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让物理课堂教学更精彩

2018-01-18阮早晨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过程真知精彩

阮早晨

[摘 要]追问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再度提问”。追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由已知领域顺利地过渡到未知领域。在“思维过程”中追问,能问出“真知”,在“节外之枝”处追问,能问出“精彩”。适时有效的追问,能让课堂更高效、精彩。

[关键词]追问;思维过程;真知;节外之枝;精彩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2-0040-02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所谓追问是指学生对某一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已初步理解,但还没有完全掌握其要领的情况下,教师恰当设置一些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次针对性地提问,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让学生由已知领域顺利地过渡到未知领域。

有效追问,应注意抓住追问的时机,“追”在思维的过程中,“问”在问题的关键处,这样的追问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可以化平淡为神奇,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下面就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所收获的追问时机与大家分享,以抛砖引玉。

一、在“思维过程”中追问,问出“真知”

教学片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教研活动示范课)

师:刚煮熟的鸡蛋很燙,为了让它快速冷却,可以将它放入冷水中。

问:①热鸡蛋的内能是如何变化的?

②冷水的内能又是如何变化的?

③内能在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通过追问和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师生总结出了热传递的概念。)

师: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

问:①发生热传递需要什么条件?②热传递的方向是怎样的? ③热传递到什么时候结束?④热传递,传递的是什么?

生:a.发生条件: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b.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c.终止标志:温度相同。

d.实质:内能转移(能量的形式不发生改变)

(通过追问——降低知识学习难度,将知识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的层层追问,学生的层层思索,将热传递的概念、热传递的实质、条件等知识点逐一领悟,这种将问题指向学生思维的追问,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

问: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了多少?如何衡量?

(让学生意识到热量是用来衡量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物理量)

师: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作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多少热量,内能就增加多少;放出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少多少。“热量”是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有意义。

(在热量的定义产生之后,教师提出挑战性问题)

问:1kg 0 ℃ 的水和1kg 0 ℃ 的冰,谁的内能大?

(5分钟时间,让学生合作讨论,集全班学生的智慧解答问题)

生:根据熔化的条件,冰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吸收了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所以1kg 0 ℃ 的水比1kg 0 ℃ 的冰内能要大。(师点评,学生掌声雷动)

问:1kg 0 ℃ 的水和1kg 0 ℃ 的冰,质量、温度相同,内能不同,说明内能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

(教师层层追问,启迪学生思维,学生热烈讨论,运用晶体熔化的条件、特点等知识,顺利地将内能的又一影响因素——“分子势能”这一知识加以完善和拓展,将本课的知识难点水到渠成地解决好,也将本节课推向高潮,又一次亮出本节课的精彩。)

问:投向空中的篮球,具有机械能和内能,它们是同一种形式的能吗?如果不同,你能找出它们哪些方面的不同点?

……

本课例中教师通过追问,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不仅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更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追问中获得真知。

二、在“节外之枝”处追问,问出“精彩”

课堂教学中有时会“节外生枝”,虽然无法预设,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抓住有意义的细节,追问下去,巧妙引导,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面对学生的“意外”应耐心聆听,睿智追问,让教学中的“节外生枝”演绎出独特的精彩。

《磁铁》教学片段。

师:磁铁有几个磁极?

生:有南北两个磁极。

师:磁极间有怎样的相互作用规律?

生: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师:谁能帮助老师判断一根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的磁极?

(小李同学自告奋勇地冲上讲台去拿磁铁,但没拿住,意外发生了,磁铁掉在地上,断了,且刚好从红蓝中间断开。)

生:老师,你的磁铁南北极分家了,一块只有南极,一块只有北极。

(学生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谈论)

(教师没有责怪小李,急中生智,赶紧追问)

问:磁铁断了以后,真的是南北分家吗?

师:还请小李同学用刚才的规律来辨别断了的磁铁的南北极。

[小李把刚断的磁铁的一端(红色的)与完好无缺的磁铁(标明磁极)的南极接近,吸在一起,又与北极接近却不能相吸。]

生:这块红磁铁断的那端变成了南极。

师:你再用蓝磁铁(学生认为只有南极)试一试。

(小李继续实验,发现蓝磁铁断的一端是北极。)

(学生议论纷纷,不相信磁铁摔断后居然能长出南北极。)

生:我们再用别的方法试试。

师:给你们一根细线,能不能再做实验试试?

(小李用线系在断磁铁的中间,等它静止后,果然又指南北了。)

(此时教师不急于讲授,又继续追问)

问:如果把磁铁再连接在一起,南极会变吗?

(小李又兴奋地为大家实验,他小心地将断开处接近。)

(学生们尖叫——它们又吸在一起了。)

生:哈哈,断磁铁合在一起,南北极不变。

追问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体现,本课例是典型的课堂意外,教师急中生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不拘泥于预设,智慧地处理好生成资源,及时追问,让学生思索于追问,实验于追问,升华于追问,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课堂追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把追问落到实处,追问细节、追问过程、追问意外、追问疑惑,让追问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得到真正的提升,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思维过程真知精彩
实验出真知
熟知非真知——其庸先生周年祭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提高地理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