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法治教育刍议

2018-01-18吴苹刘仁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策

吴苹+刘仁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治教育存在教师专业修养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对法律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较低,缺乏对责任的担当意识;法治教育目标定位不准、内容滞后、缺乏可读性、教育途径单一;法治教育的社会大环境还未完全形成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法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1-0032-0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其目的是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进而“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法治教育的概念

“法治教育”就是关于“法治”的教育。法治教育是要运用教育的方法,将有关“法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形成有关“法治”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形成对某种行为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法治教育”概念的核心就是“法治”。然而“法治”是一个历久弥新、经历数百年研究依然难以定义的概念。《牛津法律大辞典》这样解释:“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就能定义的概念,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某些原则”;《布莱克法律辞典》这样解释:“政府的行为必须依照已经制定的、具有连贯性的法律原则,而非依照执政者在特定时候的偏好;司法判决必须依据法律作出,而不受诉讼当事人的身份或者法官个人情感的影响”。从两部法律辞典对“法治”的解释可以发现,“法治”不仅治理被统治者,更重要的是治理统治者或政府。“法治”的核心要义有四:“法治”是良法之治,符合人们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法治”是树立法律的权威,法律至上,与人治相区别;“法治”是制约公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政府依法行政;“法治”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法治教育中“法治”是内容,教育是途径。法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教师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修养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学科背景较为复杂,有法学专业的教师,但更多的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在专业修养和教学水平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2.学生方面的問题。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发展很快,但是整体法治意识比较淡薄,对法律的了解、理解程度偏低。中学的分科教育使部分学生已有的法律知识不足以应对大学阶段法治教育学习的需要;学生维权意识浓烈,但忽视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对责任缺乏担当;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较弱,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法治的信仰。

3.教育内容、途径方面的问题。(1)法治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法治教育究竟教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一线教师多数在定位上面临两难选择的困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课程涉及法律的部分共3章,教学时数占课程总时数的三分之一。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讲具体的法律知识不现实,但只讲法治,仅靠学生中学学习的有限法律知识来支撑对法治的理解又比较困难;如果讲具体的法律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容庞大,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哪些法律来讲,能不能做到法律知识教育和法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比较困难。(2)法治教育的内容缺乏可读性。教材缺乏可读性的问题在一线教师中经常被提及。实施“05方案”以来,教材内容几经修订,体系更完善,逻辑性更强,层次分明,但是一直没有有效解决可读性问题。教材内容不够生动,没有鲜活的案例,没有优美的语言,要么是冰冷的法律条文,要么是会议文件语言,学生不爱读,也影响教学的效果。(3)法治教育内容滞后。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展开依法治国,虽然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要求在教材中有所体现,但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许多法律面临新的修改,这些修改在教材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4)法治教育的途径较单一,教学方法陈旧。高校里的法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除此之外,高校还有零星的普法知识宣传,教育途径非常单一;在教学方法上,一般是讲授法和案例法相结合,现场教学、模拟法庭模式很难在大班教学中得到实现,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4.教育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现代法治社会建设时间短,社会中德主刑辅、人治思维依然广泛存在,给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促进我国现代法治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带来法治建设观念方面的混乱,还未完全形成法治教育的社会环境。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治教育的对策

1.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强自身的法学专业修养。法治教育既然包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法学方面的专业修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实践研究,通过集体备课、说课、教学实践大赛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学习时事政治,了解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具备敏锐的政治意识、坚定的政治立场,要按习总书记提出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以法理学知识为基础,开展民主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宪法法律为中心,树立宪法权威,制约公权力,让大学生明确政府应依法行政;以保障权益为切入点,明确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开展法律应用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行为判断能力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3.充分保障实施法治教育的条件,提供更新、可读性更强的教材,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系统的、有计划的法治教育。各级党委和高校需要充分保障法治教育实施的条件,如制度、学时、经费、实践教学的场地等,教材建设上需要不断提高教材的质量,特别是教材的可读性或增加可读性强的教育辅助教材;思想政治课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法治教育的教学实践中。endprint

4.加强社会、学校、家庭法治宣传的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在社会的法治宣传导向上,要在全社会加强法治教育宣传的力度,利用好主流媒体的正面导向作用。加强新兴媒体上传内容的管理;加强记者和采编人员的法律素养,采编的法治新闻不仅要有事件,还要注重事件反映的法理,传播正能量,教会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律权威;各级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以身作则,令行禁止。

在学校的法治教育层面,加强中学和大学法治教育的有效衔接,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充分保障法治教育条件,在法治教育上也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学校营造法治教育的氛围,在学校和学生管理方面,充分发扬民主,当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要通过法律途径,按照法律程序解决。

在家庭教育層面,家长更应该注意法治教育。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应该以身作则,相信法律,作守法公民,遇到权益受损时也需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孩子耳濡目染,长大后自然也知道通过法律解决问题。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法治教育应该是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参考文献:

[1]董升太.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1,(9).

[2]陈洁.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3]莫良元.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

[4]李全文.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中的大学生法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

Abstact: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has the uneve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nd educational level. The university student has a low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less ability to use and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targets are not allowed,content lags,lack of readability,and a single channel for educatio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is not yet fully formed. And on this basis the solutions are proposed.

Key words:law-related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countermeasure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