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8-01-19高琳
高琳
(双流区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200)
厌食症作为儿科中的常见疾病,多是由于长期喂养不当造成脾胃失和引起。由于厌食症病程长,传统治疗方式疗程长,长期服药易引发不良反应,导致患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1]。本文旨在研究推拿疗法对于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因此,选择对比的方式分析传统疗法与推拿疗法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小儿厌食症治疗的患儿80例,按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试验组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2~7岁,平均年龄为(4.65±1.57)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2~8岁,平均年龄为(4.85±1.60)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患儿采用小儿推拿法治疗,按疗程服药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治疗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温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1袋(2克),2次/d;一岁至二岁一次2袋(4克),2次/d;三岁至六岁一次2袋(4克),3次/d,7d为一疗程,连续跟进三个疗程21d。
1.2.2 试验组方法 试验组采用中医推拿法进行治疗,主要的推拿穴位以补脾经,大肠经及运八卦,对患儿进行四横纹揉捏,腹部按摩及捏脊;捏脊结束后,选择患儿双侧的足三里,肾俞,胃俞,脾俞,内关,天枢及气海等穴位,用拇指进行按压;对于食滞伤脾型的患儿,应增加板门穴按压;对于胃阴不足型的患儿,应增加二马,三阴交及涌泉穴的按压;另有脾胃虚弱型的患儿,可增加对七节骨部位的按压,并为其推三关。每个穴位持续按压3min,每日一次,7日一个疗程,坚持3个疗程21d。
1.3 观察标准
按疗程完成治疗后,患儿厌食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明显改善,食量与体重明显增加为显效;患儿厌食症状有所减轻,食欲有所改善,食量与体重有所增加为有效;患儿厌食症状无改善,食欲、体重、食量无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儿中,显效人数为26例,占比65%,有效人数为9例,占比22.5%,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儿中,显效人数为18例,占比45%,有效人数为8例,占比20%,总有效率为6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儿家长对治疗及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治疗及治疗效果的满意率(6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率比较
3.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中医理论中,脾脏的主要作用为主运化水湿,胃的主要功能则为收纳,由于小儿脏腑尚未完全生长,且可能出现喂养不当,极易出现胃部积食或消化不良,引起脾胃失和[1-2]。
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已形成完整的体系,通过捏脊可以调和阴阳,通经活络,恢复脏腑元气,配合个穴位按压,能够推动气血运行,打通全身经脉,对脾胃失和进行调理,恢复脾胃功能,治疗厌食症[3]。同时,通过按压前文提到的穴位,可以刺激胃液与胃蛋白酶生成,使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活性提高,促进肠胃吸收功能[4-5]。本文中使用推拿治疗法的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得出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谷娜.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26(30):117-118.
[2]李晓霞,尚清.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3):20-21
[3]柴艳婷,易燕,李珍.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26):191-192.
[4]陶喜玲.小儿推拿治疗湿食里滞型小儿厌食症102例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8):395-396
[5]马红叶.推拿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8(2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