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增强文化自信战略背景下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探究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政治

朱 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4)

引言

三百年前,白银都流到哪儿去了?全世界都在问。英国人说,流到中国去了,因为英国人好喝中国茶。英国曾派马戛尔尼到中国来,想改变喝出来的尴尬:对外喝丢了新大陆——“波士顿倾茶事件”,对内喝出了“贸易逆差”。17-18世纪,全世界流行“吃茶去”,中国,是唯一能出口茶叶的国家。一口中国茶,通过一条海路,两条陆路,经由南亚、中亚、西亚抵达欧洲,打通了全球经济的“任督二脉”,喝通了全世界。而今,世界各地茶叶无处不在,茶叶消费超过了咖啡、巧克力、可乐、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中国茶,正凭借自然、健康、审美、和谐等独特魅力,获得全世界的青睐和喜爱。英国艾伦·麦克法兰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中说道:“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2015年,习总书记在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和英国人民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是茶的故乡,英国则将下午茶文化发挥到极致。”作为茶树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对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和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的总和,蕴含着进步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价值和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文化自信综述

1.1 茶精神自信传承

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反思、批判、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文化自信是能增强人们精神追求的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国家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追求和谐、仁爱、身心健康的文化精神自信传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速度、深度和广度较快,在各类碎片化信息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逐渐缺失。高校思政课堂上,也以“政治教育”为主,缺少文化教育以及对文化自信的渗透。十八大以来,在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倡导下,发扬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敬畏心以及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以茶文化精神为主的文化传承,逐渐融入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校内宣讲、道德考核、文化评测中,茶精神都被当做基础学习对象大力发展弘扬。

1.2 茶文化自信战略

茶文化自信不仅包含了追求平等和谐的茶精神自身,还包含了茶科学、茶经济、茶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文化自信。为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茶文化有其自身的战略手段。一方面,在文化自信下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能提升我国大国形象,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保持自身政治体系以及经济发展脉络不动摇。还能通过万里茶文化、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共同打造区域合作平台,促进经济融合与文化包容的同时,展示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对国家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下,加强与各发达国家的紧密联系,在合作中显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软实力。只有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活跃、主动出击,才能提高文化自信,让文化自信渗透在思政教学中。

1.3 文化自信价值影响

首先,文化自信能够以正能量的文化事例带动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同时,增强对国家的高度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例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下的“一带一路”战略,便让大学生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扶助弱小的精神以及文化自信的宏观战略。从国家的行为上,增强了对国家文化自信的认同,并且也能够以自信心为基点,个人践行扶助弱小、与他人合作发展的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在社会上的践行,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及强大的社会精神价值。其次,文化自信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革。茶文化的德育思维、和谐思维与思政中的道德教育、和平民主等观点不谋而合;茶文化的广博和茶乡民族自信还能为思政教学提供更多新的案例,增强思政理论及实践教学的底气。由此可见,优秀文化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2 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价值分析

2.1 茶文化与思政教学契合价值分析

从功能作用上来说,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是通过对优秀价值观的输出,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世界观。茶文化从禅茶文化和儒道思想出发,思政从马列主义出发,共同促进高校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从内容上来说,思政教学主要分为社会、个人、文化、政治四个方面,而茶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所包含的内容基本能够涵盖思政教学的四大类。传统的茶文化内容,还能为现代政治教育提供事例分析,以文化自信观丰富思政案例教学。从思想内涵上来说,茶文化包含儒、道、佛理念、茶文化的礼法、艺术、器具使用都有深刻的精神内涵;而思政教育下的马列主义及毛泽东思想等优秀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道路实践中得出的精神内核。综上,茶文化与思政教学的契合度较高,茶文化融入思政教具有可行性。

2.2 茶文化下命运共同体

经济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为确保在融合圈中不被其他国家的文化和经济所影响,促进各国能够持续性的和谐共存、互惠互利。我国必须主动出击,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万里茶文化“一带一路”便是基于命运共同体概念下的文化自信战略。我国不仅开发了万里茶文化上进行“区域经济共用体”的经济战略合作,还以文化输出、支教大使等形式进行文化互动和交流。在2017年的中亚茶文化交流会上,基于“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模式,以茶文化为主题,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的双重交流,提高我国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为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优秀的案例支撑。

2.3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我国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应试教育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仍依然存在。高校的市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仍延续应试教育的僵化思维。殊不知应试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彼此间存在较大差异,甚至相互冲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变革教学内容着手,主动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茶文化纳入到教学大纲之中,凭借茶文化丰富的国学素养与人文情怀对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补充。例如高校可将茶文化中的“和谐谦雅”思想内嵌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并基于其文化理念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革新。另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数流于形式。其实质就在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空泛,难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关注度,甚至对泛而不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抵触情绪。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茶文化有机融合,并将茶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去。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选取茶文化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有助于唤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革新。

3 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策略

将茶文化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多方主体共同努力、协调配合的作用下方能得以实现。而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的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有更为宽松的环境、更需要政策引导、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

3.1 基于高校扶持的融入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高校关键政治任务,高校党委主体及教育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各方资源的支持力度与特色优势。积极引进、吸收、发展茶文化。在教学师资力量配备方面,引进茶文化教学科研型素质人才,加强茶文化师资力量的建设。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将融入茶文化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学分课、选修课或必修课,适当增加其在教育体系中的权重值。以此来有效的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相关课程学习中来。最后要将茶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与培养目标相融合,寓教于乐,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术语,有效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内生性动力,以此将茶文化的思想精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3.2 基于社会参与的融入策略

社会实践是增强高等教育时效性与针对性的有效手段。因此广大社会机构以及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应当肩负起鼓励大学生学习茶文化的社会责任。比如,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在人才招聘时,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课成绩,更应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部分高校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引入社会力量办学等方面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诸多的社会办学资源被闲置。鉴于此,应积极的鼓励更多的茶文化社会研究与教育力量,凭借学术交流、培训授课等方式方法来深度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3.3 基于政策引导的融入策略

实现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不能脱离政策扶持与政策引导。即需要营造与培育良好的政策支撑环境与教学发展氛围。首先,国家教育部门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出台鼓励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指导意见与实施办法。以制度体系来有效的引导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力度;其次,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与使用方向上,应着力向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倾斜,以进一步夯实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物质基础与现实条件;再次,在学科安排上,特别是争创“双一流”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凸显对于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进而形成强烈的示范效应与政策导向,鼓励高校进一步扩大相关课程的开发力度与教学规模,形成系统完备、运转协同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教学体系。

4 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首要政治任务,其自身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完备性程度直接决定了受众对象——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素养。而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中底蕴最为厚重、影响最为深远的自信样态,其对于塑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需要看到的是,一段时期以来,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信方面存在能力短板及现实制约。而化解此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便是充分的挖掘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元素,为高校思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语料。而这就需要高校主体、社会群体与国家整体彼此间充分协同,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撑。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并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