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本文体特点,提高语文阅读效率

2018-01-18莫春蕾

教育界·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莫春蕾

【摘要】文章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依次对记叙文、说明文、古诗词等文体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认为教师要善于从纷繁的语文文本中建立起文体教学意识,关注阅读文本的问题特点,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文阅读效率和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阅读效率;文体特点;学科核心素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面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教师应如何取舍?如何把握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善于从纷繁的语文文本中建立起文体教学意识,关注阅读文本的问题特点,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文阅读效率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包括叙事散文、小说与故事等,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故事性强,情节波澜曲折,形象鲜活,内涵丰富等。下面以《小抄写员》为例,简述记叙文阅读教学。

(一)透视事件,感悟形象

记叙文阅读教学要抓住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展開,首先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透视文本记叙的主要事件,感悟人物形象。因为记叙文的核心要素是“人”和“事”。

《小抄写员》教学可以以问题为载体,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透过事件,谈一谈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总结:1.小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坚持抄写签条,虽然被父亲误解,冷淡,但依然坚持着;2.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

(二)深挖细节,推敲词句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离不开细节描写,细节是感知人物的重要路径,也是深入解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挖掘思想主题的重要抓手,抓住细节,往往能够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语言是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推敲词句不仅有助于解读文本,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小抄写员》一文中的细节描写也非常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只需要抓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例如:“他那白发苍苍的头俯在叙利奥的黑头发的小脑袋上面,看着那钢笔尖在动。”这个细节将父与子聚焦在一个镜头,“爱”溢满整个文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细节,并阐明理由;语言的品味可以穿插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注重语言品味方法指导。例如这个细节描写中我们就可以抓住“俯”进行品味。

(三)阅读迁移,促使迁移

拓展迁移是记叙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基于文本进行合理的拓展,但是又要高于文本,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迁移,不但要积累知识,还要学习生活化知识,提升运用能力。拓展迁移“点”很多,可以是文本主题、写法,也可以是情节等。

《小抄写员》的拓展可以围绕主题与写法两个拓展点展开。例如回忆自己生活中最感人的一个亲情细节,模仿本文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片段,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二、说明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类”文本提出的阅读目标是“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我认为只有后半句非常明确,即说明方法;“抓住要点”如何解读?我认为要点应该是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包括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文结构、说明顺序与说明文语言等。下面以《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为例简述说明文的一般阅读教学。

(一)整体感知文本

说明文阅读要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从整体感知到局部、细部解读。整体感知主要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结构与顺序等,使学生整体上对说明文的框架结构形成清晰的认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说明对象来了解文本从哪些方面的知识展开说明,再根据整体感知进一步探明文本说明的结构与说明顺序,可以从复习说明文的一般结构、常见说明顺序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分析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及其效果是说明文阅读的重点,在教学中仍旧采用回顾一般说明方法及其说明效果进入,结合具体的句子,引导学生把握不同说明方法的独特效果。如文中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兼有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原来只能传递一两种信息的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一句主要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一说明方法的效果除了结合语境外,还要解读这种说明方法的独特效果,起到“强调突出”的效果。

(三)品味说明语言

说明文语言也是一个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生动与平实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语言生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十八般武艺” “司令部” “信息高速公路”等,生动有趣,而且通俗易懂;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用词方面,例如“电子计算机发展迅猛,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计算机”一句中的“差不多”,说明留有余地。

三、古诗词

古诗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意蕴深远的意象等,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要基于诗词文体特点,透过语言,理解诗意,紧抓意象,由景入情,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下面以《石竹》为例,简要概述。

(一)借助朗读,感知诗意

朗读形式多样,要体现出设计的层次感,每一次朗读都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石竹》的朗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读读顺,二读读通,三读入文。一读,学生能够将古诗词读准确,做到字准言顺;二读,能够融入自己的理解,做到流畅,读准句读;三读,体悟情感,初步做到抑扬顿挫。

(二)紧抓意象,由景悟情

《竹石》这首诗,意象比较集中,有“竹”“风”“青山”“破岩”,主要是围绕突出“竹”这一意象,从石竹所处环境入手,通过分析“竹”这一意象感受“竹”的形象——刚劲、顽强、坚忍不拔,进而从“竹”到“人”, 感受诗人正直、高尚、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品读词句,升华情感

《竹石》主要抓住“咬定”“破”“千磨万击”等词语进行赏析,不局限于某一些词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解读,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在品析词句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升华情感,从诗人高尚的精神中汲取人格力量,从而受到思想与情感的熏陶。

总之,关注语文阅读文本文体特点展开教学,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理性思考。小学语文文体也不限于以上三种,还有散文、寓言童话、现代诗歌、小说等,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考。只要我们专于教法,必将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语文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晓莹.基于儿童本位的文体阅读教学探析[J].教育评论,2015(08):146-149.

[2]陆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关注文体特点[J].教学与管理,2013(35):37-39.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