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对高校“互联网+”政治生态建设的价值研究

2018-01-19段丹东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互联网+思政

段丹东,聂 鹏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互联网+”是创新2.0背景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它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深入融合到各行各业之中,充分发挥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把相关创新成果应用到多个领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播等方面的既有优势,全面提升社会的生产力与创新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实现工具的新型发展形态。在“互联网+”的框架下,跨界性、整体性、融合性与创新性的特征在每个行业都愈发显著,原有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都被打破,虚拟社会的概念诞生,重视人文、尊重人性的程度越来越高,言论自由、公平公正的意识也更加强烈。

据统计,截止到 2017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7.7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5%,并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给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中,原有的话语权力格局解体,人们可以各抒己见、有感而发,声音更加纯粹、更加真实,有利于相关部门对民意的收集。高校是青少年学习所长、积淀内在、陶冶身心、养成品格的关键场所,是为社会培养德智双优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更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有效提升行政效能、改善人际关系、加强反腐倡廉、优化人文环境,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积极打造和谐、正义、民主、自由的高校政治生态。

打造良好的高校政治生态,人文教育必不可少。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以美轮美奂的艺术形式彰显了中华民族对于和谐、安定的社会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中华儿女对于适度、沉静的处世原则的不懈追求,涵盖了个体修养、日常交际、人生哲学、价值理念等各个层面,在当今社会,仍然能够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提升整体国民素养。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与茶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在肯定个人价值的同时强调系统的协调,在给予个体自由的同时强调整体的规则,在“适度”的范围内给予人们最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然而,与其他人文理念相比,茶文化又因其高度的审美特征、艺术特性及其包罗万象的文化形态而独具吸引力,所带来的美感享受与经历体验是其他文化形式所无可比拟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人们学习人文理念、树立科学思想的热情,使人文教育事半功倍。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把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政治生态的建设过程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 茶文化对高校政治生态建设的价值

首先,茶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能够帮助人们抵制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保持纯净、朴实的内心世界,提高拒腐防变的修养,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互联网+”的形成是以信息的极速传递与大量传播为基础的,由于当前的立法进度和监察能力远远跟不上信息膨胀的速度,信息良莠不齐的情况仍然存在,宣扬腐朽、拜金等内容的不良信息对于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危害极大,倘若不能及时纠正,很有可能会造成人格缺损、心理扭曲,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尽管我国在中小学就已开始普及爱国主义教育,但这种教育大都是理论灌输,学生无法体会这种思想的根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加之不良信息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淡忘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理论。茶文化则不同,它对人们的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模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典型实例让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时刻提醒他们规范自身言行、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茶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们的言行举止都要把握住一个“度”字,严于自律,不触犯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同时,茶文化推崇真、善、美,主张人们要具备发现美的视野以及养成美的理念,在各种信息面前懂得分辨真伪,保持心灵不受侵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其次,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可以优化高校人文环境,增强思政工作的趣味性与文化性,促进师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大政方针与理论知识,积极建设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茶文化究其思想来源,它融合了佛家文化、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精髓,包含了自律自省、天人合一、和谐大同等哲学思想,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史册中熠熠生辉,让传统文化充满魅力。究其具体形式来说,茶道、茶艺、茶学、茶诗、茶戏、茶俗、茶具、茶饮等都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官感受俱佳,是一种难得的极为全面的文化艺术形态。高校思政工作应当积极融合茶文化的各种形式,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及互联网技术,直观地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茶艺表演视频、自然茶园风光等,向师生讲解茶道、茶德、茶学的相关理念,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激发人净化内心、升华心境的意志,促进教师专注教育事业,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证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茶文化借助多种校园网络平台,则实现了在大学校园的广泛传播,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将得到大幅提升,校园人文环境也将愈加美好。

最后,茶文化中的哲学理念可以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与坚韧的品格,提升高校德育效果,优化校园政治生态建设。如今,中国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都得到了较大改善,物质资源颇为丰厚,外界诱惑也越来越多,追求名利的人群并不在少数,甚至有些人牺牲人品、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为自身牟取利益,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大学生“三观”尚未正式确立,而互联网又无法针对人群年龄对信息加以区分,一旦他们受到上述思维的侵蚀,将会导致不可预估的后果。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处世态度和思想理念,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懂得生命的真谛,明白淡泊名利、乐于奉献、艰苦奋斗的人生哲学。茶文化追求宁静致远、谦和有礼,这一点只从茶的生长环境就可看出。中国有数千种茶,生长环境各不相同,有些在肥沃的平原之中,有些在连绵的丘陵之上,有些则在险峻的高山之中,但无论是何种环境,茶总能做到不蔓不枝、不悲不喜,悠然自在地生长,以清淡优雅的香气感化着周围的事物。茶有多种功能,即可为日常提神醒脑之用,又具备消炎去火、清心明目、降低血脂、补充维生素等医学效用,还是人们表达尊敬和欢迎的礼遇佳品,但即便如此,茶依然保持着怡然自得的天性,不争不抢、不卑不亢,坚韧而高尚。在“互联网+”的时代,把茶文化融入到高校的品德教育之中,让学生以“茶”为典范,学习茶德,参考茶性,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认清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小我”与“大我”之间的相互转化。在面对多种信息的“轰炸”时,学生也可以有效甄别,以科学、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

2 高校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纵观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政治生态建设更多的注重“面”,未深入及“本”。片面强调理论学习,模式单一,内容刻板,忽视了应用实践的作用,这就导致了和传统应试教育类似的后果:学生上课时“入耳不入心”,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据研究统计,高校思政教育大致可以划分为品德教育、哲学教育和政治教育这三个方面,其中,品德教育主要是陈述国家和社会对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期望,比如家庭道德观、工作道德观等;哲学教育主要是对于社会主义哲学理念的讲解,比如对价值的探讨;政治教育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相关概念的释义,包括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等。这些领域本身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非常丰富的,但高校教学大都是理论化陈述,很多时候一带而过,无法给学生带来深刻印象,学习效果就会远远低于预期。如果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为搜集信息所带来的便利,结合茶文化的趣味性与感染力,将深奥的思政理论用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法予以阐释,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之中真正懂得其中真意,政治生态建设才会落到实处。

另外,高校思政教材推陈出新的速度始终无法跟上信息化社会的脚步,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接触到社会的最新风尚,捕捉到各行各业的最新消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而高校思政教材则是许多年延续着同一个版本,具体内容上鲜有变化,学生求知猎奇的心理得不到满足,自然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比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人们的生活还不富裕,整个社会都在宣传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理念,但如今,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人们生活的主要问题,追求幸福、共创和谐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倘若思政教材仍然一味强调勤俭、艰苦等理念却不提及幸福指数、价值实现等内容,就不会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校园政治生态建设也就难见成效。

3 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政治生态建设的途径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以茶文化促进高校政治生态建设,一方面,应当加强茶文化与思政教育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密切融合,跳出单一枯燥的说教模式,适当开展应用活动,让学生成为体验式教学的主体,通过欣赏茶道表演、游览万亩茶园、参观茶文化博物馆、观看采茶歌舞、举办茶文化论坛等形式,让学生看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品读茶德、茶性与人品、人性之间的关联,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以茶养心,以茶塑人,形成良好的品德,为和谐校园建设打下深厚的人文基础。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高校思政教材的更新,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在信息采集和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准确把握社会走向,了解学生的喜好和追求,定期更新教材内容,使之与社会发展实况相呼应,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方向性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处世态度,实现身心健康成长,这也是高校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所在。

总而言之,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思,是人生之路的一盏明灯,能够帮助人们在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社会保持一颗平静而谦和的心,养成正确的处世观念。把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政治生态建设之中,既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思政教学的效果,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优化学生的言行举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高校政治生态建设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茶文化互联网+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