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产业内部控制难题解决方案

2018-01-18王丽艳

活力 2018年20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文化产业传统

王丽艳

[摘要]在新媒体,“互联网+”,4G、5G网络冲击下,我省传统文化产业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生存困境凸显。如何通过内部控制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增强传统文化产业竞争力,为破解我省传统文化产业生存发展难题提供解决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产业;内部控制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结合我省传统文化产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同时结合文化企业特点将社会文化责任理念嵌入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之中,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的各要素中融入社会文化责任理念。

一、优化内控环境

(一)制定发展战略

立足传统文化主业基础,积极发展媒体融合,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把培育和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之外的多元化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力争借助政策、内外部资源和内生动力,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协同增长。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合理设计组织架构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深化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合理设计组织架构,同时按《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把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与法人治理结构及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人力资源

根据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能力框架体系,明确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退出等管理要求。建立具有文化企业特点的干部人才评价考核制度,实行差异化考核,对直接涉及内容创作的部门和岗位,突出社会效益考核。

结合我省传统文化产业人员整体现状,借鉴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身份并轨、全员聘用、凡进必考、竞争上岗、全面考核、政业双通”先进经验,建立干部人事制度管理体系;针对缺乏专业人才的现状,借鉴泰安传媒集团“引进一个人,带动一个产业”的先进经验,利用我省传统文化产业社会影响力,积极吸纳优秀人才,给予引进人才足够的平台和资金支持,实现引进人才带动产业发展的目的。

二、提高风险意识

通常来说,企业的风险可以划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与法律风险等五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而文化企业还面临“文化风险”,国有文化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能够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控和应急机制,采用专业方法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管理与监控。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綜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三、抓住关键控制点

依据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要选准关键控制点。我省传统文化产业目前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成为其内控的关键控制点之一,完善资金内控管理,采取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内部报告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控制手段合理控制。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强化内部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例如,鸡西传媒集团,财务统一核算,资金统一管理,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根据传统文化产业资金活动特点,从筹资、融资、投资和资金营运过程涉及的各环节着手,建立健全具有自身行业特点的资金管理体系,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贯穿内部控制始终,设立多维度的信息与沟通渠道,及时获取内、外部信息。外部,定期与客户、供应商、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并将社会文化责任信息披露作为一种与外部沟通的手段。企业内部,纵向,建立管理层与各级部门定期沟通制度,以有效传递管理导向,保证管理层的决策有效落实;横向,建立各级部门及各级流程责任人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同时为增强企业规避风险能力,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安全是企业安全最基本的保障。

五、监督

建立“台账式”管理监督、绩效管理监督、经营全过程流程管理监督等一系列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跟踪问效,解决工作执行力不强、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做到按规矩办事。建立举报投诉制度,接受内外部监督。建立反舞弊机制,发挥各级党组织、纪检、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我省传统文化产业只有改变以往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管理观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企业管理,才能提高风险应对能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洪瑶.传统文化的产业价值研究[D].重庆大学,2009.

[2]李书文,尹作升.文化产业化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J].社会科学研究,2004 (3):64-66.

[3]李红梅,董双蕾.试论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3 (5):98-101.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文化产业传统
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发展研究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少年力斗传统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