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对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8-01-19戴斯玮傅雅凌
戴斯玮,傅雅凌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35000)
福建是中国传统的产茶大省,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每年都有大量的茶叶源源不断地出口海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和青睐。福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沿地带,在“一带一路”的宏观大背景下,福建茶叶出口发生了许多重大且实质性的变化。“一带一路”对福建茶叶的出口贸易是把双刃剑,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各个国家之间在对外贸易的激烈竞争,给福建的茶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1 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
1.1 福建省茶叶出口量攀升
2015 年福建省茶叶出口总体利好,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价格上也有所上扬。从福建检验检疫局获悉,2015年福建共出口茶叶1.34万吨,与2014年同比增加15.41%,价值达1.66亿美元,同比增加40.93%,增幅超过往年。在出口茶叶公司中,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加,国有企业出口量减少。2015年福建省民营出口茶叶6062吨,增加23.8%,占同期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量的43.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413吨,增加5.6%,占19.4%;国有企业出口4925吨,减少11.4%,占37.1%。其中宁德出口量2544.34吨、价值8433.76万美元,同比增长45.63%和76.29%;安溪出口量2978吨、价值1370万美元,同比增长68.06%主60.80%。
1.2 福建茶叶出口品种繁多
福建省作为全国产量最大、茶叶品种最多的产茶省份,已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产茶大省。目前福建省出口茶叶产品种类有:乌龙茶、茉莉花茶、白茶、绿茶、红茶、普洱茶等。近年来,福建茶叶出口总量呈上升趋势,乌龙茶的增长速度尤甚,全省乌龙茶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位。
1.3 福建茶叶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乌龙茶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近年来出口日本的乌龙茶总量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余乌龙茶的出口市场分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而出口欧盟的乌龙茶总量相对较小;绿茶主要销往非洲、日本和欧美,除了常规绿茶外,出口日本和欧美市场的还有特种绿茶,如毛峰、白毛猴、雪芽等优质品种,但是其产量不高,所以数量有限;红茶主要出口英国市场,其中以正山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最为典型,但是近年来英国对福建出口的红茶实施严格的农残标准,使得福建红茶的出口价格下降,损害了茶农的根本利益;福建的白茶则是出口德国和港澳地区,如白牡丹和白毫银针等白茶品种。
2 “一带一路”战略对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有利于福建茶企规模的扩大
“一带一路”为福建茶企所带来的茶叶销售市场前景巨大。“一带一路”经济带辐射到的国家有很多,而且大多是茶叶的销区。这为福建茶叶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福建茶企因此能接到许多来自海外的订单。订单的增加,势必会促使福建茶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添置新的生产设备和采购更多的生产原材料,聘请更多的技术工人和相应的人才,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市场不断增加的新需求,甚至能够建立起一整套由众多家大中小企业联合起来的完整的特色鲜明的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茶叶产业集群,以便于辐射更大的范围,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寻求目前福建茶叶发展的新途径是最重要的任务,“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和持续影响,势必让福建茶企规模进一步扩大。
2.1.2 有利于茶企生产技术的提高
福建省的茶叶在国内和国际上仍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一带一路”的大力实施,加快并逐步实现茶企在茶叶的生产、销售方面,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过去许多传统的茶叶企业为了扩大茶叶的生产,便盲目地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扩建厂房,雇佣更多的劳动工人以及购买配置新的机器设备等。这些是不大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收益的,需要在技术层面有更高的要求。“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不同国家对茶叶的客观要求各不相同,这为福建茶叶企业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福建茶叶企业对茶叶生产技术的改革创新。福建茶企改变了最原始由人工制茶到现在的全智能化控制,不仅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2.1.3 有利于茶叶出口质量的提升
福建许多茶叶企业开始着眼于建立一批绿色茶叶、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基地,自觉主动地接受国家相关质检部门的检验和监督。这使我省茶叶的农业药残留问题得到缓解,使福建出口的茶叶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确保福建省的茶叶质量符合相关国际标准,让福建的出口茶叶在安全性和质量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一些茶农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中,更换农药品种,停止使用剧毒或高残留的农药,通过优化茶园周边的种植环境,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利用一些绿色有效的方法来减少茶叶的病虫害,减少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的再次污染。福建省茶叶出口要想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首先必须保证出口茶叶的质量和卫生,更好地控制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让外国消费者更加放心购买。
2.2 消极影响
2.2.1 企出口成本的增加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福建茶产业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由于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属于低成本产品,容易受到茶叶进口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从而使福建茶叶出口总量锐减。为了达到发达国家对茶叶进口的严格农药残留标准,福建省茶叶出口企业不得不为自己企业购买和增加更多的科技仪器设备来应对出口产品进行更加仔细和全方位的农残检测。福建茶企除了检测农残增加资金外,还必须在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通关等项目中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大大增加了出口成本,降低了茶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明显削弱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种非关税型贸易壁垒,茶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指的是茶叶出口国出口的茶叶产品必须符合茶叶进口国的相关的技术标准。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茶企出口的一些茶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农残检验标准,使福建茶叶在国际上的声誉严重受损,对福建茶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严重阻碍福建茶产业的发展。
2.2.3 国际竞争的不断增加
“一带一路”为福建茶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国际市场,这些年来福建的乌龙茶出口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世界上的茶叶消费趋势主要以红茶为主,而并非乌龙茶。印度和斯里兰卡等这些主要的产茶国和出口国都是主要从事红茶出口的国际贸易,占领了国际茶叶消费市场较大的份额,严重压缩了福建乌龙茶的国际市场份额。福建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生产出的红茶市场竞争力较弱。福建的乌龙茶出口目的地主要依赖于日本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日本对福建乌龙茶的需求量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数量上没有明显的增加,很难再有所突破。因此福建的茶叶出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3 对策思考
3.1 革新茶叶生产技术
企业可以寻求高校和有关科研部门的帮助与合作,加强企业茶叶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延长企业产业链,提高茶叶的附加值。比如研制出更多口味和保健功能的茶饮品。企业还应该多多汲取国际上一些大型茶企的先进科技水平和优秀的管理经验,改良茶叶的包装方式,及时淘汰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设备,采购一些清洁无污染的机器,更换农药品种,停止使用剧毒或高残留的农药,通过优化茶园周边的种植环境,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利用一些绿色有效的方法来减少茶叶的病虫害,减少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的再次污染。加大对茶叶生产过程中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的检测力度,提高茶叶生产效率,扩大企业的生产力。
3.2 优化产业结构
福建拥有众多大大小小的茶叶企业,这些茶企生产规模大小不一,分布地域较为零散。福建茶企应该走集约化道路,通过收购、参股、入股、合并等多种方式组成集团公司,从事专业化的茶叶生产,形成规模经营。加强大型实力雄厚的茶叶企业与个体茶叶生产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茶叶生产加销售一条龙服务。由大型茶企牵头,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规范茶叶生产者的行业标准,加快福建茶叶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福建茶企业还应加强茶叶的深加工,探索开发出茶叶的新产品,生产出独具特色的产品,使自己的茶叶产品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和品牌认同感,提高茶叶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规模效益,使福建的茶叶出口在量的基础上发生质的变化,优化福建茶叶生产的产业结构,促进福建茶叶企业的转型升级。
3.3 开拓海外市场
“一带一路”的利好政策,为福建茶叶企业的茶叶出口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这对福建的茶叶出口来说无疑是一个契机。福建茶企应该抓住机遇,借助“一带一路”开辟新的国际市场。福建茶企应该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相结合,扩大茶叶出口到“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的相关国家,加大对沿途发展中国家的茶叶出口力度,更好地巩固福建茶叶出口的原有市场,积极地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国家的传统习俗特点来开发出适合这个国家人们消费的茶叶产品,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和饮茶习惯,增加新的年轻一代的茶叶消费人群,多样化地做好茶企业的自我营销和品牌宣传。
3.4 提高处理国际贸易壁垒的能力
面对传统发达国家对福建茶叶出口实行的贸易壁垒,福建茶企应该主动积极应对,如大力发展有机茶基地,不施用有高浓残农药,加大自身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农残检测力度,提高茶叶的质量水平,更好地与发达国家标准接轨,让茶叶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福建茶叶出口企业还应该时时刻刻关注进口国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利用一切手段积极分析当前局势,合理合法地与进口国谈判,努力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准入要求,利用不同市场上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出口目的地,这样能够更好地避免与他国发生贸易摩擦。当福建茶企与他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不可避免时,福建茶叶企业应大胆熟练地利用WTO相关法规正当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尽可能地化解贸易壁垒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3.5 政府相关政策的保障作用
有了“一带一路”这个宏观的国家发展战略,福建各级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福建茶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鼓励茶企业与高校等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支持茶企业的创新投入。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国际贸易壁垒预警体系,收集其他茶叶进口国对茶叶的行业标准动态,及时有效地与广大福建茶企分享这些信息,让福建茶企有更多的时间能够采取对策来应对可能发生的贸易壁垒。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更加严格的查处力度,给环境保护提供一个制度保障。政府应该在WTO的框架下,合法地维护本国茶企业的根本利益。
4 结束语
如今,国家大力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为福建的众多茶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蕴含着丰富的发展潜力,不仅能够巩固福建茶叶传统的出口市场地位优势,还能够拓宽新的国际目标市场。福建省茶叶产业应该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规避“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挑战,大力开发沿线发展中国家市场或新兴国家市场,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彭博.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叶行业国际博弈的新机遇[J].福建茶叶.2017(6):39-40.
[2]危赛明.福建茶叶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茶叶.2007(3)27-30.
[3]张娥.福建省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商场现代化,2015(20):33-34
[4]林善炜.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2015(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