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2018-01-19周金蒙

吉林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信息

周金蒙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正以大数据为时代背景迅速发展,其可以在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同时,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道路的发展。农业信息化还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促进未来生产力的发展与革新,这也是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指向标。大数据驱动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可以更轻松地掌握农业生产数据[1]。因此,发展农业信息化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建设最紧要的任务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研究,如果某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那么互联网发展与其呈正相关。让农民接受农业信息化,并对大数据充分利用,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等、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本文综合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趋势,为多维度利用大数据,加快农业产业化及农业转型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2]。

1 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信息化道路发展极为迅速。从20世纪末开始,相继建设了“金农工程”、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中国农技网第三方农业技术平台、中国农作物种子资源数据库、中国农业信息网等数据平台[3]。随后,农业信息机构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逐年扩散、密集。现如今,国内已设立农业信息采集点8000多个,覆盖全国大中型农业批发市场200多个,农产品主产区集贸市场600多个,旨在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全网络建设工作。强化了对农业市场的监管与预警、信息监测与服务能力[4];就大数据发展方面,与国外相比,国内更多的是搭建平台,多用于储存数据,而对农业数据具体应用方面还处在初步探究阶段。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应力争实现农业数据全面的信息化。目前,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还有待完善,少数边远偏僻乡村区域,地势险峻,建设互联网通讯设施较为困难,基础设施建设还局限于电话、电视、光缆、网络等,其信息化普及率远低于城镇,而高层次的信息化渠道建设严重不足[5];由于农业经济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信息更新不及时造成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于是出现了“二元结构”问题;我国各地虽大量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但缺少具有专业素养丰富的工作人员,其学习能力也未能紧跟时代发展;我国的农业信息除农业农村部外,还与水利、渔林、气象、国土等部门有关,但相关部门间无综合地信息管理标准,使得涉农信息不能统一规划管理,分散于各个独立的信息库,不能有效地提取应用,这使大数据信息共享程度非常低[6]。

3 解决方法

3.1 发挥主导地位

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是科技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国家公办产业,需要由国家指导并出资建设,加强模范指引、传播、落实和实施方式效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发挥政府主导地位,利用科技加快农业信息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发展工作;大力扶持从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行业,有效地提高各方积极融入社会资源的程度;发挥农业新媒介的作用,增强农业信息化顶层设计意识,调动相关部门,统筹整合涉农系统,使得农业数据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利用[7]。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信息推广服务融资体系,提高包含电信、电视媒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等农村信息和通讯设施基建的速度,完善农村电信和网络收费系统;深入改善下级运营电信行业,从事信息通讯的最低标准,为实现互联一体化奠定基础;促进农业信息化系统纳入农村基建,并建立“三农”公共服务平台,深化农业信息化发展;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推动农业物联网建设向前迈进[8]。

3.4 完善法律法规

从法规标准方面进行完善,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法制体系,为保护农业的生产涉密内容,还可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权益,使得其在农业信息化网络体系公平竞争中具备有法可依的权利保障;由政策引领,吸收慈善金融等民间组织,共同创建良好的农业信息化环境;切合实际地制定政策帮扶体系标准,其惠农政策应符合生产利益分配机制;农业信息化评价标准也须建立,对信息从收集到运用等各个阶段进行规范化处理,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准确度和可利用度,实现信息资源全面共享[9]。

3.5 强化农民素质教育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信息化以及信息运用程度,保证农民都能够得到有关知识的培训,可以利用广播学校、电视远程教育培训农业知识;采取相关措施将农业生产理论及农业设备使用等知识进行普及,例如,利用微博、微信或手机APP等培养农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督促各农业机构能够主动为农民提供适用的农业信息,使农民、农业工作者都能充分享用到农业信息化带来的硕果[10]。

4 发展趋势

4.1 决策实时化

农业信息化意识应从数据使用者的角度去做分析。农业信息化,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户需求,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而农业生产中的决策实时进行,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体量化帮助农民做出更好的判断。

4.2 设备智能化

在不远的将来,用数据实时记录农业生产全周期将成为可能。对于更多农业信息化有帮助的涉农技术、智能设备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大数据的多维度特性会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能化。

4.3 综合数据化

大数据可与物联网等新技术进行融合,会使农业生产线上线下数据有机结合起来,大数据的完备性会促进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化,未来农业信息化的竞争力将直接来自于大数据的综合运用能力。

5 结语

农业信息化可增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区域化及规模化,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最合理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了解大数据时代的趋势和理论,已经远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的需要,应掌握具体运用大数据服务于农业产业的具体技术和措施。农业信息化既要利用好大数据,更要把它当成一个产品,而不只是一个工具。目前,受技术限制,很多有价值的农业信息还不能被收集成数据,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其都将会被实时化、智能化、数据化。我们应努力研究,挖掘数据红利,更好地管理数据,不断完善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发展,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夯实基础。

[1]王洁蓉,何蒲明,周超军,等.我国农业信息化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2017,14(02):75-79.

[2]禄琳,王艳艳.大数据时代下农业信息化问题初探,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1):134.

[3]董定超,张慧坚.农业信息化资源管理现状及大数据在其中的应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1):77-79

[4]张爱桥.我国农业信息化研究[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刘金爱.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J].现代情报,2009,29(01):61-63.

[6]王化冰.大数据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应用体系构建和平台建设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7(11):2322-2325.

[7]秦嘉悦.大数据背景下闵行区农业信息化发展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6(06):5-6.

[8]王勇,王文亮.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J].技术经济,2013,32(04):85-88.

[9]廖进球,安森东.中国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构建与选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3):52-58.

[10]宋良图,谢成军,黄河,等.中国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探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2(03):36-39.

猜你喜欢

信息化农业信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