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培训变革40年:创新发展模式·彰显中国特色①
2018-01-18代蕊华
代蕊华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模式和经验。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呈现逐步深入的发展轨迹,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培训制度的健全、培训体系的完善、培训内容的丰富、培训方式的多样、培训管理的规范。其经验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的培训设计、覆盖全国的培训网络、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学用结合的指导原则、专兼结合的培训队伍。未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创新模式、提升品质。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周年;中小学校长培训;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教育家型校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12-0016-04
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干部教育培训当作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别重视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逐步建成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了以分级管理为特点的从国家级到省、市、县级的培训网络和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了一支基本适应中小学校长培训需求的师资队伍,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现代远程培训体系,在培训实践中形成和积累了一些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经验,逐步构建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培训模式。[1]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变革历程,对于做好新时代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推进新时代校长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呈现深入推进的发展轨迹:从纵向提高到横向辐射
改革开放之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况,改革开放之后,对校长实施全员培训被提上日程,而对于中小学校长的大规模培训,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回顾其历程,可以发现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呈现逐步深入的发展轨迹。
其一,“八五”期间(1991~1995年),更多关注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1991年,《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颁布,规定校长都应接受岗位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1992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再次强调,要对全体中小學校长进行一遍岗位培训,并增加了“以后每五年轮训一次”的新要求。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要制订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实施‘百万校长培训计划”,并且要在1997年左右“在全国实行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
其二,“九五”期间(1996~2000年),更多关注中小学校长的提高培训。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发《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意见》,其中将校长培训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联系起来,并提出校长五年内培训必须累计不少于200学时并取得结业证书的更高要求。1999年颁布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首次构建了校长培训的整体架构,并明确规定了培训的内容形式、组织管理、培训责任,更加完善了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
其三,“十五”期间(2001~2005年),更多关注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在国务院1999年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重点加强包括校长在内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划》,要求将校长培训纳入教育干部培训规划。2004年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将干部培训与终身教育结合起来,并提出加强农村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
其四,“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更多关注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2007年颁布的《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中强调,要把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摆在重要位置,并提出采取“送培下乡”等方式为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提供支持。2008年,教育部相继发布《关于组织实施中西部万名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的通知》和《关于举办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长预算管理专题培训班的通知》,以提升中西部校长的安全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2006年,教育部、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正式启动,旨在专门培训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长。
其五,“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更多关注教育家型中小学校长培训。2013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按照倡导教育家办学的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和幼儿园名园长培养计划。在2014年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中,则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批教育家型校长后备人才”“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校长”。各省也陆续推出了教育家型校长的培训计划。
其六,“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更多关注中小学名校长的领航和对中西部农村校长的帮扶带动。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专门支持乡村教师和校长发展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2016~2018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连续三年联合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倡导突出“雪中送炭”、注重协作的帮扶意识;2017年颁布的《乡村校园长“三段式”培训指南》等文件,明确要求为乡村校园长分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正式印发,这是党中央出台的今后相当长时期指导我国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同时强调“国培计划”要“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从完善制度体系到创新内容方式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在发展中不断深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培训制度越来越健全。198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在已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拉开了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序幕;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从教育法规的层面,进一步规范了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2001年颁布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全国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则提出了更为详细的教学要求;201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体现了新时期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新要求;2013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2015年印发的《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对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为校长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提供了重要依据;2017年,中组部会同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机制和培训要求。
第二,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上世纪80年代,中小学校长培训层次较为单一,所有校长都参加同一类型的培训,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逐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如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专题培训等。任职资格培训重点提升校长的依法治校能力,提高培训重点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高级研修重点提升校长的战略思维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三,培训内容越来越丰富。我们可以从教育部有代表性的相关文件中看出培训内容的变化。在198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中,要求中小学校长要“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教育基本理论,学校管理知识与方法等内容”;1999年颁布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强调培训内容要突出“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01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校长培训的必修内容,重点围绕“校长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专业素质要求”,来丰富优化培训内容。
第四,培训方式越来越多樣。1989年《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中,仅仅规定了岗位职务培训“以业余、自学、短期脱产为主”,而对“已经过岗位职务培训或已较系统学过教育管理知识的校长”,则要以多种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如举办专题研讨班。1999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进一步指出了“培训实施学时制,也可采用集中专题、分段教学、累计学分的办法”。在201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培训“可采取专家讲授、案例教学、学校诊断、同伴互助、影子培训、行动研究等多种方式”,并对网络研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五,培训管理越来越规范。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家对相关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培训者和中小学校长都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随着培训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培训机构的选择逐步引入招投标等方式,对培训机构的评估成为培训管理的重要内容;培训者的培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培训专家库的建设成为培训工作的重要方面;为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风气,要求严格遵守培训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而且要求越来越高。比如:1995年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意见》中,规定“已接受过岗位培训的校长五年内必须接受累计不少于200学时的提高性培训,并取得相应的结业证书”;1999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把每五年累计学时提高到不少于240学时,而到了201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则将培训时间提高到每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
三、中小学校长培训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全员、全面、全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对中小学校长素质的整体提升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开展,也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政府主导的培训设计。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思想的指导下,各地十分重视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并采取切实举措,保证校长培训所需经费的投入;同时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本区域校长培训工作,围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校长的发展实际,提出方案,加强管理,实现按需施训、全员培训。
第二,覆盖全国的培训网络。为更好地完成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我国构建了从国家级到省、市、县级的培训网络,其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级层面,除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外,1989年成立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2000年成立的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和2011年筹建的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在推进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创新、开展示范性培训、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各地正积极构建开放式培训的格局,探索网络环境下开展培训的新经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成立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是在教育部相关司局的领导下,对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的专家组织,对于协调相关力量服务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组建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专家工作组,将持续发挥高水平专家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过程中的研究、咨询与服务功能。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校长的办学需要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指导,通过科学系统的学习,校长可以不断提升其理论素养;同时,校长自身也有较为丰富的实际经验,通过培训活动,校长可以反思自身经验,学习交流同伴的经验,结合现实中的问题,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学用结合的指导原则。在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往往是与校长的选拔使用和评价相结合的。学用结合,一方面是指校长的培训学习与对校长的使用相结合,把完成培训情况作为校长考核、任用、晋级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培训工作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针对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训练和教育领导实用技能的培训,由此指导校长办学行为的改变和学校办学实践的创新。
第五,专兼结合的培训队伍。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培训队伍同样是培训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长期以来,一批富有“培训情结”的专职培训者辛勤耕耘在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一线,同时,一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管理干部、专家学者、一线校长也承担着兼职培训者的角色。
四、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创新模式、提升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但各地培训工作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有所差异,优质培训资源仍显不足。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在相当长时期、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培训偏重理论,重视系统和基础,具有基础性、普及性、补偿性以及重复性,忽视经验和实践,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以系统讲授和专题讲座为主、研讨和考察为辅,较少有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现场教学;培训以行政推动为主,忽视校长的主体需要和校长的自身發展,缺乏校长的主体参与。[2]
中小学校长培训当前尤其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当前或未来教育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视角,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二是对接校长的办学需求,强调问题意识,关注问题的解决和不同背景校长之间的经验分享;三是围绕培训的准则或标准,着重提高校长的学校管理和教育领导技能;四是强调情境创设和师生互动,注重在团队学习与活动中共同提高;五是强调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的长期合作,注重持续为中小学校长及其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咨询和帮助。
今后,中小学校长培训将会越来越开放与多元,因而,制定培训机构标准、开展资格认定、开展培训机构与项目的评估就显得非常迫切。培训机构需要明确培训定位与特色,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充分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培训队伍专业化,不断提升培训品质。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理论研究,以研究促进培训质量的提升;要持续推进培训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视野下,展示与探索中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新经验。
参考文献:
[1] 禹小慧.教育家型校长培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万恒.从培训者能力视角看中小学校长的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2010,(8).
注释:
① 本文系2016年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重大课题“中小学优秀校长成长规律与培养选拔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ZD0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