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018-01-19舒小娟
舒小娟
(广安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 四川 广安 638000)
心脏介入手术是临床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技术,常见的如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成形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术等,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段以及疗效好等优点[1],为保障围术期患者的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营造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我院就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本研究的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8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其中年龄最大为77岁,最小为40岁,平均为(53.4±3.6)岁,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0~77岁,平均(52.5±3.4)岁,男、女患者的人数比例为23:17;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1~77岁,平均(53.9±3.8)岁,男、女患者的人数比例为22:18。
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时上述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对本次研究无影响(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一般为围术期常规检查、各项功能指标监测、护理评估以及综合护理等。观察组患者采取安全管理护理措施,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1)心导室管理护理。心导室是进行心脏介入检查与治疗的场所,故需要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殊管理措施,在有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更加全面的护理措施,保障心导室的日常管理、运行、维护以及操作等的正常、安全实施。(2)医护人员管理。对进行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医护人员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完成情况、护理服务质量、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责任心等[2],据此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并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当之处,及时进行完善以提高围术期安全性。(3)围术期护理管理。术前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患者进行仔细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恐惧、担忧以及焦虑等情绪,使患者在术前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术中的护理措施主要为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并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其他针对性护理;术后保持心导室的无菌环境以避免出现感染情况。(4)其他护理。对患者实施全面的、综合的优质护理措施,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促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发生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标准为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该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检验,采用χ2对比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并以(±s)表示,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满意度为8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体的对比情况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对比情况[率(%)]
3.结论
心脏介入治疗是诊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当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治疗方式,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并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因此对其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对心导室、医护人员以及工作质量等进行优化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与良好的工作态度,降低了在院内发生意外的风险,确保患者围术期在心导室、病房等地方的安全,同时良好的护理服务措施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从而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并提高其依从性。同时从我院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围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实践价值。
[1]王静.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施行意义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22-223.
[2]何彩勤,戴伟良,麦俏丽,等.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1):2987-2988.
[3]戴晓鸥.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