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品质

2018-01-18朱继东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全党同志马克思主义

朱继东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体现出实事求是等鲜明的理论创新品质,体现了改与不改、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达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新高度,而实践创新的强度、力度、高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相统一的典范。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创新;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8)01-0039-08

新時代催生新思想、新理论,新思想、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作为党的十九大的最重要收获和最大亮点,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在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思想指南、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全面推进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认真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无论是从历史维度、时代维度来看,还是从实践维度、理论维度来看,都可以看到其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鲜明体现出实事求是等理论创新品质,更充分体现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相统一的典范。

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多年来积累、遗留下来的众多问题、难题,以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和极高超的政治智慧坚决纠正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实践创新的强度、力度、高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社会实践是一切认识、理论的最重要基础,理论创新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产生、发展。伟大的思想往往和伟大的时代紧密相连,伟大的理论创新从来离不开伟大的实践创新,当代中国伟大的实践创新就是在一个新的伟大时代开始的,并诞生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伟大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过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以党的十八大为一个崭新的历史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形成对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都不能否定、更不能互相否定的重要共识,坚持实事求是,勇于直面、坚决破解多年来积累、遗留下来的众多问题、难题,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冲破重重艰难险阻,率领社会主义中国开辟了一个新的伟大时代,大步迈入了一个新的伟大历史时期——新三十年,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事非经过不知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历经了怎样的千难万险,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都感受深刻。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十大方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可以说都是重大的实践创新,并且不少创新是前所未有的。认真对照可以发现,每一个方面的巨大成就的取得都是要克服巨大困难、解决很多问题甚至要坚决进行拨乱反正的,并且很多时候需要的是非常巨大的政治勇气、极其高超的政治智慧。以反腐败为例,党的十八大之前,腐败顽疾之深之广、反腐败之艰难,党内外人士都深有感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党面临的重大风险、严峻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积累多年的突出问题,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决进行实践创新,尤其是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以巨大政治勇气、顽强意志品质坚决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真正做到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进行“打虎”“拍蝇”“猎狐”,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积极部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强力推进,重新恢复和发扬光大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优良传统,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号召全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困扰、危害党和国家多年的顽疾得到严厉整治,人民群众多年来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一些突出问题被有针对性地努力解决,终于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多年并极难根治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纪律、政治生态面貌焕然一新、风清气正,不仅初步实现不敢腐的目标,而且使不能腐的笼子一步步越扎越牢,并逐步构筑起不想腐的堤坝,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并进一步巩固发展,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反腐倡廉的伟大实践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而且是我们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前所未有的,甚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勇于直面问题、坚决破解难题,大胆进行实践创新的结果,铸就了我们党的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意识形态领域的历史性巨变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胆、坚决进行实践创新的结果,并且是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之前,意识形态领域可谓混乱,不仅是常常被动挨打,而且不少时候是正能量被打压、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行得不到有力整治。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敢地率领全党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保卫战、反击战。无论是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一定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还是强调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推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调要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以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强调要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抓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乃至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主动权……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体现出习近平同志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清醒、坚定、勇敢、智慧和远见。无论是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视、一抓到底,还是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立场坚定、敢于亮剑,以及在意识形态建设上注重能力、融通中外,这些让全党倍感振奋、倍受鼓舞的实践创新都推动着新时代的中国意识形态领域迎来一个令人期待的崭新春天,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步步成为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核心,更让人民看到了一位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敢于担当、大智大勇、胸怀天下的杰出领袖,赢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纷纷点赞、衷心拥护。endprint

马克思主义不仅本质是实践的,而且一直是扎根实践、拥抱时代的科學理论,其发展、创新和伟大时代的实践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1]7对于这个评价,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领导同志,尤其是习近平同志、王岐山同志应是感受最深刻的。党的十九大期间,王岐山同志参加他所在的党的十九大云南省代表团讨论时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扭转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的状况,真正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2]2017年11月7日,他再次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澄清了模糊认识,夺回丢失的阵地,把走弯了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3]。这些话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最关键、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也道出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党的十九大报告这样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创新的成就:“五年来的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1]7并用“极不平凡的五年”高度总结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过去的五年间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壮阔历程。从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用“很不平凡”来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改为“极不平凡”,这个改变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和期盼,更是向全世界作出的最好总结。开创新时代的伟大进程历经千难万险,伟大实践创新可谓是浴火重生。中国能够迎来新时代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有习近平同志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为全党掌舵、为全国人民领航,率领人民大胆、坚决进行实践创新,这个新时代深深打上了习近平同志的烙印,是与习近平同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为领袖的,不少党员、群众都发自内心地称赞新时代就是习近平时代。

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实践创新的伟大成就,对习近平同志的伟大贡献,不仅是王岐山同志给予极高评价,党内外很多人士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党的十九大前夕,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宁上将公开撰文指出,习近平主席“在紧要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军队”[4],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越来越多的人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千难万险开创的,尤其是习近平同志起到了掌舵人、领航者的最关键作用。正是在习近平同志掌舵、领航下,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解决人类问题、世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国内外不少专家认为,是习近平同志在紧要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军队、挽救了中国、挽救了社会主义,这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发自内心坚决支持、坚决拥护、坚决捍卫的重要原因。

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达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具有的真理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也在于永不停止、永不枯竭的理论创新。实践发展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要进行理论创新,就必须对不断变化的实际进行科学把握、作出科学判断,必须坚持一切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5]。事实上,他不仅是这么说的,而且做出了最好的表率。在伟大实践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坚持实事求是,准确把握、科学判断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性飞跃,充分体现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堪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相统一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创新史。恰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6]一切真正的科学理论体系、思想体系都是具体时代的产物,理论创新不仅离不开实践创新,而且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推进伟大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摆在全党面前,需要通过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来研究回答。而研究回答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艰辛探索、追求真理的过程,要求我们不仅要勇于直面问题、迎接挑战,而且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并且,大变革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常常是思想理论交锋、社会矛盾交织、各方利益冲突的结合点、聚焦点,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回答好这些问题,必然会涉及到对一些人或团体的权力、利益的调整、破除,甚至要敢于纠偏纠错、坚决拨乱反正,需要党的最高领导人大无畏的政治勇气、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有力的政治担当,习近平同志就是这样的楷模。在率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大胆、坚决进行实践创新并让中国在新时代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及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号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继承、发扬我们党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勇于推进、不断强化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回答重大现实问题,紧密结合新时代的时代条件、实践要求,直面新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上,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成功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党的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理论创新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度。endprint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刻板教条和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恩格斯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7]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也专门批判教条主义:“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8]两位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就是启示我们,只有不是固步自封、僵化保守而是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才是完全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要坚持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要紧紧把握、科学把准时代发展的脉搏,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敢于、善于在伟大的实践创新中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尤其是对那些已经证明过时、不能再继续发挥理性指导作用的模式、概念、理论等要果断地扬弃,对那些已经证明是错误、不尽快改正将造成更大危害的理念、结论、思想等要坚决地纠正,这样才能构建新的理论、思想。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坚决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果断扬弃那些已经证明过时、不能再继续发挥理性指导作用的模式、概念、理论,坚决地纠正那些已经证明是错误、不尽快改正将造成更大危害的理念、结论、思想等,尤其是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科学回答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典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都越来越迫切地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系统回答,这也是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认真回答的。虽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已经提出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更是已经将近四十年,但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党的十八大之前的较长一个时期,党内外都有不少人不仅缺乏科学、正确的认识,而且还存在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9]22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如果离开甚至背叛了这一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对于这些根本性的大是大非问题,必须在新时代多加强调。

作为一个肩负历史重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旗帜、主义以及方向、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中国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否则就会造成无法挽回、无法弥补的后果。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纠正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极权资本主义”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始终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发展,不断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多方面创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终于被真正弄清楚。同时,勇于直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历史性变化,作出了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目标,取得改革开放以来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思想站位高远、内涵丰富、逻辑缜密,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而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思想指南、行动指南,昭示着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习近平思想涵盖了中国继续发展面临的所有决策和涉及的所有挑战。国外理论界也对习近平思想给予很高评价,不仅认同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更认为其理论贡献、时代价值、历史意义等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始终坚持和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切实用新的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15-16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用八个“明确”系统回答了新思想的基本内涵,作出了思想逻辑上的准确表述,再加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等十四个“坚持”构成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一步作出了具体部署,新思想很快深入人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以统一思想和行动,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正在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指南、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征程中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是我们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一伟大征程中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

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很好地体现了改与不改、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凸显出党的杰出领袖强大的政治定力,告诫全党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是创新的基本前提endprint

认真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发现,其中既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中提出的很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领导一切、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等根本原则的坚守,又有在坚守根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论创新,很好地体现了改与不改、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这是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科学统一。正如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10]要在新时代回答好时代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建设好伟大的特色社会主义祖国,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在对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中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这才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坚持的创新。正是在坚持改与不改、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习近平同志凸显出黨的杰出领袖强大的政治定力,更告诫全党并向全国人民宣示: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注意。

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一直坚持、遵循一条重要准则,那就是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作为揭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一重大历史规律的科学真理,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在这一大的历史时期内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的,真理的巨大威力、强大生命力是任何理论都无法比拟的。毛泽东同志说得好:“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11]习近平同志也非常重视并一次次强调要学习好、坚持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9]26-27,而且明确指出:“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2]这就警示全党一定要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四次主题分别聚焦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给全党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他提出并强调的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的第一个就是:“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13]并警示全党:“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3]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强调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而且提醒全党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提醒全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永远不能忘、不能丢,一定要始终坚持。作为这种坚持、创新的典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在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生动诠释了改与不改、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其方向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直有人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号,企图误导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也给全世界共产党人敲响了警钟。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坚持改与不改的辩证统一,一直是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的大问题。2012年12月,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14]14随后不久,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14]15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也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14]19“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14]20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他表现出强大的政治定力和高度的政治清醒,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就是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要始终保持的正确前进方向和牢牢坚守的重大政治原则,宣示了我们党对不应改、不能改的一定会坚决守住,过多长时间也不会改,尤其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位于十四个“坚持”的第一、第二位,更坚定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2017年11月20日,他在主持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进一步明确指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15]再次向全世界宣示了我们在旗帜、主义、方向、道路等问题上的坚定不移,体现出新一届党中央改与不改、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谁来担当实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伟大复兴的旗手这一历史重任,不少国家和人民寄厚望于中国。但是,苏联解体后,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一外交战略,被简称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但是后来有些人只讲韬光养晦,而不提有所作为,让一些国家和人民对中国有些失望,甚至出现了对中国的指责、批评和否定。而随着习近平掌舵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且敢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弘扬国际主义精神,尤其是在全世界率先提出、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方呼吁、努力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开始更多惠及世界人民,社会主义的中国真正让科学社会主义又一次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新时代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真正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彰显,在不断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重要历史进程中一步步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并满怀信心地向着世界强国的目标奋力前进。新时代的中国,不仅正在引领新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中国一起进入新时代,更在引领在过去二十多年长期处于低谷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步步实现伟大复兴,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endprint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 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J].人民日报,2017-10-20(1).

[3] 王岐山.开启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N].人民日报,2017-11-07(2).

[4] 王宁.坚决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确保党对武警部队绝对领导[N].学习时报,2017-10-11(1).

[5]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EB/OL].(2015-01-24)[2017-11-1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24/c_1114116751.htm.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545.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682.

[8]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31-332.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新华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EB/OL].(2017-07-27)[2017-11-1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7/27/c_1121391548.htm.

[1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1-282.

[1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

[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07-01)[2017-11-1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

[14]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5]新華社.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7-11-21(1).

Abstract: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nherits the fine tradition which the Marxism theory innovates unceasingly, embodies the vivid theory innovation quality, embodie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Change, change and invariable , realizes the third historical leap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t Leninism and Chinese reality.it reaches the new height of the party'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trength, intensity and height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have not existed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 It fully embodies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and it is a model of combining theory innovation with practice innovation.

Key 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Practical innovati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责任编辑:王廷国孔九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党同志马克思主义
FOR YOU, O DEMOCRACY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向雷锋同志学习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