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数学素养?构建生本课堂

2018-01-18宗春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策略

宗春霞

摘 要:小学阶段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促进他们后续的发展。为此,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多的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策略

数学素养是数学学科所固有的内蕴特性,是人通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融于身心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从“数感”、“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创新意识”等五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阐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1]

一、经历数感活动,交流数感体验

美国瑞斯尼克教授这样说,“数感”是一种直觉,具有非算法性、复杂性(不可解释性)、不确定性等。简言之,数感是学生对数的感悟,它既是一种感知过程,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每个学生对数的感悟存在着差异,通过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不仅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更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碰撞,逐步形成对“数感”的孕育。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加法结合律”教学时,首先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说出图中信息:跳绳的男生有28人,跳绳的女生有17人,还有23个女生踢毽子。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并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出算式:28+17+23。在尝试计算时,多数孩子们通过观察,先计算17+23,再计算40+28,轻而易举地寻求出结果,然而有少数学生则按部就班的先算出28+17,再计算45+23,诚然,计算结果相同,但计算速度明显稍逊一筹,对数的感悟不强。在交流环节,数感较弱的学生汲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想法,采取了加法结合律,并通过举例验证使得自己的数感得以提升。[2]

二、依托数形维系,寻觅几何直观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思想的天梯,帮助学生架设了一条通往数学天堂的快速便道。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充分展现了几何直观重要作用。

如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活动过程。

活动:用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情况?

学生动手拼一拼:

师将学生的拼图情况列在表格里,方便观察。

序号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1 12 1 12

2 6 2 12

3 4 3 12

长 宽 长×宽

显然,此环节的探究活动是非常有效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展现了较强的几何直观的能力,通过举例归纳或者动手 “移一移”、“拼一拼”、“算一算”等活动,自主完成了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构建过程。

三、借助操作实践活动,提升运算能力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是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展示出来,同时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操作,按步骤、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使得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达有机结合,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时,(课件呈现:大巴车有45个座位,小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问:大巴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列式:45+30=

笔者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或者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理解算理,学生独立操作后汇报:

生1:先拿4捆小棒和5根小棒,把45分成40和5,再拿3捆;4捆加3捆是7捆,7捆是70根,70加5是75根,所以45+30=75。

生2:先在计数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即45,加上30,所以要在十位上再拨3颗珠子,结果就是十位上有7颗珠子,个位上有5颗,表示“75”。

师:你们这两种操作过程,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先算40+30=70,再算70+5=75。

通过操作,学生的思维由抽象、模糊变得直观、清晰,能根据操作的过程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理由直观的图形语言转化成简洁的数学符号语言:“把45分成40和5,先算40+30=70,再算70+5=75。”

四、经历数学探究活动,聚焦推理能力

学生能力的發展不能同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划上等号,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它不是学生“明白”了,“毕其功于一役”,却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

数学探索规律活动是一个发现关系、发展思维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如:几十一乘几十一的乘法速算规律

1.观察下面的算式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11×11=121   21×41=861   31×41=1271

2.讨论:算式的特点和积的规律。

十位和十位相乘放在首,个位和个位相乘放在尾,十位和十位相加放中间。

3.用发现的规律做下面各题。

21×21=    61×81=   41×41=

4.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这个例子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来探索特殊类型乘法算式速算的规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概括出特征,然后发现积与乘数之间的关系,提出猜想,再通过举例,验证猜想,表达发现的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探究活动的各种条件,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开拓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努力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施桂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三)[C].2017.

[2]张松涛.浅谈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A].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