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求真中出新

2018-01-18刘德伟

活力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作文教学

刘德伟

[摘要]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新能力是这种劳动的核心。如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文章写出新意,这应当是每个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现在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假话、空话、套话,内容千人一面,写作材料雷同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少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丰富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生活,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开阔视野,观察体验生活,进而引导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才能使作文教学在求真中出新。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取材;语文课程

一、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摄取生动素材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写作材料贫乏,思维僵化,写不出新意,与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学生封闭在课堂里,把学生与沸腾的社会生活隔离开有很大关系。要打破这个隔离层,就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多彩的生活。如组织学生们在课前5分钟发布简明新闻,每周搞一次焦点问题评说,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资料积累展览和小记者采访,搞一些社会调查、课本剧创作表演、演讲比赛、到野外郊游、到工厂农村参观等活动,为学生们的作文训练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积累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老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让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这应当成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

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引发真情实感

学生拥有生活,并不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问题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有的甚至是熟视无睹。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着眼,调动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味生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及时地记录其颜色、气味、冷暖、态势等。

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

再次,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的同时深入思考和感悟。只有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不断地思考提炼、加工整理,善于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動的瞬间,才能使笔下的生活充实、人物鲜活,写出的文章才有可能别具特色,真实感人,富有新意。

最后,要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说真话、诉真情。只有诉真情,才能使人感动,引起共鸣。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求真知、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在求真中出新。

三、厚积薄发,勇于发现,写出个性

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厚积薄发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积累,才有创新的可能。积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可要求学生人手一本随笔本,分社会见闻、热点透视、四季风景、校园之声、家庭生活、人物写真等专栏,随时记录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让学生在有计划的作文序列训练中,持之以恒地积累写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细心观察和真切描绘,以各自独具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用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倾听,用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味、感悟,在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里自由地驰骋想象,从个性出发去理解、评价,学生就能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

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独创是作文的生命,学习借鉴优秀文章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但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我们不能一味模仿,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因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活生生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重视的是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由于应付考试以及有的教师指导不当,在小学生作文中出现了模式化的文章。作文本来就是学生个性化的活动。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命题或多个命题,全班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出每个儿童不同的心声和不同的水平。有位教师讲得很好:“作文要回归儿童,以童心写童真,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为什么要回归儿童?我认为“童心”不仅有真,而且有幻;儿童不仅会写出真情实感,而且还会写出自己的想象。有的以写真实为主,真实中要发挥想象;有以写想象为主,想象不脱离真实生活。二者结合,就能写出好文章。不过,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还是应以写真实为主,能够把事物、人写清楚,写明白,写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就足矣。适当地写点童话故事和想象作文,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超过写真实作文的量。不论是写真实还是写想象,都要出自学生自己的心灵。因此,教师要给个性化作文提供适宜生长的自由环境,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启发学生自觉自愿地写。

“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两段话说得非常明确:前者说明,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后者说明,写作能力对于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们根据“课标”的精神,努力排斥“为应付考试而作文”的思想,以新的思路,运用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方法,大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求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这是作文教学的根本方向,我们一定要努力地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作文教学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台湾语文课程中文化传承教育及启示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