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18-01-18仲跻贵
仲跻贵
【摘 要】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愈发重要。利用信息化提高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是保障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活动的正常开展,提高医院整体效益,保证医院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使公立医院为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预算论证管理,使用效益的考核,精益信息化管理等提升改进措施。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思考
固定资产是医院进行医疗业务等各项服务的物质基础,对医院提高医疗诊断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提升医疗服务整体质量都有重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新形式下,加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推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使用效益,促进医院医疗服务的最优化。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购建和扩建未有预算和论证
医院在制定固定资产购建和扩建预算编制不全面或者根本没有预算,没有年度预算。医疗设备购置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特别是医疗设备购置前论证工作不充分,对购置医疗检查及治疗设备缺乏科学论证。医院对医疗设备购置缺乏预算管理,而是由科室随时提出申请,经领导批准后执行,致使医疗设备购置的随意性很大。
医院对购买的设备质量把关不严,存在人情购买设备,出现购买的设备质量状况差,致使购进的设备使用经常出现故障,对临床抢救和及时治疗造成极大的影响,经常维修,造成购置价格虽较低,但使用成本高,也是资金的浪费。在设备使用管理上,医院各类设备分布在各使用科室,各科室只注重自己申请的设备自己使用,对相同或不使用的设备不愿接受医院的调节,重复购置设备,造成设备使用率不高,存在闲置的现象,形成了资产的浪费。
2.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
對购置后设备的使用情况、效益情况缺少跟踪管理。设备使用效益分析制度不健全,设备使用考核不到位。固定资产购建在立项时都有立项依据和效益预测论证报告,但在设备投入使用后就缺乏问津了,主要原因:一是医院没有制定出一套健全有效的使用效益分析制度,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二是没有明确哪个职能部门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没有形成健全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考核制度不健全造成竞相攀比、重复购置,不能资源共享。医院根据自身的规模、技术水平,逐步配备和更新医疗设备是必要的,但有些医院因领导或操作人员更换,而加快了设备更新步伐,替换下来的一部分设备仍有其使用价值,加之医院之间没有资产调剂渠道,从而使一部分资产处于放任状态。
3.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移交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核算不实、极易流失。医院固定资产具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存放地点分散等特点,使其容易产生丢失、擅自处置、形成账外资产、私自挪用、毁损和虚列成本等不真实、不正确、不合规及营私舞弊等现象。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职能管理部门没有明细账或明细账不健全,没有专人负责管理此项工作,各个使用科室未指定专人管理或由护士长管理资产,没有详细资产使用状况及报废记录。固定资产没有定期清查制度,对于已经报废完的资产,由于流程上的问题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
此外,移交手续不规范或者没有进行移交,造成资产流失。各科室间资产调拨转移使用缺少管理、监督制度,存在“物随人走”,资产流失的现象;医院在突发情况下增设临时应急科室,资产配置、管理、移交未形成应急资产管理办法,临时科室解散时容易造成资产的流失。
4.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维护保养、报废处置制度不健全
没有健全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管理制度。资产处置、报废随意,未制订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制度,未聘请独立专业人员对大额重要设备进行鉴定,固定资产报废缺少严格审批流程,存在报废的随意性。由于未建立相应的资产报废机制,使用部门对未到报废的资产进行更新换代,维修人员工作不认真,对不该报废处置的资产把关不严,不负责任的在报废单签字,造成资产使用效益降低,资产运行成本加大,医院缺乏资产处置、报废的有效的论证、审批和监督机制。对资产报废清理不及时,形成长期挂账,造成账实不符 。对于科室使用的资产已经经过鉴定报废,资产管理部门管理按照报废处理,但由于经手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办理减少手续,造成财务部门不能进行减账处理,资产盘点时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手工账管理,容易造成资产登记入账不及时,核算不准确,从购入直到报废处置不能全面及时反映。
二、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大型维修支出预算及科学论证管理
公立医院应加强包括固定资产购置全面预算管理,对全年的固定资产购置及大修做总体规划,事前就做好可行性分析及将采购计划纳入全年的预算计划中。建立健全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论证机制。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回收期长,风险系数高。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购置前,必须对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拟购置的医疗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环保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市场占有率、使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实行集体研究联签的决策制度,建立规范的决策结构论证程序。既考虑引进设备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医院的财力状况、负债能力以及病人的需求性,按服务半径和人口的密度测算该设备的需求数量,避免无效投资。同时进行保本分析,确定最佳投资方案。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保修费用比较高,应根据仪器设备使用年限及使用情况提前纳入预算。
2.建立公立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的效益评价制度
建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评价制度,对设备的使用效益进行追踪管理非常重要,各医院可根据自己管理的考核标准,以成本核算为依据,医院与科室采取有偿占用,分期折旧,单机核算,全面考核设备使用的总成本,包括设备购置费、折旧费,材料消耗,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制定各单项设备的消耗定额标准,对设备的使用进行效益评价,并采取奖惩措施进行考核。这样可以避免设备闲置,减少不必要的物资消耗,提高设备使用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上岗合格证,造就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减少操作不当引发故障,是提高使用效益的关键。endprint
根据使用效益评价结果,加强风险管控意识。未纳入预算脱离医院实际能力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导致医院财务风险的增加,导致医院资源浪费。医院在医疗服务经营过程中,应根据医疗环境的变化,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目标及医院发展等级的要求,在资产配置方面对风险发生时有应对准备,防止风险、规避风险及对发生的风险有应对措施。
3.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建立管理职责明确、流程规范的管理方式
财产物资管理部门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固定资产目录,按使用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落实到各使用科室,各科室再分解到专人负责。实行责任制管理,制定奖罚措施。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会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记录金额及数量。财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按固定资产使用保管部门、科室或个人登记数量、单价及金额,使用部门负责登记保管卡,只计数量不计金额。大型设备还要详细记录设备的名称、编号、原值、使用年限、折旧率、使用人员等情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移交制度,实际办理移交工作中,做到手续完备,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
建立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做到资产报废、处置、调入调出按制度,处理方式合规程。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关注固定资产处置定价,防止资产流失。
4.建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制度
加强固定资产的定期维护保养,是确保固定资产有效使用的关键。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和大修,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确保安全运转。特别是对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能够排除潜在的故障,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减少维修费用及材料消耗,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增加业务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保养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落实资产使用人的责任,确保医疗设备完好和使用安全。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到定期维护。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分析、统计报告制度。每月“按机”报告设备开机小时,使用次数(例数),检查阳性率,诊治有效率等,作为考核依据。
5.建立适合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
随着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要求功能越来越多。依托医院资源规划系统(HRP),从固定资产购置跟踪、预算核销、出入库管理、調拨、资产折旧、大型设备经济效益分析,实现账务管理。实现资产精细化管理,要求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按照使用科室、使用地点、资产类别、移动和非移动等分类方式,从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入账、折旧的计算、使用变动、报废到处置整个周期,实现资产实时、动态、精准控制。实现固定资产使用科室、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互通共享,固定资产从购入、使用情况直到报废整个过程信息都能从信息系统中查询、调阅。建立固定资产唯一条形码身份标识,固定资产实现图片电子化。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应关系管理。建立资产电子化档案,即使固定资产报废,也能查询其相关信息,实现资产的正向、反向追溯。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对固定资产由粗放型转变为精益型的管理模式,资产精益信息化,对优化资源配置,方便成本核算、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周莉莉,姚刚.基于医院核心财务的医院资源规划业务管理分析 .信息管理.中国医院管理,2017.01:68-70.
[2]汪丹梅,唐晓东.基于建筑空间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精益管理研究: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2017.08: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