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18-01-18李适娟
李适娟
【摘要】小学的教育阶段不光只是知识学习和累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造就健康心理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所有科目的教学都需要用心理健康来作为引导。如果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引申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介绍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很有效率地提升孩子们的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语言吸收能力还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所以,为了可以更好地升华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本文仔细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063-01
引言:伴随着高度开放性的社会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欲望越来越明显,并且呈现出单一追求某个目标的现象,比如现在家长过度地向孩子们施压,只关注学生是否获得好成绩、好排名,却从不关心孩子们本身的成长以及好习惯的养成。从这种情况可以见得,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它是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点所在。在每一门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是小学教育中很关键的一环,小学语文本身对孩子们就有着特殊性,使得在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
一、小学语文苏教版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体现
下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课本中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课文,如《李广射虎》,又有展示当代人物精神面貌的课文,如《菩萨兵》,也有表现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课文,如《雪儿》、《赶海》,有些课文主要介绍自然科学常识,如《恐龙》、《海底世界》等,经过对小学语文课本深入分析之后感觉课文大纲的排版是经过无数遍仔细设计才有的结果。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1]。教材中人物包含了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勤奋刻苦的、朴实善良等形象,这些具有感情色彩的人物形象都是引导学生培养健康心理的教学榜样。小学语文教材本来就可以说就是一本心理健康指导书。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还是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能力。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下来改变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深入解析教材内容,合理加入心理健康教育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里有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故事,有爱国家、爱家人、爱人民、爱老师还有爱环境等,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有效地向孩子们传达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内容,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例如,《学会合作》这篇文章阐述了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道理,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能够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再例如,在教学《军神》这一篇时,分角色朗读,全心地揣摩人物的感情起伏,走进人物的内心,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感悟英雄的钢铁般的意志,让学生们学会用意志力去战胜困难。这一些内容都相对简单易懂,是可以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只要老师用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能学会客观公正、心灵美[2]。
(二)合理改变教学方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體,学习有时让人感到疲惫,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插入一些小视频,调整学习氛围,减轻小学生的心理抵抗力,并把文章中的心理教育通过这种方式交给学生。实际上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心理辅导的内容和素材,而且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教育的情境[3]。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挖掘本学科暗含的心理教育内容。教师通过选择典型课文,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像能力,通过放有关于本文心理教育的小视频,营造出文章的教学情境,深入体会,发展学生心理健康。例如,教学《菩萨兵》一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朗诵,让他们反复感受文章所蕴含的革命英雄情结,接着放一小段革命史,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之后老师再带着学生学习,将文章中隐含的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传授给学生,保持他们的心理健康。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革命英雄的事迹,让他们学习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三、掌握教育时机,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我们都是作为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肯定能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密不可分,要想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不仅需要保证课堂教学方法与语文学习大纲的要求有着紧密联系,我们还需要高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入到教学当中,以此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熟练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气氛和内容,毕竟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一定可以有效地插入进当前的课堂内容,而是随机的能提到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当讲到某一个点或者提出某一个问题时,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听课回答都很主动,而且讨论热烈,思维活跃,有着相对较强的主动学习精神和深入研究的兴趣,此时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好时机,上课的时候老师也不要求生硬地寻找这种机会,而是要用心去发现[4]。
四、结语
在上述的策略分析之中,可以感受到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当中加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全面,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学生本身的理解水平和思维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容易的接受心理健康引导,从而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也达到了真正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晓光.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0.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2).
[3]蔡红艳.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双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64).
[4]李艳红.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金色年华(下)》.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