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为的陈庆之遇上了无为的梁武帝
2018-01-18宫春科
宫春科
南梁僧人皇帝梁武帝,是一个好的伯乐,他发现了以少胜多、攻无不克的白袍将军陈庆之,让他从一个书童成为南北朝时期第一名将;但梁武帝不是一个好领导,他固步自封,胸无大志,醉心佛事,不务正业,让陈庆之空有一统南北的军事才华,最终却落得个无功而返,虽然自己的人生没有波折,但也只得在苍老中没落。轰轰烈烈的北伐惊天动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投进泥塘里的石子,瞬间再无声响。识人还能用人,是领导与伯乐的不同。作为领导,识人的目的还是为了用人,不会识人的领导如果用好伯乐,照样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才建立功业。然而,不会用人的领导即使是好的伯乐,也只是伯乐而已。好的领导,遇到了千里马,除了给待遇、给关照外,关键是还要用自己的雄心胆略,给予他们更广阔的舞台。
以少胜多,战神传奇
陈庆之(公元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是南朝梁武帝手下的将军。
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脉络看似很混乱,其实不乱。总体而言,南方相对稳定,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刘宋王朝,此后又经过了齐、梁、陈三个朝代;北方相对较乱,北方先后出现了匈奴、鲜卑等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或大或小的政权,大多数时候处于碎片化状态,统一的时候只有两次。第一次是符坚和他建立的前秦,在淝水之战中,符坚被东晋的谢安以少胜多击败,不久符坚被杀,北方再次分裂。再就是北魏,北魏不仅统一了北方,而且通过魏孝文帝的改革,非常强大,最后分裂成了北齐和北周,后来北周被杨坚的隋取代。
虽然北方经常分裂,南方基本统一,但北方即使分裂,实力也比南方强的多。南方虽有多个有名将领或君主组织过北伐,比如恒温、陶侃、祖逖等,但都是无功而返,甚至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但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心向佛、无心向北的梁武帝,却在陈庆之的帮助下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甚至攻入了北魏的老巢——洛阳。这次由陈庆之主导的北伐,经历大战47次,全胜,攻克北魏重镇32个,北魏孝庄帝弃都城而逃。当时洛阳城里有童谣说:“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意思是再有战力的军队、再厉害的将军,千万不要画地为牢,见到陈庆之的白袍军就赶紧跑吧。
这次北伐的战果委实輝煌。陈庆之的白袍军主力也就7000人,而他深入北魏腹地,面临的北魏大军总数号称百万。最终白袍军却几乎毫发无损,全身而退。一个小小的棋童,常年的文官,41岁才为将,却只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杀得一统北方的北魏人仰马翻,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41岁的陈庆之,率军打的第一战是镇守徐州之战,以2000兵力对北魏20000兵力,守住了城池。在冷兵器时代,守城易,攻城难,攻城兵力一般都是守城兵力的数倍。徐州自古至今都是战略重地,城墙防守力自不会差,所以陈庆之以一当十守住城池,虽然艰难,但以他的才华却也可能,也只有如此战绩才能打破出身沟壑,以文转武。随后的涡阳之战,陈庆之以数百人大败北魏15万大军。当然,这不是阵地战,而是游击战。并且北魏军队也不是被歼灭,而是前进停滞。在胶着1年后,梁朝统帅想退兵,陈庆之进帐逼宫,夺了指挥权,率领全军官兵发起总攻,连破魏军13道营垒,魏军全溃,书称“尸首淤塞淮水”。
最让人称道的当然是陈庆之的北伐,7000人北上洛阳,不但与几万、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魏军周旋,最后还能攻克北魏都城,进而全身而退,实属不易。然而细细分析当时的战局,又合乎情理。陈庆之北伐最大的对手是尔朱荣。尔朱荣是谁?尔朱荣相当于北方的“侯景”。南方的“侯景之乱”最终导致梁武帝的身死,而北方的尔朱荣之乱,让北魏重新陷入混乱,最终分裂成北齐和北周。
陈庆之的白袍军虽只有7000人,但他绝不是孤军奋战。在尔朱荣之乱中,北魏宗亲北海王南逃,向梁朝借兵,陈庆之是以“平定叛乱、拥立北海王”为由北上洛阳的,并且陈庆之能够一胜再胜,和他善于瞅准时机、借力打力、击弱避强的谋略不无关系。最终,陈庆之达到了他此次出征的目的,在洛阳将北海王拥立为建武帝,并率领他的7000白袍军驻守洛阳门户中郎城。当然,陈庆之的白袍军只是驻守中郎城,而不是防守整个洛阳。且建武帝也有自己的拥护者,陈庆之有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其对手虽然人多,却是投鼠忌器。
有为无为,幸与不幸
轰轰烈烈的7000白袍将士伐北之役,最终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告终,但陈庆之的军事才华,却如彗星一样划过战星闪烁的南北朝天空。最难能可贵的是,陈庆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却能“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据《梁书·陈庆之传》记载:“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公元501年,萧衍趁南齐政权皇族内乱、骨肉相残的机会攻入建康(今南京),杀掉南齐末代皇帝萧宝卷,自立为帝,建立梁朝。任命当时年仅18岁的陈庆之为掌管文书的主书,这是一个文官的职务,并不是陈庆之擅长的。但是,作为萧衍的近侍,也就是奴仆,在门第森严的时代,有这么一个位置是不错的,也是合适的,在梁武帝和朝中贵族们来看,都觉得没有亏待他。陈庆之自然知道这个位置来之不易,他如同儿时当棋童伺候萧衍一样,在这个位置上尽心尽责。同时从没放弃自己疆场效力的愿望,静静等待,这一等就是23年。陈庆之第一次率军出征时已经是41岁,离他生命终结只剩下14年。
陈庆之短暂的军旅生涯取得辉煌的战绩,和当时的北魏乱局有关,但自己高超的指挥才能和带兵艺术也是百战百胜不可或缺的要素。他除了善于借力打力、善用游击战、善于避实就虚以外,他还能够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并且爱兵如子,故广受上级的信赖和官兵的喜爱。除了自幼和梁武帝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外,涡阳之战后他的上级主帅消极避战、妄图退却,差点让陈庆之一年来袭扰的成果付之东流,陈庆之虽然实行了兵谏,但却能够对上级主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避免了袁崇焕诛杀毛文龙那样的血案发生,让上级欣赏支持自己的决定,并用胜利印证了自己决策的正确性。endprint
陈庆之爱兵如子。白袍军面临百万魏军反扑不得不撤退时,他作为主帅,不是先走,而是留在了后面,这也是一贯以来受士兵的爱戴使然。所以,至始至终,白袍军人数虽少,但始终能够和陈庆之同心合意,在广袤的北方土地上作战时才能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够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历史上,陈庆之的名气远远没有卫青、霍去病等西汉名将大,如同南北朝的历史远远没有西汉历史那样受人关注一样,但陈庆之是这一时期的第一名将是毫无争议的,他的“第一”是用无可争辩的战绩换来的。然而,辉煌的战绩全是徒劳,7000白袍军在洛阳面对越来越多的北魏军反扑时,坚守60余天不得不撤退。陈庆之的命运是复杂的,幸运中有不幸,不幸中有幸运,虽然他和他的7000军队全身而退,但在返回国土前,遭遇洪水,7000白袍军葬身汪洋,断后的陈庆之却因此躲过了一劫,被僧人救起。陈庆之回到梁国并没有受到梁武帝的责罚,被封为侯,并从此再无出征,在富贵中终老。
生不逢时,空留遗憾
陈庆之空有一身才华和不凡的战绩,可是他却跟错了人。
所谓跟错了人,当然是指他的主子梁武帝。和其他著名将领遭到统治者的排挤打压不同,梁武帝对陈庆之从始至终都非常欣赏。陈庆之自幼就是梁武帝身边的人,梁武帝萧衍是个棋迷,而陈庆之就是他的棋童。陈庆之的将才首先就表现在他的棋艺上,陪梁武帝下棋时,他能够一眼看穿对方的破绽和疏漏,萧衍对这位少年侍从也就格外赏识。但俗话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梁武帝的生平事迹广为人知,他在位时间长,前期还比较清明,后期则糊涂透顶,他最大的威胁是当时统一了北方的北魏,而毁掉他的就是和北魏勾结、反复无常的侯景。
实际上,陈庆之的作战业绩主要是对北魏取得的。侯景就其军事实力而言,梁武帝有很多消灭他的机会,但这些机却完全消弭于自己的妇人之仁、糊涂透顶,这就是陈庆之为什么每次作战都是以少胜多,但实力差距却越来越大的原因;也是陈庆之虽然取得胜利,但对政局、国运及其主子梁武帝自身的命运无法产生积极影响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陈庆之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战果一次比一次辉煌,但其历史影响力却并不大。
陈庆之不仅跟错了人,还生错了时代。众所周知,南北朝时代的梁,继承了东晋、宋和齐的衣钵,当然,这个继承并不是和平过渡,而是刀光剑影。当时的战争,虽然可以改朝换代,但依旧无法完全改变不良政治文化层面的规则和制度,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就是其中的顽疾。
陈庆之自幼跟著萧衍,一国之君梁武帝萧衍不是对他不喜欢、不重视,但即使是这样又如何?陈庆之的身份就是梁武帝身边的仆从,小时候就跟着萧衍做仆从,当然不可能有显赫的家世。
陈庆之看似幸运,实则不幸。他出身在门第森严的南朝,空空浪费了人生几十载,虽然获得了展露才华的平台和机会,然而,一个本有平定北方之才的将领却遇到一个毫无平北之志的君王,虽然欣赏厚待他,而他也没有像大多数名将难逃兔死狗烹的结局,但战果几乎都化为乌有。北魏内乱,权贵北降又如何?梁武帝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眼光,让陈庆之出征只是敷衍,即使陈庆之打出了大好的局面他也视若不见,让这些机会白白溜走。陈庆之百战百胜又如何?没有梁武帝的支持,兵力有限,虽能屡战屡胜,但毕竟无力消灭更多北魏有生力量,重创北魏。攻克首都,拥立新君又如何?最后不得不放弃,撤出洛阳,以前一切胜利成果都化为乌有。陈庆之的战绩虽然辉煌,但对改变政治格局产生历史影响,毫无意义。然而,责任并不在陈庆之,他的才华得以充分展现,他不愧为南北朝时期最能打仗的将领。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的综合较量,战争的真正胜败及影响,也是综合因素糅合的结果。楚霸王项羽屡战屡胜,汉高祖刘邦在对战中父亲、妻子都成了项羽的俘虏,但最终的胜利者,依旧是刘邦。梁武帝善待了陈庆之的一生,在门第森严的时代毕竟给了他舞台,虽有些晚,也算有知遇之恩。但梁武帝的短视、平庸不仅铸成了自己最后被活活饿死的悲剧命运,也埋没了一代将才战神,让他淹没在将星灿烂、百舸争流的历史长河中,难以真正焕发应有的光芒。不像蓝玉和另一个和尚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给了蓝玉建功立业、改变历史的机会,但最终却杀了蓝玉,还剥了他的皮。陈庆之和梁武帝、蓝玉和朱元璋,究竟谁是最佳组合?究竟谁幸运、谁不幸?自由后人评说。
责任编辑:张传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