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茶文化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中的作用
2018-01-19阿依努尔海热拉库德来提瓦哈甫
阿依努尔·海热拉,库德来提·瓦哈甫
(1.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独特的民族技能与文化素养,属于无法代替的“软实力”的范畴,既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我国民族地区兴旺发达、团结稳定的希望所在。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框架下,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已发展成为各民族共同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可以说,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长治久安。中国传统茶文化起源于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可以激发中华各民族一种共性的文化认同,因此,从古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各族儿女,尤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将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对增强其文化认同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和途径。
1 传统茶文化的教育功能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到了宋代,茶文化发展至巅峰。随后,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不断吸收“百家之所长”,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具有显著的美学与德育等功能。
1.1 美学功能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茶文化具有多样性的功能,其中美学功能最具代表性。茶,起源于中国,在漫长的发展中,茶已不单单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提及茶文化,我们会想到茶艺、茶道、茶歌、茶舞等一系列由茶衍生出的茶文化,它们的共性就是以不同形式,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造型之美、古典之美、韵味之美,以及物质之美,诸如茶文化包含的包装、空间、茶具、茶服等美感。可以说,茶文化的美学功能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传统、灵动之美,有利于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因此,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认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各民族需要对本民族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才能促进民族的稳定与团结。将茶文化的美学功能应用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中,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诸如民族高校的老师在开展茶文化教学时,可以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展示茶文化之美,在展示过程中,茶文化所具有的淤泥而不染的文化气质之美,会触及学生的心灵,既能陶冶情操,也有利于培养其真善美的高贵品质。
1.2 德育功能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茶文化不断吸收儒家、道家、佛家之思想精髓,体现着“和”、“礼”之精华,其所具有的德育功能显而易见。可以说,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认同教育中体现的是,不仅要求学生探索茶文化的本质,还要时刻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从“和”与“礼”的精神层面,指导学生知礼节,讲和气,学尊重,用茶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底蕴和道德精神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形成相同的文化认同。以品茶为例,茶入口后的味道是先苦涩后甘甜,这正如人生,人生总不会一帆风顺,要相信苦尽甘来。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会悟出我国传统思想之一的“先苦后甜”,懂得在学习生活中,要多拼搏、肯吃苦,不断思考,回归质朴和自然的品质。当然,茶文化德育功能中“茶德”也不容忽视,它告诫人们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要遵循自然之道,谨记礼义廉耻,倡导人与人和谐相处,积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也具有非凡意义。
2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现状分析
2.1 文化认同的内涵及教育的必要性
何为文化认同?专家将其定义为:在同一民族共同体中,人们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具意义事物的肯定性认知,其核心是对本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本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本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此,文化认同视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已发展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软实力”。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因各民族强烈的文化认同,使得各民族能够团结发展,共存共荣。因此,在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下,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势在必行,一方面让他们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在尊重差异,包容文化多样性上,形成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归属,这将有利于各民族的和谐共处,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也是提升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其成为合格公民,增强其意识形态整合力的需要。
2.2 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的现状
在当今不少高校,多是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的状态,因此,一些少数民族新生刚入学时,在没有特定的文化氛围下,可能会产生孤独感,尤其是学校的主流文化与自身母体文化产生冲突时,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压力与不适应感,从而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此外,在我国主流文化教育中,少数民族的历史所占份量较少,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有限,导致相关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方法方式过于教条化,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同的培养。同时,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存在民族文化视野过窄,文化认同单一性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在少数民族高校教育中还存在的重理轻文现象,这会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人文社科知识“先天性”不足,对国家主流文化和历史文化缺乏认知,并产生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多重价值评判标准等,这有悖于国家主流文化所倡导的。面对这种现象,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持有“宽容”态度,甚至“欣然接受”,这成为了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教育专家的关注。
3 传统茶文化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上对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认同教育,对提升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化进步,国家的安定团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1 提升文化素养 传承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明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之上,而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学价值,对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将茶文化融入到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中,势在必行。
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主力军,向他们介绍传统茶文化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会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2 巩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成果
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我国民族团结的基石,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提升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只有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高校才能广泛地开展其他类型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既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毫无疑问,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茶文化教育,对巩固中华文化认同的教育效果,意义深远。
4 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中推广茶文化的路径
将茶文化融入到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中,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民族地区兴旺发达、团结稳定的希望所在,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势在必行。
4.1 理论教学
对于高校有关文化认同教育中的理论教学部分,需要将理论观点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实际情况相结合,比如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特色文化等,再融合多姿多彩的茶文化,不仅充实了高校的教育内容,还激发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每道茶都各不相同,还蕴含着做人的道理。高校老师在授课时,可以借助茶文化所蕴含的内涵,充分发挥教学优势,以课堂作为文化认同教育的平台,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深刻认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增强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还大大提高了高校教育质量。
4.2 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高校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利用教学渠道和资源,广泛推广茶文化,诸如,在高校图书馆设立茶文化区,购买茶艺书籍、茶具、茶道等物件供学生学习。高校校园宣传栏中增设茶文化内容,让学生们以讲故事、写诗等形式了解茶文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茶艺师举办茶文化讲座,并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推广茶文化。同时,学校还可以创建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并尝试与茶企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鼓励大学生到茶区进行调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特色,从而建立起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无限认同感。
5 结语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她不断吸收“思想之精髓”,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具有不容小觑的德育功能。在当今时代,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将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围绕文化认同教育培养学生。毋庸置疑,民族文化认同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高校老师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摆脱狭隘的民族情结,提升其文化素养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历史悠久的传统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值得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