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设计与实施
2018-01-18杜晓华��
杜晓华��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课要为学生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提供帮助,这些是我们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应具有的最基本的了解。在这些了解之上,我们才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也能较充分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活动;导学型;调查型;作业型
现行《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具有探究性强的特点,如每一单元都设计有主题探究环节,其中详细介绍了该单元的教材内容、探究策略及达成目标等内容。无疑,这种教材编排的意图是为了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切实使教材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学生角度看,将学习与生活拉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绝大部分探究活动并不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它们更多地是依靠人来完成,更多地关注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的活动的可行性更大,城镇的学生能够完成,农村地区的学生也不存在问题。下面本文就活动的具体开展进行论述。
一、 道德与法治课活动的基本类型
从道德与法治课活动的类型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导学型、调查型和作業型。
(一) 导学型活动。这种活动设计主要就是将教材的内容活动化,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探究。在这种活动之下,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活动方案,亲自体验、主动发现、主动解决。相对来说,知识性更强些的教材内容更适合采用这一活动方式。例如:《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一课的内容即可采取这种活动方式。在本单元的主题探究环节中的建议是:以图片展览的形式来加深对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地理解。图片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①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图片可以是照片、简报、下载图片、绘画作品等。若图片不丰富的话,可以补充文字资料等。教师还可以依据每一课的内容设置具体的主题。如该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部分内容就可以“中华民族”为主题,安排学生探究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围绕民族大团结,完成“民族特色介绍”、“各民族杰出人物榜”、“民族团结人人谈”等环节。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对该节内容的理解会更深刻,会更加自觉履行自己在维护民族团结上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活动的难度就在于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信息面较窄,可能在收集资料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但目前各中学都具有图书室及微机室,只要充分利用图书和网络,这种困难相信可以克服。
(二) 调查型活动。这种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更多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活动更好的辅助我们的教学。例如:《网络交往新空间》这部分内容就需要我们设计很多的调查活动:学生可以对生活中网络应用进行调查,从而发现生活中网络应用的各种情况;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上网活动进行调查,从而掌握学生的上网生活。其中学生的上网生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我们可以将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于调查活动中,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信息的真实。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中有没有“网痴”、学生形成网瘾的原因等,进而为我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健康上网提供帮助。对于调查结果,我们在保证学生隐私不被侵犯的前提下可以与学生一起分享,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数据,得到正确的结论。这也是把学生从被调查者转变为调查者,让学生参与调查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调查型活动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因此,教师应在调查开始之前做好充足的指导,保证其顺利完成。
(三) 作业型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就是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行动,确保课程学习真正影响学生的生活。道德与法治课更需要的不是学生的书面作业,而是他们的“行动作业”,因此,设计活动型作业很有必要。作业型活动可以很好地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例如,很多教师都给学生布置过“给父母洗一次脚”的活动。这种活动就很适合我们进行家庭内容教学时所采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内容就包括感受父母的爱、向父母奉献爱心等内容。我们可以布置类似的作业引导学生学会从小事做起,奉献爱心。作业型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体验,进而形成习惯。需要注意的是,作业型活动不能仅限于一次单纯的行动,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行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体会行动中各当事人的情感。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功感,还增强他们形成习惯的信心和决心。由于作业型活动往往都是脱离教师视野之外的范围内完成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保证学生完成,即使学生仅把它当作是一次作业。
二、 做好充分的预案
上述道德与法治课中可以实施的三种活动类型的划分仅是根据作者个人经验,或许并不科学准确,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限定各种活动的类型,我们应灵活运用。除此之外,我们在备课环节应做好充分的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也更是为了避免教育良机的错失。虽然开展活动之前教师一定做出了详细的活动计划,但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权是不容轻易剥夺的。这就意味着出现教师预料之外情况的可能性很大。而意外情况中往往蕴含着学生的闪光点,所以预案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也成为活动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之一。预案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师针对教师设计的活动,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来推测学生在活动中将会出现的各种表现,推测活动最终的几种可能结果,然后教师根据推测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显然,教师的推测越准,意外情况出现的几率就越小,活动完成的就会越顺利。教师在预案中推测若要追求准确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心理状态了解得尽可能详细、清楚。假如仍出现了预案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应对:一种是“冷处理”,留待课下解决,以免干扰正常的教学计划。另一种就是教师依靠冷静的头脑迅速找到意外情况中的讨论点。讨论点就是能够对意外情况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个问题,也不是能将意外情况拉回正常秩序的一个问题,找到讨论点后,教师将讨论点抛给学生,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点上的时候,意外情况就不再算作是意外了,反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总之,将学生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和内容是教学发展的趋势,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应在这一方面做出自己的成绩。
作者简介:
杜晓华,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张掖市青西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