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产业扶贫助力精准脱贫
2018-01-19
(甘肃省临夏县新集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临夏 731800)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临夏县到2020年完全实现脱贫,任务非常的艰巨,为此,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攻坚克难,把扶贫工作作为主战场来抓,制定了2018-2020年扶贫脱贫工作计划。县农牧局400多名干部到219个贫困村展开了精准帮扶的扶贫攻坚行动。
临夏县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菜为主要产业,近年来发展成为以养殖、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独特产业,按照政府引导、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原则,在西南片区贫困乡镇、村以发展林果产业和中药材产业为主,在北源片区贫困乡镇、村以发展规模养殖和设施农业为主。
一、林果业产业扶贫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临夏县依据《中共临夏县委关于培育壮大特色经济的意见》的文件措施,立足实际,充分挖掘荒地资源,出台一系列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积极引导群众栽植花椒经济林与啤特果经济林。为鼓励贫困人口发展林果产业,临夏县将其纳入特色林果基地建设范围,制定了林果产业发展奖补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退耕还林地块发展林果产业且进行整地管护的,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助。同时对林果产业制定科技人员包户包片制度,选派县农牧局专业人员包户包片,进行实地培训、指导林农管理管护,确保特色林果基地提质增效。
在花椒产业方面:结合退耕还林、四荒地开发、荒山绿化、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包片干部积极引导群众在适宜的区域大力发展花椒产业,这样既让沉睡了的荒山变成林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更是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到目前为止,全县花椒面积累计达到30.15万亩,产值达6 125万元,每年从全县销售到外地的花椒达6 000多t。实现了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
在啤特果产业方面:做为临夏的地方特色产品,临夏县把啤特果基地建作为全县重点特色林果产业,整合部门和项目资金,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农户主营”的原则,包片领导包户干部明确责任,指导农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近年来在集中连片地区建造啤特果基地累计达5.2万亩,其中已挂果1.3万亩,产量达3 500多t,产值550多万元。同时在五山池黄酒厂新建了啤特果果汁加工生产线,使其逐步走上了产、贮、加、销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二、畜牧业产业扶贫
为把畜牧产业和精准扶贫与项目实施有机结合。按照《临夏县产业扶贫实施意见》要求,临夏县在畜牧产业项目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资金、项目以及优惠政策上予以扶持,通过不断的输血,让贫困村贫困户产生造血功能,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对建档立卡户,每户补助5 000元的产业启动资金,待产业发展后,再持续推进后续资金的补助。
另一方面,对项目扶持的乡镇村社,建立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与贫困村、户的无缝对接,及时解决他们的养殖困难和合理性诉求,促使其平稳、安全生产。县农牧局抽调有经验、有资质的技术骨干对其进行养殖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确保把养殖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对养殖合作社和养殖企业进行结对帮扶,每个科技干部帮扶一至两个养殖企业,提高养殖效益。
三、中药材产业扶贫
为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成为西南片区的主要产业,近年来,依靠当地的自然优势,临夏县把中药材作为重点特色产业来抓,积极争取国家扶贫政策,调整和整合农技资源,把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作为主体,重点提高中药材农技服务能力,加大对种植者的种植、栽培和繁育技术的培训,从而保证了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截至目前,全县种植当归党参柴胡等中药材达1 300hm2,产量达1 000t,总产值达2 000万元。
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永恒中药材有限公司、临夏县顺合当归种植合作社、当归醋加工厂等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带动种植户的参与,有效地推动了中药材的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设施农业产业扶贫
为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全县设施农业的提质增效和快速发展。临夏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主导,采取“政府扶持、科技驱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企业,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做精做细蔬菜产品。
依托临夏百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中流转土地,发展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用以种植草莓、番茄、番瓜、油桃,茄子、辣子、西兰花、花菜等经济作物,通过种植蔬果、花卉、景观树等,发展集休闲、观赏、采摘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在设施农业示范区内,推广种植番瓜、黄瓜、辣椒、娃娃菜、甘蓝、西兰花、花菜、美国大樱桃等果蔬新品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截至目前,全县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9 740亩,一季度设施蔬菜产量达到3 766.9t,比上年同期增1 918.9t,同比增长103.84%。以北源片区为代表的设施农业的不断壮大,种植品种的不断优化,为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
临夏县实施的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措施,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也为全县到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