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01-19田琴

医药前沿 2018年3期
关键词:危重缝隙常规

田琴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急诊日间病房 四川 成都 611130)

危重创伤患者具有病情严重、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由于自然灾害、交通、建筑等事故频发,近年来危重创伤患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因此,对危重创伤患者而言,高效、迅速、科学的救治反应体系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护理模式的运用也对危重创伤患者急救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2],本次探讨为危重创伤急救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运用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该院126例危重创伤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63例。常规组男性患者36例,27例女性患者,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3.82±4.62)岁,其中胸部损伤17例、四肢骨折12例、脊柱骨折10例、骨盆骨折13例、外周血管损伤11例;研究组男性患者37例,26例女性患者,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3.64±4.80)岁,其中胸部损伤16例、四肢骨折13例、脊柱骨折11例、骨盆骨折12例、外周血管损伤11例,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科室护士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包括基础急救护理、护理评估、环境管理、对症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立即对危重创伤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做到院前院内无缝隙衔接,并根据患者情况迅速进行分诊。由护理经验丰富人员对患者创伤进行快速评估,包括气道、呼吸、出血、循环、意识、感知觉等情况。由各个分区护理人员负责急救工作,开展急救护理模式,维持患者气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采用机械辅助通气方式改善患者缺氧情况,迅速补充血容量,做好术前釆血配血等相关准备工作。外周血管损伤患者应及时进行加压包扎,妥善固定骨折部位,由专人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急诊手术室应时刻处于备用状态,由管理人员统一进行调配,重度创伤患者直接送入急诊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危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流程、术后护理、护理配合等环节,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可熟练进行除颤、心肺复苏等护理操作,加强与急救中心的交流与合作,从根本上提升抢救效率。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将焦虑量表(SAS)与抑郁症量表(SDS)作为评价标准,以低于50分为无焦虑、抑郁;50~60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1~70分为中度焦虑、抑郁;高于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总分6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SAS、SDS、QOL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参考表 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讨论

危重创伤患者病情严重,干预不及时造成病情延误,错过最佳急救时机,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且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实施可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抢救效果[3],改善患者预后。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强调在院前院内进行无缝隙衔接,并对危重患者进行现场急救,根据患者受损程度进行分诊分流处理[4],可有效提升急救效率,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应充分体现全程无缝隙护理理念,按规范性护理流程对危重创伤患者进行急救,科学进行人员调配分工,保障急救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急救护护理水平[5]。本文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SAS、SDS、生活质量评分为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将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运用于危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危重创伤急救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负性情绪,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1]黄莉,左江南,杨凤,等.危重创伤骨折患者的术前护理干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2):62-64,72.

[2]冯苹,胡敏,沈美芳等.烧创伤中心的护理管理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32-836.

[3]仲伟喜,朱晓光,杨开超,等.严重创伤患者中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5):592-597.

[4]李兵,阮海林,葛文汉,等.创伤指数在评估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1):71-74.

[5]葛文汉,李兵,阮海林,等.CRAMS评分评估急性创伤患者预后的价值[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8):807-810.

猜你喜欢

危重缝隙常规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常规之外
雨的缝隙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