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燕山山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以青龙满族自治县陈台子村为例
2018-01-18杨立铭杜茂宝
杨立铭,杜茂宝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问题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瓶颈,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针对贫困地区尤其是连片的贫困地区实施脱贫帮扶,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1]。传统的扶贫开发内容主要侧重于农业生产活动中,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传统农业方式对于减缓或消除贫困的效果已不再明显。乡村旅游业是以农村自然风光、农业生产、风土人情、人文遗迹、农民生活及生态环境为旅游资源,以城乡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观光、娱乐、体验、度假等需求的新兴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是将农村、农业、农民等“三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业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产生大量就业机会,开发难度小,见效较快,风险较小,其发展还能拉动地方餐饮、娱乐、商业、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具有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贫困地区,把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作为一种精准扶贫的途径是非常有效的[2]。
精准扶贫是在精确识别贫困地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联动帮扶,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开展的扶贫工作。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指的是在具有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通过政府、职能部门、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媒体、民众等的综合力量科学合理的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3]。国内研究者在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发展战略研究、旅游产业扶贫的参与元素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王颖等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旅游的 PPT战略[4]。常慧丽从社区居民参与扶贫的模式分析了旅游扶贫的特征和问题[5]。李燕琴认为尊重居民的发展意愿有助于打破扶贫旅游发展瓶颈[6]。邓维杰认为精准旅游扶贫对贫困户的认定不精准且排斥特困户群体参与旅游发展不能达真正的扶贫目的[7]。毛峰探索了扶贫旅游的开发模式与策略[8]。综上所述,学术界关于乡村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青龙县大巫岚镇陈台子村概况及调查研究结果
(一)陈台子村概况
陈台子村地处燕山腹地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镇,是“十三五”期间贫困村。距秦皇岛市100 km左右,有承秦高速、335省道相连,干路交通较便捷。全村共260户880人,共11个村民小组,其中贫困户215户565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4.2%,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6户478人,低保户23户56人,五保户11户11人,整体来看,该村的贫困程度比较严重,见表1。
表1 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镇陈台子村村况分析
全村总面积 1 400hm2,其中山场面积1 300hm2,山场面积是耕地面积的30倍,山野、林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村民收入来源以传统种植业、林果业、外出务工为主,2015年底全村人均收入2 400元,没有明显的立村产业。该村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可以用“红、绿、水”三个字来概括。“红”指陈台子是革命老区,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期间一直有党领导下游击队活动,长期有临抚凌青绥四总区区长海瑞祥领导的周子峰游击队、李杰游击队、陈清抗日报国队活动,并留下了燕山游击队暴动遗址、八路军藏身洞、藏枪洞、藏粮洞、消息树、救命石等遗址,全村曾参加八路军5人,有八路军关系人29人,留下很多红色遗产。“绿”指陈台子村是典型的燕山腹地,与祖山、花场峪、花果山都属于燕山山脉,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负氧离子丰富,野菜、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水”指陈台子水资源丰富,村所属水泉沟、牛车沟、陈台子三个大的人居沟域,沟沟有水,很多山谷均有水源,一年四季长流不止,形成了特有的沟域水系景观。整体来说,陈台子村可依托的旅游资源丰富且有特色,见表2。
表2 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镇陈台子村特色乡村旅游资源
(二)陈台子村抽样调查对象概况
陈台子村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旅游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有些农户应一些驴友、摄影爱好者的要求被动做起民宿和农家饭服务行业,尚未形成规模且并不符合行业标准、规范。陈台子村一直没有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掘利用陈台子村的特色旅游资源,立足“一村一特色”的理念发展旅游扶贫产业是完全可行的,并且逐步把乡村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陈台子村支柱产业也是可行的。通过对村民的入户访谈和调查,目前当地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极少,被抽样调查者均有参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意愿,并且大多数被调查者参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意愿非常强烈,见表3,但限于该村的经济状况,限制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问题比较多,瓶颈问题主要是资金问题。
表3 部分被扶贫户(人口)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意愿状况
二、陈台子村发展乡村旅游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一)主要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下
陈台子村地处燕山腹地,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道路建设尤其落后,除了附近的省道和主干道较为便利,其他道路路况较差。村干路路边的垃圾和堆放的杂物比较多多,影响交通情况;此外,村民居住条件较差,很多房屋年久失修,从入户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多被调查对象认为“房屋条件差”是影响发展乡村民宿产业的一个制约因素。
2.现有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单薄
陈台子村自然环境优美,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一些“驴友”、摄影爱好者、骑行爱好者前来采风、游玩,部分头脑灵活的村民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初具雏形的“农家乐”接待来客餐饮和住宿,但接待能力极为有限,并且接待质量也有待于提高,受游客数量、服务能力等因素影响收入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旅游基础设施较差,经营项目单一,管理不规范,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
3.现有乡村旅游项目与周边地区“同质化”问题突出
近年来随着燕山山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都趋同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模式,游客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这一低端型需求,而是转变为以参与、体验为主题的高端休闲度假新需求。另外,陈台子村现有的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同质化现象突出,没有与临近区域(如青龙花果山村、迁安白羊峪村等)形成错位发展,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新鲜度,对游客吸引力不强,没有突出自己的“红色文化”,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4.个别精准扶贫对象识别不准确等问题
个别贫困对象识别不准确,有的存在对贫困对象的贫困程度、贫困原因分析不透彻,精准扶贫针对性不强等情况。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选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贫困人口素质偏低,不能满足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等问题。
(二)发展对策
1.以“绿色资源+红色资源+水资源”为依托,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看是否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陈台子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拥有“红色资源、绿色资源、水资源”。这些旅游资源的同时拥有使得陈台子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结合精准扶贫的理念加以开发,一定能够为该村和周边类似的山区提供新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该村经济的发展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该村具体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见图1。
2.以农业科技培训为抓手,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
“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9]。地处燕山腹地的陈台子村村民长期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知识陈旧且落后。陈台子村自然资源优良,适合开展特色杂粮种植、木耳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也可以将传统的年猪养殖、家禽养殖项目拓展为特种养殖业,如山蚕养殖、林蛙养殖、蜜蜂养殖等等;这些项目或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地方政府要与高校、职业院校、农技推广部门结合起来对贫困人口进行多种形式培训,通过“扶贫先扶智”的途径使贫困人口提高致富的综合素质,确保贫困群众都能够掌握一门可以持续致富的实用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图1 青龙满族自治县陈台子村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
3.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特色产业
陈台子村是革命老区,拥有很多“红色资源”,如冀东抗日救国队成立遗址,抗日小道,小东沟八路军藏粮藏枪洞,抗日英雄周子峰、张百策大木沟居住洞等遗址(物)或遗迹。充分挖掘开发这些“红色资源”建立红色文化纪念园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冀东抗日根据地陈台子纪念馆、陈台子红色遗址,打造本地区旅游业的特色亮点——“红色旅游”,打造“陈台子村两日游”精品项目,让游客即能够亲近大自然的绿色资源,又能接受爱国主义的红色教育。
4.精准识别,多措并举进行对口精准扶贫
要达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的,就要对贫困人口的个体情况、经济条件、致贫原因等进行精准细致分析,制定相应的扶贫方案[9]。如根据致贫原因可以分为:无致富技术、文化素质差致贫;先天残疾致贫或因病致贫;供养子女读书负担重致贫等。根据具体致贫原因制定扶贫方案,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计”宗旨进行,如因供养子女读书致贫可以协调有关教育职能部门申请减免学费或勤工助学等方式解决,对因缺少致富技术的贫困群众进行致富技术培训,对因病或身体残疾致贫的群众通过协调社保部门解决有关问题。最终实现持续扶贫、致富的方案是产业扶贫,在陈台子村最现实的就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陈台子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见图2。
图2 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镇陈台子村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
结 语
旅游扶贫是边远山区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越来越重视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中的作用。燕山山区位于燕山腹地,革命老区,旅游资源丰富,是环首都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在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10]。近年来,燕山山区很多贫困村落抓住了时机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如青龙花果山村、迁安白羊峪村等通过“山间民宿”“农家乐”等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脱贫致富,乡村旅游业成为燕山山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燕山山区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继续做好该区域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对调整该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留守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以及推进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以燕山山区陈台子村为例对燕山山区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发展进行了分析,仅为一隅之见,不能以偏概全,各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以精准识别为前提,以旅游产业为抓手,有针对性的打造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品质化、品牌化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真正达到乡村旅游产业精准扶贫、为民富民的目的。
致谢:本文中部分资料数据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驻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镇陈台子村精准扶贫工作组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1]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7年6月23日)[J].求是,2017(17):3-9.
[2]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9):15-21.
[3]刘解龙.精准扶贫的几个基本问题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98-104.
[4]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6.
[5]常慧丽.甘肃省旅游资源开发与贫困消除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06.
[6]李燕琴.旅游扶贫中社区居民态度的分异与主要矛盾——以中俄边境村落室韦为例[J].地理研究,2011(11):2030-2042.
[7]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78-81.
[8]毛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0):212-217.
[9]杨新华.习近平精准扶贫基本方略阐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22-126.
[10]李裕瑞,刘彦随.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27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