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保育员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的作用
2018-01-18李宜军��
李宜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的突出问题,严重威胁到农村发展的未来。保育员作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重要一员,应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词:保育;留守儿童;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已产生一系列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频次和交流深度不够,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心理波动不能及时得到疏导;自我保护意识缺失,加之监护人防范意识差,受到意外伤害,甚至被不法侵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年龄稍长的留守儿童甚至承担高强度的农业生产任务,营养的缺乏和过早的生活负担给健康成长带来隐忧;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内向、自卑柔弱,极易产生不良习惯,埋下了心理失衡、人格扭曲的隐患。
一、 保育工作和农村保育现状
保育是对儿童身体的照顾和各种心理过程发展的培养。贯穿儿童生存、成长、发展和学习各个方面,包括幼儿健康、营养和卫生,以及认知、精神、社会、身体和情感发展等。保育工作的任务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存在的问题高度契合,保育工作应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提供有效方案。
农村保育现状:1. 重教轻保,班额大,保育员工作繁重,培训缺位;2. 保育力量严重不足,现有保育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高素质保育员流失严重;3. 保育员社会地位和待遇低,与其承担的日益繁重的社会职责不协调;4. 保育观念落后,学校、家庭、社会对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5. 留守家庭保育力量薄弱,保育观念落后,大多数简单的维持在吃饱穿暖阶段,留守儿童膳食营养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缺失。
二、 提高农村保育员素质能力
一是更新观念,科学保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保育的任务从单纯的生活上“呵护身体成长,保障安全和卫生”转变到教育全流程中“保障身心及社会保健,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并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坚定“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不断更新科学保育观念,强化科学教育观,立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留守儿童实际,把“育”和“教”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好保育员的教育引导作用,科学保育。
二是明确任务,履职尽责。保育员面对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幼儿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个性发展、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关爱,心理脆弱且敏感,开展基层保育工作更需要保育员明确职责,树立自信,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保障公共安全,落实卫生保健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以保促教,培养留守儿童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是主动学习,全面提升。主動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卫生保健知识,熟练掌握保育应知应会技能,从提高留守儿童学习主动性、增强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着手,掌握教育活动基本规律和儿童习惯性心理动作特征,增强卫生和安全保卫能力。主动向先进学区学管理、向先进保育员学技能,补短板、提素能、勤观摩、常调研、抓实践、善总结,因势利导、以保促教,稳步提升保育专业技能技巧。
四是立足本职,面向未来。农村保育关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关乎未来基层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面对知识更新和信息化冲击,儿童接受知识和感知社会的渠道多元化,对知识的渴望与疑惑多元化,保育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安全和卫生知识,更要在科学技术、艺术生态、天文地理各个方面重塑知识结构,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击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正确引导留守儿童客观看待、平和面对,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政府在位和社会补位
一是关注保育员群体现状,解决实际问题。农村保育员普遍存在社会地位不高、收入水平低、编制来源复杂、专业知识缺乏,保育观念落后等问题,正视保育和教育失衡现状,优化配置教学资源,调整保教结构比例,合理足额增加编制,落实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降低保育员人员流动性,稳定保育员队伍,配齐配强农村保育力量。
二是提高保育员培训教育,优化素质结构。保育工作规律全方位研究和保育工作的系统性培训的缺失是造成目前基层保育问题的重要原因。岗前培训不规范,流于形式,在职培训次数少,系统性差。
三是加强保育员监督激励,确保取得实效。建立保育工作考评和奖惩机制是解决当下“保”、“教”人员之间待遇的悬殊是造成基层保育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流于形式的有效举措。与教师待遇相近的激励机制的建立,一方面激励基层保育员提高事业心和荣誉感,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满意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填平“保”、“教”人员之间待遇的鸿沟,稳定基层保育队伍,激发工作热情。
四是加大农村教育均衡化建设步伐,优先保障农村教育经费,规范地方政府农村教育经费配套资金的落实,推进基层学校标准化建设,配齐教育教学设备,提高硬件建设水平,探索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发展专项保障机制,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造必要条件,为基层保育工作开展提供物质支撑。
五是重视更新村组、社区、家庭的保育观念,增强保育技能。学校可以安排保育员定期家访,在社区、村组定期开展保育知识讲座,开发APP构建虚拟保教社区,营造以设备为载体,保育员为引导,村组为保障,在外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为主体的虚拟保教环境,宣传保育知识,融洽家庭关系,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孤独状况。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应重视保育员作用的发挥,充分利用基层学校、社区资源,提高家庭监护人保育能力,拓展社会保育资源,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构建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保育格局,全面推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和建花.社会性别需求和儿童权利视角下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2):106-114.
[2] 梁博.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
[3] 张青锋.温州市鹿城区幼儿园保育员生存状态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李宜军,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师寨镇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