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2018-01-18李丰延陆璐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李丰延+陆璐

摘要:本文以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工业设计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工业设计的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政策导向、现实状况分析、借鉴国外经验等方面,试图采取校企结合、校校结合、科教结合、虚实结合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从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创业;政策导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1-0089-02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这标志着我国工业设计行业将进入一个历史的跨越时期,不仅要实现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还为推动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其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创业实践能力。因此,本文就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探索。

一、国家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导向,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依据

2015年3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2]。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从企业到校园,从团体到个人,“双创”精神深入人心。工业设计是生产及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同时,发展工业设计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凭借优越的国家政策和劳动力优势,中国成为全球的“世界工厂”、最大出口国、最大贸易国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工业产业整体规模虽大,质量却不高,特别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明显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依靠精良的工业设计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更是屈指可数。

由此可見,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动力。通过教学改革来实现培养更适合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之一。

三、学科专业属性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工业设计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现代化工业生产为基础的一门新兴实用学科。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多学科知识结构,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事物,在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之间协调发展。所以,在工业设计教学上,不仅要体现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更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已有美术院校、工科院校、综合大学、农林院校、师范院校等400多所院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形成了庞大的工业设计教育网络[3]。国家教育部把工业设计专业归属于机械学科,因此,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凸显自身优势及发展特色,是目前工业设计教育的内在要求。

四、分析现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工业设计学科办学时间短,各个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素质、能力、效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有艺术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和理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两种模式,其中前者倾向绘画技能、手绘设计图纸、计算机设计图纸的能力提升,后者倾向于结构设计、材料工艺分析、实际操作的能力提升。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总体来说,学生的实践教学方面较为薄弱,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普遍存在“重艺轻计”的问题,重视艺术表现,缺乏对设计产品工艺流程、材料的了解,缺少与客户交流的经验、技术统筹管理等知识,造成设计出来的产品实用性差,存在功能与工艺的障碍。

(二) 教师设计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许多学校的工业设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工作岗位,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多来自课本或教材,专业教师很少深入企业,没有与实践很好地结合,缺少对工厂和企业管理的理解,也无法掌握相关的实践环节知识和技能,势必会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

(三) 校企合作不充分

由于中国区域经济条件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好,企业多,而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工业设计企业少,水平不高,导致寻求校企合作困难重重。

(四) 缺少实际课题,创新实践方式单一,学生创新实践条件不充分

对于工业设计实践教学,大多采取课堂虚拟课题的教学方式。设计方案往往只是纸上谈兵,对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应对能力的训练不充分,导致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脱节,使学生对产品的准确定位、企业状况、加工工艺等设计要素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低下。

五、以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教育发展模式为借鉴

现代工业化结构调整促进了西方现代工业设计的产生与发展,以创新为基础的工业设计教育是西方工业设计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

美国的工业设计教育,采用制订设计促进计划、支持设计机构发展与设计教育创新等手段,建立了一整套设计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有效地促进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德国以重质量、重功能、重技术的设计思想成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核心,工业设计机构每年都会得到当地政府和管理部门的资助,工业设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非常普及。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是与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六、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深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从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工业设计的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尝试通过校企结合、校校结合、科教结合、虚实结合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从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endprint

(一)在實践教学理论方面,构建串联创新教学体系,建设立体化教学模式

这不仅要从观念进行引导,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还要制定相关的教学大纲,协调实践教学环节任务,将课程串联起来,环环相扣,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

(二)完善工业设计实践教学创新性制定评价体系

1.课程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引入教学创新性评价方式。“走出去”是结合课题开展市场调研,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把课堂延伸到学校以外。“请进来”是请外校、企业、市场有经验的专家或是行内资深人士,来校举办讲座或开展交流,结合社会要求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综合评价。

2.建立科学客观的任务指标,创建评价过程的文档记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从实战角度对学生进行训练,寻求企业、社会的技术指导,并对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记录、反思和评价,不断地改进、完善文档记录规范。

3.将工业设计实践教学创新性转化为实际成果。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学科、商业竞赛,把实践教学的创新性应用到“商战”层面,让企业、教师和学生受益。另一方面,注重创新性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申请相应的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等,使教学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好的社会评价,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逐步突出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特色,进一步拓宽专业竞争性,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将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推向更高的教学层次,对工业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十二五规划与中国工业设计[J].设计,2011,(01):40.

[2]张宁.工业设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作用[J].人民论坛,2015,(11):198.

[3]张宗登.机械学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专业特色探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3.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industrial desig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by creating combinations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school and school,sci-tech and education,formal and real arguments,in terms of the policy orientation,current state analyses and foreign experiences learning,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innovation ability oriented reform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industria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an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of this major.

Key words:innovation ability;policy orientation;practice teaching;evaluation system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