校,可以积极的联系茶企,进行校企合作,组织学生们到企业内部参观学习茶叶的种植、采摘、生产、制作过程,通过亲身体验,让同学们感受到茶叶的魅力所在,通过泡茶、饮茶、习茶,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去深刻领悟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体会传统茶文化中蕴含的中庸和谐、茶禅一味、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思政课程中看似枯燥的理论,因为有了茶和茶事活动这个载体,也变得更为直观和通俗起来。对于一些北方非产茶区的职业院校,去产茶地举行实践活动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和当地举办茶博会、展会、茶城展开合作,如在茶博会上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活动,或在各种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与茶城合作举办各种茶主题活动,并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其中。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能够让学生对茶文化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为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当然,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所遇到的难题,并非通过茶文化的普及和融合就可以迎刃而解。但不可否认的是,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哲学理论,能给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帮助。经过科学的设计,茶文化融入到思政工作中是切实可行的。而且必将也会为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来。

猜你喜欢

茶文化职业院校思政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