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健康教育探讨
2018-01-18孙亮
孙亮
【摘要】健康教育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形式,听障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享有平等的健康教育权利,本文对开展听障儿童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指出提高听障儿童健康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听障儿童 健康教育 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181-02
随着人本思想的普及和发展,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平等、和谐社会的构建,儿童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和人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教育,实现儿童健康成长,尤其需要关注听障儿童健康教育情况,保证听障儿童身心茁壮成长。
一、听障儿童健康教育理念分析
开展听障儿童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听障儿童健康教育管理者需要主动承担起听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培养听障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听障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方面听障儿童健康教育受我国法律保护,是听障儿童应当享有的权利,在《残疾人教育条例》法律文件中,明确指出我国特殊群体依法具有九年义务教育权利,这就要求聋哑学校要重视儿童思想文化教育,提高听障儿童日常生活技能和素质,弥补身体上的缺陷,全面贯彻和落实听障儿童健康教育发展政策,是当前社会主义人才质量培养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开展听障儿童健康教育能够实现儿童健康成长,听障儿童由于身体的缺陷,往往无法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容易产生自卑、敏感等情绪,长久发展下去,不利于听障儿童身心发展,为此开展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听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听障儿童建立正常的社交模式,提高听障儿童社会生存能力。
二、听障儿童健康教育对策探究
听障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健康教育管理者具备良好的耐心和恒心,落实听障儿童健康教育,是当前儿童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如何提高听障儿童健康教育水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听障儿童健康教育计划制定需要结合听障儿童实际发展情况和需求,遵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聋哑课程》标准,开设专业的课程教育体系,对听障儿童开展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实践教育,努力帮助听障儿童形成正确的生活常识和生活习惯,培养听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让听障儿童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生活行为,同时听障儿童健康教育方案还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纪和年龄段的儿童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为听障儿童奠定良好的生活基础。
第二,注重学校健康教育氛围塑造。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和谐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听障儿童健康成长,引导听障儿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生活,这就要求听障儿童學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塑造,一方面结合健康教育内容,为听障儿童建立专门的医疗保健室和心理辅导室,时刻关注听障儿童身心发展情况,保证听障儿童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优化校园环境,做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环境布置,净化校园氛围,保持听障儿童身心愉悦,激发和调动听障儿童学习兴趣和热情;最后重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通过设置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安全卫生意识。
第三,建立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听障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其与普通儿童健康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听障儿童身体的特殊性,无法和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这就导致听障儿童难以准确的接受各种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因此开展听障儿童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听障儿童沟通能力培养,让其能够和教师进行游戏的互动,此外听障儿童健康教育管理者还需要规范听障儿童健康教育流程,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标准,加强教师对听障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意识,并能够将其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提高听障儿童健康教育水平。
第四,开展丰富的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听障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充满趣味性和生动性的健康教育活动,让听障儿童能够自主参与到健康教育中,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听障儿童播放相关的健康教育视频,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或卡通画面,宣传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吸引听障儿童的注意力,让其通过观看视频,加强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并鼓励听障儿童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听障儿童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接班人之一,开展听障儿童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听障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改变自卑懦弱的心理,能够正常的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听障儿童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郑裴,马伟娜.国内外听障儿童心理特点研究及心理健康教育建议[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06)
[2]张爱菊.浅谈听障儿童健康教育[J].现代交际.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