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教学模式在蒙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9白玉梅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诊断学蒙医教学效果

白玉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蒙医诊断学是应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从医学基础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技能学习的一门桥梁学科,也是基础必修学科。蒙医诊断学是通过教学生望、闻、问、切诊法收集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及辩证分析疾病的虚实来诊断疾病为任务的学科。其中体格检查在诊断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是医生获取患者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然而因为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 微课教学模式的概念

微课是在互联网进入微时代文化语境下在教育领域产生的一种新生教学资源,它以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资源丰富、结构独立的本体特征,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资源结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微课是教育专家们对教育信息化探索中的一个突破,是对以往课堂实录、教学视频应用反思的结果,是教学资源建设上的一次变革,是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Mc Grew LeR A 在 1993 年提出的“60 秒有机化学课程”及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erence Kee教授[1]提议的让学生对特定主题进行一分钟演讲。目前热议的微课概念是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在2008年正式提出“一分钟微视频”的微课程概念[2],并运用于在线课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过程进行重构,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或课下先观看视频学习,课堂上再与教师沟通交流,将课堂事务内外“翻转”的方法是翻转课堂的雏形。

2 微课教学模式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调查

彭彩碧、蔡俊伟利用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体格检查教学中[3],将心脏检查、肺部检查和腹部检查等3个专题的教学效果进行研究,选取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共19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6人,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实验组;教师提前给实验组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并创建微视频,让学生课前观看视频讲解并将疑问带到课堂,师生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并讨论自己遇到的疑问,并进行学习成果分享与效果测试。通过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示:实验组学生在心脏检查、肺部检查和腹部检查3个体检专题测试中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优于对照组,尤其在学习效率与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学体格检查教学中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适合诊断学教学的新型高效教学模式。微课的引入对重难点的掌握、操作的规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 蒙医诊断学

蒙医诊断学主要任务为学习“三诊”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及辩证分析疾病的虚实来诊断疾病。“三诊”方法为问诊、望诊、触诊。①问诊:蒙医问诊方法与西医问诊方法大体相同,都是要求医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关于疾病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来探询与患者有关的一切问题,收集有用的资料。主要询问一些发病的情况、时间、起缘、疼痛、是否接授过治疗,效果如何等,这些情况对判断疾病的性质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②望诊:是运用医生视觉对病人全身有关部位及其它分泌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疾病的变化、望诊是对全身各部进行观察,主要观察病体外部的神、色、形态,以推断疾病的变化。蒙医传统医学在长期实践中证明,人体外部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面部、五官和脏腑的关系更为密切,其中舌诊和尿诊在蒙医望诊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③切诊:分为脉诊和触诊两部分。触诊是对病人的皮肤、四肢五脏六腑及穴位和其它部位的触摸按压。脉诊又称切诊,在蒙医诊断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脉诊全靠医生手指灵敏的触觉来体验,脉象能够通过体表浅层反映出气血、阴阳的盛弱变化,脉诊就是通过研究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根源及病理变化的。因此必须做到又有理论,又有技巧和实践经验。医生再以用“三诊”方法采集到的资料归纳及辨证总结,诊断疾病。

4 微课教学模式在蒙医诊断学上的应用

对于如何将微课与蒙医诊断学结合,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把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与传统课程结合应用。如结合蒙医诊断学的特点可以把体格检查、舌诊、尿诊、脉诊等章节制作成微课视频进行教学。体格检查部分因理论复杂、知识点多、操作性强等特点,目前全国各大医学院校教师都在制作微课。对于蒙医特色的以下几项诊断方法也可以作成微课或翻转课堂来讲解。如尿诊,蒙医学观察患者的尿液时根据“三时九规”来诊断疾病。三时是指3个时间区,即尿液热时、温时、冷时;九规是指热时的尿液颜色、气味、蒸汽、泡沫等,温时的尿液色泽,冷时尿液色泽及转变时间、转变情形、转变后的颜色等。观察完这一个过程大概需要1个多小时。如果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章节时没有视频或者是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照书念字、晦涩难懂,学生也无法理解的。如果制作成微课视频的话可提高学生的直观理解,而且记忆深刻。再如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可以把患者的舌头图片或制作成微课视频,与病人的其他症状联系讲解的话教学效果会更好的。再例如讲脉诊章节时教师从介绍脉诊前准备,脉诊时间、脉诊部位、脉诊手法、总十二脉象等方面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因内容太过于虚,所以把讲解的章节制作成视频或者把给患者切脉的过程拍成小视频,再教学生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接受,更是达到教懂的目的。再结合课间实习课让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三诊练习,提高感性认识,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出问题,结合床边教学,提高理论与临床衔接方式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建议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应用,实现教与学先后顺序的翻转。第三,建议不同课程的微课结合应用,及时将各个学科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医学的完整概念和知识体系。

5 结论

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理应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迎接挑战,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设计,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新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形式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为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1(17):14.

[2]Shieh,D.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 ,55(26) : A1,A13.

[3]彭彩碧,蔡俊伟.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6(22):203

猜你喜欢

诊断学蒙医教学效果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蒙医痛经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