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中与茶文化有关的绘画作品赏析
2018-10-30肖进
肖 进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261)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此后,品茗日渐成为我国历代文人雅士休闲聚会的“首选”。此外,他们还以茶入画,入诗,入书,故茶画、茶赋、茶诗、茶歌等种类繁多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细品这些茶文化艺术作品,其内容精致优美,生动形象的反映出茶所蕴含的深邃的艺术价值与情趣,其中不少优秀的名篇佳作,源远流长,脍炙人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传播与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由此可知,品茶活动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也在不断融合,可以说,茶墨之缘,影响深远。古代文人苏东坡就曾对茶墨关系有过详细描述,他认为墨兴茶风,茶益人思,两者相得益彰。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绘画作品被简称为“国画”,早期,传统绘画中工笔重彩占据着主要地位,主要以画花鸟、山水、人物为主,绘画手法工整细密、敷设重色,因雅俗共赏而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绘画中,不论画家是画哪种题材,所呈现的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与我国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禅茶一味”的文化内涵不谋而合。因此,通过欣赏历代与茶文化相关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领略到不同时期的茶文化,茶风俗。本文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茶文化的互通性为基础,对唐宋时期4幅珍贵的以茶事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进行深入赏析,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绘画作品的精湛画艺。
1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茶文化的互通性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茶文化的互通性由来已久,通过翻阅一幅幅珍贵的茶文化主题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绘画艺术有一种不可割舍的自然融合,那就是茶的淡泊与恬静,与中国传统绘画者所追求的创作意境不谋而合,他们乐于流连于山水间,徜徉于烹煮中,在饮茶过程中,获得绘画灵感以及心灵慰藉。
有学者考证,唐代著名画家周昉所画的《调琴啜茗图卷》为我国第一幅将茶入画的作品,呈现是皇宫内院的女子弹琴喝茶的闲适生活。此后,随着茶文化的兴起,以及经济的繁荣,以茶入画的绘画作品慢慢多起来。
俗话说,“境由心造”,古代画师只有拥有一颗内涵丰富的心,才能营造出茶画所需的意境,这就需要画技与茶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绘画过程中,画师要赋予人物、物品一定的文化内涵,才能画好真正的茶画。一般而言,茶画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人物景象,二是物体景象。人物景象,多是描述一种人文环境,诸如人物的穿衣打扮、行为动作等。从我国传统茶画中,我们发现,茶事活动中的主角多是文人、雅士等,分析可知,这与他们身上的文化特性和茶文化中的“儒道”思想相一致,密不可分。物体景象则是指画家对品茗环境的描述,诸如远山小溪、茶屋茶亭、树林庭院、以及棋盘、古琴、茶具等,这些物象呈现出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要与茶事活动所反映的意境相辅相成方可。同时,在绘画技巧上,还要讲究留白,体现简约之美,这也是传统茶事题材绘画作品的最高境界,用最少的笔墨,描绘出无限大的意境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工笔重彩的绘画技艺也是传统画师创作中不容忽视的。
2 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重彩与茶文化的交融
2.1 传统绘画的工笔重彩
图二 唐代《宫乐图》
图三 宋代赵佶《文会图》
图四 宋代 佚名《春游晚归图》
在我国历代茶事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尤其是唐、宋等历史时期的茶画,多是以工笔重彩画为主。众所周知,工笔重彩画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中国画,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人常以“丹青”作为绘画的代称,这里的“丹”,是指朱砂,“青”,则是石青、石绿,它们都是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中常用的颜料。有专家考证,工笔重彩画在早期的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主要地位,多描绘的是人物、山水、花鸟图等,所追求的永恒不变的主题是“自然”,给观者呈现出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闲适的意境,让人感悟到“自然和谐”与“天人和一”的内在精髓。
2.2 传统茶文化与绘画作品的融合
中国早在神农尝百草时期,茶就出现了,距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随后,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茶文化。可以说,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除了融合茶德、茶道精神外,它还吸收了中国佛家、儒家、道家的思想精髓,推崇淡泊、自然、和谐的境界,具有极高的德育和文化功能。同时,茶文化还是东方文化的象征。在其发展过程中,它还不断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诸如以茶入画,在初期的绘画作品中,茶文化在绘画作品中仅仅起到点缀的作用,后来,随着两者的深入融合,其表现形式更加情趣化,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例如在宋代绘画作品中,多体现饮茶人知茶品茶的生活情趣,以及淡泊隽永的精神境界,从侧面反映出茶文化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可以说,将茶文化、绘画艺术与社会、时代相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茶文化融合之美的绘画作品赏析
3.1 唐代《调琴啜茗图》
这幅图是唐代画师所做的《仕女图》,原图为绢本,横73.31厘米,纵27.95厘米,为工笔重彩画,描绘的场景是宫廷仕女们闲适的庭院生活,图中有5名女子,其中三位为贵人,两位为侍女。她们在树木林立的庭院里,一边听琴,一边饮茶,好不惬意。瞧,左边一组贵人身穿华服坐在石床上抚琴,身旁一侍女模样的女子端着托盘在近旁伺候,托盘里放着茶碗,供贵人饮用;中间女子身穿红衣,发髻高挽,一边低头饮茶,一边静听琴声。右边一组贵人身着素净白衣,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看着抚琴者,沉醉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她身旁的侍女端着茶碗在一旁服侍,小心而谨慎。整个画面,画师勾勒的场景自然而惬意,画风工整而细密,仕女们的表情绘制的栩栩如生。透过这幅绘画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抚琴、饮茶,已成为唐代宫廷侍女们主要的休闲娱乐“项目”。毫无疑问,这说明茶事活动绘画作品与时代、社会相融合,最真实的展示出饮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风气。
3.2 唐代佚名《宫乐图》
这幅唐代佚名所绘制的《宫乐图》,原图也为绢本,纵48.7厘米,横69.5厘米,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幅绘画所呈现的是宫廷里后宫嫔妃们闲暇时饮茶作乐的场景,整个画面华丽而愉悦,人物表情栩栩如生,仪态悠然自乐,沉醉其中。
画中央摆放有一张长桌,后宫嫔妃、侍女模样的女子12人,或围坐或侍立于长桌四周,手中轻摇团扇,边听合奏边品茗茶。长桌中央放着一只茶釜(即茶锅),画幅右侧中间女子手执长柄茶杓,将锅中的茶汤舀入茶盏中。此时,她左侧宫女手持茶盏,好似沉醉曲中,忘记饮茶。而图左下方的那位宫女低头细啜茶汤时,她身后侍女则轻扶着她,唯恐她醉茶似的。有专家考证,这幅《宫乐图》出自晚唐,当时饮茶之风正盛行,陆羽的《茶经》便诞生于同一时期。回顾我国历代饮茶法,唐之前为煮茶法。陆羽在《茶经》中则大力提倡煎茶法,他认为,煎茶法不仅合乎茶理茶性,而且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煎茶法一推出,瞬间在当代文人雅客及王公贵族中引起强烈关注,并逐渐推广到日常生活中。
从《宫乐图》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场并没有煮茶的过程,茶汤已经在茶釜里煮好放至桌上,之前的备茶、灸茶、煎水等各道工序,侍女们已在其他场所完成了;饮茶时,饮茶人直接用长柄茶杓,将茶汤从茶釜盛出,舀入茶盏饮用。可以说,这个饮茶场景描绘就是茶圣陆羽所提倡的“煎茶法”,同时,这也是晚唐宫廷茶事兴盛的有力证据之一。
3.3 宋代赵佶《文会图》
宋徽宗赵佶创作的《文会图》是五代时期的传世佳作,为绢本图,纵123.9厘米,横184.4厘米,现珍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大师刘凌沧曾赞叹道:“《文会画》是中国人物画‘工笔重彩’典型风格的作品。”
图中描绘的是在清幽肃静的皇家庭院中,文人雅士品茶雅集以琴茶书画酒为乐的场景。树影婆娑下,文人雅士围坐在案旁,或高谈阔论,或推杯换盏,儒衣纶巾,意态闲雅,他们身旁还有侍酒者和侍茶者往来其间,有两位侍者专门向来宾奉茶。此时,图下方的侍茶者们忙碌不已,一名侍茶者手持长柄茶杓,准备将茶盒中的茶汤倒入茶盏中,另一位侍茶者则手提汤瓶,准备点茶。同时,图下方有一张茶床,旁设茶炉、茶箱等物,炉火正旺,上置茶瓶。
可以说,在这幅《文会图》中,烹茶、煮茶的场景被描绘的细致入微,宋代盛行的“点茶”技艺被刻画的淋漓尽致,体现出绘画艺术与茶文化相融合,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4 宋代佚名《春游晚归图》
宋代佚名创作的《春游晚归图》纵24.2厘米,横25.3厘米,整幅图呈现的是宋代达官贵人春游归来时,仆人携带有全套的点茶器具,这足以说明,点茶已成为宋代主流茶艺。宋代达官贵人的品茶观念是,好茶要用点茶法来品茗,粗茶或传统贡茶则用煎煮来品茗。因此,他们外出游玩时,也不忘让仆人带上点茶所学的茶燎担子。
这幅《春游晚归图》的右上方是一座高柳掩映的城楼,城楼入口处的林荫大道上,来了一队人马,骑马者一副达官贵人的打扮,有二名仆人在马前做前导,一人牵马,还有另两名守在马侧扶镫处,马后跟着一众仆人,他们捧笏袋、负大帽、扛交椅、肩茶床等,个个都不闲着,紧随马后。队尾者是一名挑担者,担子一端挑了食盒,另一端是爎炉,炉火烧的正旺,有两个汤瓶坐在炭火上,这些都是点茶必备的器物,缺一不可。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宋代的达官贵人对自然的向往,对淡泊恬静生活的追求,这些都与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谋而合,因此外出游玩,宋代的达官贵人也会记得带上点茶工具。
4 结语
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它不断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从而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传统茶事主题的绘画作品,流传至今。通过对《侍女图》、《宫乐图》等以上4幅经典茶画作品的赏析,我们发现,在一幅幅呈现唐或宋饮茶习俗的传统绘画场景中,茶文化与传统绘画艺术是相通性的,那就是茶淡泊与恬静的特性,与中国传统绘画者所追求的创作意境不谋而合。可以说,两者的深度融入,彰显出传统艺术之内涵,古典文化之精髓。因此,通过学习研究茶事主题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不仅能提升个人的文化品味,还能弘扬传统茶文化与绘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