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做好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

2018-01-18曾晓燕

办公室业务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策略管理

曾晓燕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中,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中心任务,所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明确登记档案的重要性,切实做好档案管理这项工作,提高到关系事业单位未来发展、工作效能提升的高度,以工作措施方法的完善来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策略

事业单位开展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是立足于我国颁布实施的《档案法》,对自身单位内部登记管理与优化,并为其他工作需求提供服务。故而只有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职务效能。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服务的前提条件是登记档案管理,而在我国现阶段的档案登记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因素不利于日常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为了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先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深化改革、完善工作。

一、基于理论依据,分析档案登记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念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有数以万计的种类,其中的门类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包括了很多的经费渠道,国家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来对机构各类事业单位的布局、机构设置、职责任务等进行合理的安排,而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这个方法就能够在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中起到很显著的作用,它通过对年龄进行登记,依据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的历史沿革、现实情况来对每个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和服务范围进行重新的核定,并依据每个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固定资产、营业登记情况等来对每个单位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进行确定,进而确保单位负责人的事业法人资格,对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管理档案的部门,让事业单位在对档案登记之后,能够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档案,这样就可以保证事业单位顺利开展档案登记管理工作。必须要对保管档案的必要物质条件进行满足,事业单位可以设置一处专门放置档案的场所,建立专门的档案库房或者阅卷室,让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快速地获取档案信息,并有效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工作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变得越来越社会化、多元化,为了对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进行强化,登记管理机关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再对相关社会活动进行引用,及时对管理措施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事业单位开展高效的登记档案管理工作。

二、联系实际经验,总结档案登记管理工作的优化原则

统一与灵活兼顾的原则是事业单位在开展登记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在严格遵守国家在档案管理方面相关标准的基础下,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虽然工作制度的规范对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工作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可是并不是每个事业单位的工作管理制度都是一样的。每个单位在开展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来对工作制度进行设计,所以不同规模和性质的单位之间自然而然就会存在不同的管理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在设计工作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统一依据国家规定来开展工作,也要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工作制度。其次,事业单位在开展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对执行和制定的并重进行强调,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的基础是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如果一个事业单位只是简单地对一些规章制度进行制定,而没有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规定,那么这个单位的工作效率是得不到提高的,所以事业单位在对档案登记管理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在落实制度的设置过程中,强调工作的执行力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自律性。最后,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是档案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在组织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权益和职责统一与明确,在工作过程中充分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权益,还要让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可以建立一些意见反馈渠道,给工作人员们提供一个表达观点的平台,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科学推动发展,探索档案登记管理工作的优化途径

(一)增强社会人员档案意识,完善各项制度设施。虽然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广大部门的重视,可是在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阻碍着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目前事业单位在登记档案的过程中,大多都只包含了单位组建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法定文件等,这些材料类型过于简单,并没有太高的利用价值,而且还有很多残缺不齐的可行性论证材料,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社会的档案意识还比较低,所以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在组织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对社会人员的档案意识进行增强。對各项制度和设施进行完善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必须要做的一个事情。例如,为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作用进行了解,事业单位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宣传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进行强化,其次就是强化各级机构编制部门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构建一个完整的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保证事业单位能够顺利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开展。

(二)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强化档案登记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也是事业单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只有对制度进行完善,才能够确保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性,在现阶段的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大部分机关不重视制度的建立,所以导致工作人员产生懈怠心理,不及时认真地进行档案整理,工作效率自然就比较低下,因此,现阶段的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档案的保密工作进行强化,制度化、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比如说,事业单位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事业单位的登记档案制度进行完善,要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档案法》的规定下,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单位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进行设立,以此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让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规则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存档,提高单位档案登记管理的工作质量,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

(三)电子化登记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在这个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强化电子政务是事业单位实现登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各县(区)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及时寻找档案,形成档案共享,可以对电子政务进行科学的建设,设置一个专门的网络系统,按照不同单位的性质和规模来分类,对网上登记电子档案进行完整化处理,实现事业单位的档案现代化管理,能够推动事业单位的高效发展。事业单位开展网上登记工作的基本需求是登记档案数字化,举个例子来说,事业单位要想高水平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对归档文件格式进行设计,手工的完成会耗时耗力,而利用电子文档来制作就会比较快速方便,工作人员可以依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对纸质的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设立、变更、年检、公告等内容具体的制作成电子文件夹,有效对档案进行归档。通过这样的方式,档案的利用率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不易保存的纸质档案信息也能够永久保存在电脑里,提高了登记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登记时间是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途径,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制度法规和事业单位历史进程及实际情况来对工作内容进行设计,认真、全面地对事业单位责任权限与具体服务领域进行核定,并且有机地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固定资产等各类状况进行结合,对单位的民事责任承担能力进行明确,通过开展这样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工作内容,系统化地开展档案登记管理工作,在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的同时,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策略管理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Passage Four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管理的另一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