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2018-01-18廉超裴金平

消费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财政支出

廉超+裴金平

摘要: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测算了2007—2014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教育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的增加将有利于减轻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均对基尼系数具有正向作用,教育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的增加能够降低城乡收入差距;而西部地区可通过加大科学技术投入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财政支出 城乡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广义矩估计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及收入分配体制逐步完善,对推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发展变化既得益于我国经济发展实力的持续增强,也得益于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发展完善。但是,在我国經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国内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隐性和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经济结构面临新的调整,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逐渐减弱,收入分配差距等隐性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一直以来,合理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状况,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各级政府部门关心和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广大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我国收入分配的改革不断推进,中央政府部门制定和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如收入分配、工资薪酬、社会保障、个人所得税等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有效推动了城乡居民收入工资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虽然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仍需看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非常大,有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仍比较突显,例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仍过于偏大,迫切需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2016年5月1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贯彻落实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工资收入水平。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规范我国现有的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及有关政策体系,不断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不断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由此可见,收入分配依然是当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但从以往的研究过程中来看,大部分学者将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财税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不规范、社会体制不完善、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公平合理等众多因素,而近年的医疗改革及医疗过程中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也从侧面折射出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及收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等医疗资源问题也是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原因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Wan et al,2006;陈斌开,2010),据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都处于全球平均水平0.44之上,并且在2008年达到了最高点0.491,其中,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2003—2015年依次为0.479、0.473、0.485、0.487、0.484、0.491、0.490、0.481、0.477、0.474、0 473、0.469、0.462,可以看到,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远在国际警戒线0.4之上,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依然不平等,收入差距仍比较大。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不仅对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还限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不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费舒澜、郭继强,2014)。由此可见,降低收入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已然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

二、文献述评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众说纷纭,一些学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政府城市偏向型政策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蔡防,2003),一部分学者认为,教育不平等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动因,且贡献度呈扩大趋势(陈斌开、杨依山、许伟,2009),也有专家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与不公平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王延中、龙玉其、江翠萍,等,2016)。总的来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既与我国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密切有关,而且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财政支出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和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在调节我国居民收入分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确立财政再分配政策在减弱和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地位和影响作用。近些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较慢,在中西部地区还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在支持农业发展方面仍需加强,且其各项财政支出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加大力度缩减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因此,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出发点。

在国外相关研究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中,Clomm和Ravikumar(2001)认为公共教育政策有利于减少收入差距,尤其是在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都较低时,公共教育政策对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更突出。Jesuit&Mahler(2004)通过对1980-2000年发达国家财政再分配政策进行研究,认为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对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较为突出。Wu等(2006)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财政政策在不同区域对降低收入差距的作用和效果不完全相同,其中在城镇实施所得税政策对缩小收入差距的影响和效应较明显,而在农村地区实施福利政策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所产生的影响和效应则更突出。endprint

国内研究方面,刘穷志(2011)认为中国政府支出虽然带来了农村收入差距,但却有效地抑制了农村贫困地区的收入差距,需要加大政府对农村贫困地区的财政支出力度。陆铭和陈钊(2004)研究发现提升基本建设支出及支农财政支出的比重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提升科教文卫事业财政支出的比重会进一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李永友和沈坤荣(2007)探讨了省份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相对贫穷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比重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城乡相对贫穷。王艺明和蔡翔(2010)研究认为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但是财政支出项目不同,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不同。钱争鸣和方丽婷(2012)研究发现,基本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以及农业支出的增加,将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刘穷志、庞泓(2016)则通过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发现,公共转移支付对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非常微弱,并逐渐减弱,养老金的增长对缩小城乡及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廉超(2017)认为尽管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有减小趋势,但是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还比较大,其中地区间差距也较地区内差异要大。

同时,也有较多学者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有关城乡收入分配差异的影响因素问题,如:刘建民、王蓓和吴金光(2015)认为财政政策是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之一,并通过建立SVAR模型,以1985—2012年中国29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财政收支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区域差异效应,认为不同省份的财政收支政策对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效果差异明显,但这种差异与所处的东、中、西部经济区域不存在统一性,不同的财政收支政策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特征。金双华(2013)认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比分析1995—2010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变化情况,利用离均差等指标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对省际间财力不均等调节作用的情况,并认为转移支付在影响农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方面,其作用较大,且财力性、专项转移支付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税收返还。孙正(2014)通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认为地方政府非生产性支出对收入分配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是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对收入分配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韩军、刘润娟和张俊森(2015)认为对外开放促进了劳动力流动,从而也影响了中国的收入分配,并使用1988—2008年个人和家庭层面的微观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对外开放对中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发现对外开放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差异,对城市与农村的影响也截然不同。林毅夫、陈斌开(2013)从理论上探讨了政府发展战略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认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将减少劳动力需求,进而降低均衡工资和劳动者收入,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李娇、向为民(2015)认为平均税率低、税收规模小的状况是制约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发挥的主因,并从结构和整体视角来实证检验房产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张传勇(2014)通过对2000—2010年我国27个省份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房价与居民收入分配之间存在明显的内生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的方向均为正向,且收入分配对房价的作用效果要强一些。徐建炜、马光荣、李实(2013)通利用微观住户调查数据考察1997年以来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张学勇、陶醉(2014)通过构造全球33个国家从1988年至2013年有关股市发展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各国股市发展及自由化改革对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发现股市规模越大,收入分配状况趋于恶化,并且股市的发展对不同收入阶层也存在不同的影响。文娟、孙楚仁(2008)通过多因素实证研究了1987-2005年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发现贸易扩大总体上对我国收入差距起到了改善效果,并且出口改善收入分配的效果比进口更加显著等。杨俊、黄潇、李晓羽(2010)通过采用教育基尼系数衡量教育不平等,研究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及方向,发现收入分配差距导致教育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的改进却没能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张宗益、杜鹏、汪锋(2012)通过使用深圳市和重庆市两座城市2005年7月的居民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基于人口特征的收入差距群体分解方法对两市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虽然深圳市的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于重庆市,但一些代表个人身份的特征,如城市户籍、民族等因素,在深圳市城市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却明显小于重庆市。

综观学者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主要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发展、人口特征和国际贸易等视角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进行研究,也有少量学者从财政支出结构角度探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但是有关地方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仍然较少。从当前的文献来看,由于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基尼系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衡量,但大部分学者在研究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时大多采用静态面板数据,考虑到在实际过程中,财政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一般是存在滞后效应,且收入差距具有动态效应,当年的收入差距受上一年收入差距的影响(Beck,2007)。因此,本文拟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构建有关城乡收入差距与政府财政支出之间影响关系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system-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GMM)估计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取我国200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不同财政支出项目视角来探析各财政支出项目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然后分别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视角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地方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三、模型与变量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选取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支出,却忽视了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财政交通运输支出和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参考王春雷和黄素心(2007)、钱争鸣和方丽婷(2012)等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城乡收入差距(Gini)作为因变量,从财政支出结构中主要选取了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PUB)、财政教育支出(EDU)、财政科学技术支出(TEL)、财政社会保障就业支出(EMP)、财政医疗卫生支出(HEA)等五个财政支出项目作为自變量,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endprint

同时,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可能会受到来自地方财政自主权的影响,因此,本文同时将政府支出结构与财政分权指标(FD)之间的交互项引入到模型当中进行分析。而收入差距的变化在受财政支出影响的过程中,不仅受到其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而且还依赖于财政支出项目自身的过去值,因此我们还引入了收入差距的一阶滞后项,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和教育等控制变量。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模型1是考察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PUB)、财政教育支出(EDU)、财政科学技术支出(TEL)、财政社会保障就业支出(EMP)、财政医疗卫生支出(HEA)等五个财政支出项目对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总体影响作用,但是考虑到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个地区的财政政策也各有不同,因此,本文将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区域进行考察,由于我们划分为三个区域独立考察,受财政分权的约束就相应弱化,因此我们剔除掉各财政支出项目结构与财政分权的交互项,得到下列模型2:

其中,城乡收入差距指标GINI,即基尼系数的值越大,即意味着城乡收入差距越严重。根据相关理论推导的结果,其尼系数的计算方法为式(1):

此外,本文沿用大多学者的划分方法,将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区域①。另一方面,在2006年以前我们国家统计局公布有基本建设支出,但是,从2007年开始没有基本建设支出这一项,并且增加了一般公共事务支出项目,为了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相关的可得性,我们选取了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07—2014年,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5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8-2015年)。

四、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将Gini作为因变量,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运用模型1和模型2分别从财政支出结构和区域视角来进一步探析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一)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模型1的系统广义矩估计结果见表2。表2是分别从不同财政支出项目视角来探析各财政支出项目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

由表2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收入差距滞后项GINI(-1)的符号在五个方程中都显著为正,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动态持久性得到进一步证实,这也意味着某地区如果当年城乡收入差距较严重,则下一年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情况也会相对较严重。从五个财政支出分项来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无论是本身的支出水平,还是与财政分权的交互项,他们的系数都是为正。这说明,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不仅不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甚至还有增强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主要是由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大部分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等地区,而投入到农村贫困落后地区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相对较少,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

教育支出的系数为负,但是教育支出与财政分权交互项的系数为正,表明教育支出有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但是扩大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教育支出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在以GDP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的大前提下,地方财政自主权的增强,会对教育领域的财政支出产生挤出效应,使得财政资金流向其他有利于地方政绩考核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有利于凸现地方政府政绩。

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及其与财政分权的交互项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社会保障就业支出的增加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程度,而不能很好地起到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大多数是投入在城镇地区的居民身上,而农村居民很少能够享受到该财政政策所带来的福利,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因为区域优势原因更多的享受到社会保障就业支出所带来的福利,而收入较低且更需要社会保障的农村居民却很难或很少享受到该福利,因此,无形之中使得城镇地区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严重。但是在地方政府财政侵权程度加深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将有所缓解,因为政府也可能会考虑到该想财政支出并不能发挥其真正效用,地方政府会减小社会保障就业支出规模,而将财政支出更多的投入其他项目。

从医疗卫生支出指标来看,医疗卫生支出本身及医疗卫生支出与财政侵權的交互项两个系数都是为正,这也意味着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不仅不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还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其原因在于,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多用于兴建医院或购买大宗医疗器械设施等医疗基础设施之上,而这些医疗财政投入多投放在城市或城镇上,这些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服务对于高收入的城镇居民而言,会削减他们用于医疗方面的成本,但是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而言,以前相对便宜的设施和服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价格高昂的医疗费用,而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更加突出。如此,目前的医疗财政支出政策在无形之中,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而科学技术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效果相对较明显。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形下,科学技术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每增加1%,将会使城乡收入差距降低0.0211,而教育支出比重每增加1%,将会使城乡收入差距降低0.0088,科学技术支出是教育支出的2.4倍。但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则不同,其支出比重每增加1%,不仅不会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情况,反而会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分别拉大0.0032、0.0039和0.0057。从五个方程的控制变量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LNGDP)、城市化水平(URB)、受教育程度(HP)等三个指标在五个方程中的系数都为负数,说明了经济发展越好,城市化水平越高,居民受教育水平越高,都会有利于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考虑到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支出政策都有所不同,通过将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进一步探析不同区域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模型2的系统广义矩估计结果见表3。endprint

从表3可以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滞后项GINI(-1)的符号在三个区域方程中都显著为正,这说明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动态持久性的特征。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其对基尼系数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扩大其支出比重会导致城乡收入不平有所加剧;而科学技术支出显著为负,意味着加大科学技术财政项目的支出力度会减轻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教育支出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表明其对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仍较弱,而扩大教育支出有助于缩小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程度。对于中部地区而言,各项财政支出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与东部地区都较相似且系数较显著。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的系数为正,表明这三种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导致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程度有所加剧。相反,增加教育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会显著缩小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这也进一步表明,增大教育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是缓解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就业支出、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系数为正,表明这三种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程度;同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表明该项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明显;科学技术支出为负,表明科学技术支出的增加,能够有效降低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程度;教育支出的系数为正,表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产出及影响效应仍有待提升。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GMM),测算了2007—2014年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财政支出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从全国来看,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各有所不同。教育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的增加将有利于减轻城乡收入差距,但是科学技术支出的作用却不明显。教育支出的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但却受地区财政分权的影响,地方财政分权程度越大,则教育支出相反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程度的加剧,需要合理控制其支出规模。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也不利于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这种关系还不显著。

(2)从三大区域来看,城镇地区的区内差异从大到小区域排序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区内差异从大到小区域排序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比较相似,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均对基尼系数是有正向影响,教育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呈负相关关系,扩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项目的比重将会显著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增加教育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会显著缩小中部地区城鄉收入差距。而西部地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和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则有着明显的正向关系,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程度。科学技术支出显著为负,说明加大科学技术投入能够有效控制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

可见,为进一步降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程度,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比例,有效发挥各项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同时,要发挥财政支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财政支出对教育、科学技术、医疗等领域的投资,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改善作用;并且要积极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为提升农民就业水平、收入和生活质量提供便利的条件,更好地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此外,积极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有效调节和控制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通过合理“控高”,以及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及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进而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乡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财政支出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历史轨迹、特征及动因研究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