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探讨
2018-01-18许颖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许颖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依靠高密度资源采集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凭借广大人民的勤劳智慧实现了对外贸易的长期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跃升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初步达到小康。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减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传统产业对经济的拉动趋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行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重要来源之一。国务院“双创”战略提出3年来,我国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创新发展策略,不断调整结构和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仍实现了靓丽的经济增长。在双创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新一轮供给侧市场主体的生成,还是作为支撑发展的人才资源,青年大学生都是来源的关键所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推动大学生投身于创业创新的浪潮,逐渐成为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和自身发展需要。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三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委和教育主管部门促进创业创新政策的出台,高校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培养计划竞相实行,各具高校地区特色的教育试点在各个高校全面展开,大部分高校已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课程列入教学的重点开发推进内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各类大学生青年创业学院以及各个创业孵化基地也应运而生,各类初创项目开始进入规划孕育阶段,更加涌现出一批以“饿了么”和“大疆”为代表的成功企业。最新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跟踪数据显示,2011年~2016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创业比例实现了从1.6%到3.0%的连续6年增长。然而数字的背后则是这一创业群体中,半数以上的人3年后不得不退出创业。[1]在创业环境较好的浙江和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大学生创业后迈过生存难关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成功率也不超过5%。如何走出创业成功率偏低的困境仍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对的客观难题。
2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方法建议
以提升创业创新的成功率为本,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采取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学研结合方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参与实施具体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夯实学生基本功,锻造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磨炼坚韧意志,通过综合能力的提高来提升项目的成功率。
1.增加融资渠道,多管齐下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阶段性资金短缺的难题。基于大学生本身融资要素的缺乏,要解决资金瓶颈,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置专门的绿色通道对接外部各种融资渠道。基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规模特点,应重点接洽申请地方科技孵化创新创业专项基金、科委教委等相关部门项目扶持基金、外部天使基金等,为优质潜力项目提供前期基础保障。同时学校也应该在项目资金的使用上充分介入监督,避免低效占用浪费。通过各项软硬资源的导入减轻资金支付压力的同时,又可以通过将校内项目与外界共享获取关键资源并且给予进一步成长资金支持[2]。
2.加强跨校合作,实现高校、大学生和企业的共赢
深度挖掘行业协会、公益组织和科技部门公开信息,筛选本校关联的科技成果,依托本校重点科研资源,通过与本校学科领域内标杆创新创业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或者协作经营企业实体等多种途径进行互补性的校企合作,立足于面向市场的商业化运作,精准助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进程。项目实现盈利后采取实施股本分红、引入新一轮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对校方投资母体实现资金反哺。在校企联合项目的运营中,参与学生进入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岗位实习锻炼,合作企业在后备力量的储备方面获得人才支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取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运营实践经验则为日后的就业求职夯实基础,力求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多方共赢。
3.集中资源侧重向重点优势专业学科倾斜
我国各地区各高校之间存在科研实力和可支配资源的巨大差异。从实际出发,以本校的相对优势院系作为牵头单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突出强项引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在选择意向合作方和项目时,优先选择与自身实力优势相匹配并且能够有效受益于学校资源的合作方和合作项目,从而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为创新创业成果的持续发酵提供丰沃土壤。以笔者所在服装学院为例,学院一直倡导并力推与纺织行业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发展交流推进创新创业项目,获取多方共赢。
4.设立专职部门强化高校创业创新项目实践指导和辅助支持
为有效减轻高校教师在完成科研教学之外参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中的负担,避免来自于教务科研、党务群团部门等多头管理带来的低效重复、资源浪费现象,有必要在高校设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供综合性服务的职能部门。[3]作为承上启下对学校负责的唯一对接部门,所属工作人员按照专业职能进行分工,总体组织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创业创新的各项工作要求和工作精神,辅助指导各学院的创业工作并且加强对学院师生创新创业的流程和政策支持,增强学院师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减少项目前期开展的障碍。
5.循序渐进打造多层次创业创新教育体系
在校大学生处于不同年龄段,客观上存在处事能力,眼界知识和执行能力的差异。开设关于创新创业以及管理学、经济学和财会等与创业相关的选修课程是开展实践项目的前提。对于低年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可以更加侧重于创意类模拟活动,可以精选目前各地区历年的创业项目大赛参赛项目作为相关素材。对于高年级即将就业的群体,可以更侧重于和本校科研团队以及合作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实务合作项目。对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角色定位,不应局限于独立创办企业,通过团队分工合作成长为创业团队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创业创新的重要路径。
6.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培养坚韧工匠意志
随着微博,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的盛起,高校有关文宣部门必须当仁不让,占领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宣传阵地,主导相关信息的共享传播,在整个校园内形成良好的“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对待挫折”的文化氛围。在推送本校“创新创业”项目适用的优惠倾斜政策措施的同时,设立面向全校师生的创新创业专题类讲座,联合其他院校和政府部门在多种层面广邀创业创新领域的投资人、活跃在创业创新一线事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工作人员、渡过生存初创期并实现经营盈利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先锋实践者,来校分享“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现身说法吸引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之路。针对导致创业失败的问题,多方面剖析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在强化短板加强执行能力的同时,避免盲目乐观,培养形成长期创业创新的工匠精神意志。
3 结语
高校推动大学生创业创新,这既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突破就业压力的有效推手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地与输送地,高校必须站在双创战略的风口,深入推动教育改革,输出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持续动力。
[1] 2017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麦可思研究院,2017.
[2] 唐景莉.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落地生根[N].中国教育报.2016.(3):10.
[3] 邱丽娟,乔金杰,徐丽.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5):68-69.
div class="picture_figure">
征稿启事及广告征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