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MRI诊断应用的价值分析
2018-01-19刘明高
刘明高
(成都市崇州西湖骨伤专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230)
本次研究,根据过去一年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并进行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6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全部的收集整理,之后根据疾病诊断手段,研究诊断结果的精确性。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结果的研究对象,收集其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资料,来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21例;患者的年龄处于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5.8±1.4)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的初步诊断,其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患者均伴有着一定的腰痛、坐骨神经痛等情况,且其进行日常行为活动中,痛感明显。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差异很小,因此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MRI诊断:使用0.3T核磁共振仪器,对于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仔细的检查。在检查中采用快速SE序列T2WⅠ成像图,以及T1WⅠ的矢状面成像图、T2WⅠ的横断面成像图。
所有患者,经过病症诊断之后,需要将其检出的数据,做以详细的记录,待其保守治疗完成后,再与实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MRI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经SPSS 19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选取的66例患者,使用了MRI诊断手法,对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诊断,其检测结果如表一所示。使用MRI诊断结果,与最后的卧床休息、按摩、推拿等保守治疗的结果相对比,其结果较为准确,检出率,明显较高。诊断结果,经过详细比较分析,可知其差异性不大,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RI技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率较高。详见表1。
表1 患者疾病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其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患者罹患该种病症之后,腰椎部位会出现严重的疼痛,且会对日常行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诊断,尽快进行后续的预后治疗[1]。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外力所致。且患者腰部在发生伤害之后,仍然提取重物,或者腰部再次发生扭伤情况,将会导致其患处在受力作用下,其此处的椎间盘的纤维环,出现严重的破裂情况,最终使得此处的髓核,对该处的神经,进行压迫,导致患者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2]。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多使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对其病症进行详细的诊断。其中MRI,是较常使用的诊断技术,诊断结果较之于其他的诊断手段,诊断率较高,误诊率较低。
MRI,在检查中,较之于常规诊断方法,其是对于人体患处组织,进行的影像学显示。通过对病灶部位的异常信号,可以形成矢状面影像、椎间盘横切位影像,便于医生针对上述图像资料,得出患者患处病变部位的形态学变化情况,以及患处骨骼变化与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联系,最终得出最佳的预后治疗方案。MRI诊断,所需时间长,花费高,但是对于人体无伤害,且可以对患者的临床病症情况,进行全面的展现,将其椎间盘、椎管内结构,进行清晰的成像,尤其是对软组织的诊断,成像的分辨率更高[3]。
本次研究,选取了66例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使用了MRI法,进行疾病的诊断,根据其结果可知:在检出率方面,使用MRI法诊断的检出率较高。其检出结果,与最后的保守治疗结果相对比,可知MRI诊断结果,更接近最后的保守治疗结果,该法检出率高。MRI对于该疾病,诊断的结果与最终的保守治疗的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其差异性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可以使用MRI诊断法,进行诊断。该法在诊断的过程中,其在提高症状检出率的同时,还极大的减少了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因此MRI诊断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廖建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对比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03):74-75.
[2]蒋爱平.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9):52-53.
[3]王敬朋,胡含明,邹南安,巫启恒,王爱华.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6,(30):125-12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