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与孤独感的调查研究
2018-01-18姬菁王文锦赵丹张颖
姬菁 王文锦 赵丹 张颖
【摘 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探究其具体原因。方法:采用自编的微信使用情况调查表和Russell等人编制的UCLA孤独量表对某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孤独感的得分高低在微信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否会发布自己的真实信息或照片上存在差异,而孤独感得分高低与人口学资料中的性别、生源地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与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中的微信使用年限、每日使用时长上的差异也不显著。结论: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整体孤独感分值较高。将微信主要用于人际交往的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工作和学习原因以及其他原因的大学生。完全不会在微信上公布自己真实信息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偶尔会和每天都会在微信上公布自己的真实信息或照片的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 微信使用情况 孤独感
基金项目:陕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5RW14)。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社交模式。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微信用户从年龄分布上看,20岁至30岁的青年占了74%;从职业分布来看,大学生占了64%[1]。便利的社交软件给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孤独感是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和自己对交往渴望与实际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有研究表明,与生命历程中的其他阶段相比,大学时期的个体可能有更强烈的孤独感[2]。孤独感在大学生中是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心理现象,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微信使用的情况和孤独感的关系,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尽量减少微信所带来的危害[3]。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高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最后收回问卷184份。其中,男生64人,女生120人;大一12人,大二21人,大三63人,大四88人。
2.方法
(1)测量工具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共计20题。
UCLA孤独量表由Russell等人编制而成,该量表为自评量表,主要评价是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全量表共有20个条目,11个正序条目,9个反序条目,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4一直有此感;3有时有此感;2很少有此感觉;l从未有此感觉,其中有9个条目反序算分,分数越高,孤独程度越高。量表α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73。
(2)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处理,主要采用描述统计、独立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 果
1.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
(1)微信的使用频率
由表中数据看来,大学生微信使用年限1年以下的已经非常少。对每天上网时长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玩微信6小时以上者高达21.74%,占据一天1/4的时间,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根据表2我们可以看出,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比较依赖微信,甚至必不可缺。
(2)微信的用途及对象
数据显示大学生较少与陌生人联系,主要联系对象为家人、朋友、同学和恋人,微信是维持日常交友圈的聊天工具。在微信上大部分大学生会发布自己的真实信息或照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生活,增加和家人、朋友之间的互动及联系。
(3)微信的使用时间段
数据显示,微信的使用随时随地,很多大学生主要在睡觉前使用微信,影响正常休息,31.52%的大学生在课堂上玩微信,这样不仅破坏课堂纪律也影响学习。
2.孤独感得分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处于一般偏上孤独及高度孤独水平的大学生占80.4%,由此可见,大学生整体孤独感水平偏高,值得我们多注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微信使用情况与孤独感的关系
(1)不同性别、生源地学生的孤独感
(2)微信使用年限、每日使用时长(小时)与孤独感的比较
在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年限、微信使用时长(小时)与孤独感的得分高低上差异并不显著。
(3)使用微信的主要原因、是否发布自己的真实信息或照片与孤独感的比较
孤独感的得分在是否会发布自己的真实信息或照片上存在差异。完全不会在微信上公布自己真实信息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偶尔会和每天都会在微信上公布自己的真实信息或照片的学生。
讨 论
本次调查中大学生整体孤独感分值较高,54.9%的大学生孤独程度都处于高度孤独(得分>44分),孤独感的得分高低与人口学资料中的性别和生源地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这与池思晓等人(2016)的研究结果不同,池思晓等人在《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研究中,发现生源地为城市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显著低于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p<0.05)[4]。这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本研究的调查方式(网络随机调查)造成城镇人数和农村人数比例差别较大引起的;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不断更新,4G网络、无线网络(校园)覆盖面扩大,微信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微信用户的不断增多,使得大学生更有条件实现“微”平台的互动交流,所以进而使得生源地是城镇的大学生和生源地是农村的大学生在孤独感分值上并无显著差异。
在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中的微信网龄(年)、微信使用时长(小时)与孤独感的得分高低差异并不显著,这与池思晓等人(2016)在《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中的结果相一致。
本调查中,使用微信主要用于聊天和朋友圈互动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显著低于因工作或学习原因使用微信聊天的大学生。完全不会发布自己的真实信息或照片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偶尔会和每天都会的大学生。數据提示,微信上的人际互动与低孤独感分值高相关。然而难以确定的是使用微信进行人际互动是否会降低孤独感,抑或是低孤独感的个体更愿意有微信人际互动,后续研究希望进一步明确二者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于丽娜:《微信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4卷第S1期,第156-158页。
[2]邹赐岚:《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5。
[3]杨玉妍:《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3。
[4]池思晓、严进、钟天送、张晋:《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年第24卷第8期,第1188-1191页。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