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2018-01-18郭希蔡柳符金玉

海南医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血型血液检验

郭希,蔡柳,符金玉

(澄迈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澄迈571900)

输血为临床上救治患者的重要性措施,输血工作安全与否和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进展,输血技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如从输注全血到输注成分血,从替代性输血到治疗性输血等[1]。人类血液成分有着个体性强以及成分复杂的特征,在输血过程中,接受者和输血者均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引致输血失败,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国内诸多文献证实,血型检验质量控制管理为输血安全的重要基础,同时配备专业性强的医疗团队,可进一步提升输血安全[2]。本文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实施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进一步探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澄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实施输血治疗2 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收治时间,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 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70例,女性430例;年龄18.7~79.4岁,平均(35.8±1.8)岁;有妊娠史者251例,输血史者242例。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10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610例,女性390例;年龄19.4~81.4岁,平均(36.8±2.7)岁;有妊娠史者182例,输血史者22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检验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实验室输血质量控制工作。两组患者的输血检验方法如下:使用手工凝聚胺法(MPT)以及微柱凝胶法(MGT)完成交叉配血工作。在实施该项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全面观察血液样本的主侧和次侧是否存在按溶血或凝集情况,同时进行阳性对照实验,依照最新修订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相关内容,实施具体检验工作[3]。将浓度为160万U青霉素加入到巴比妥缓冲(24 mL,pH=9.8),之后加入2 mL的O型红细胞,于室温条件下静置1 h,后使用浓度为0.9%生理盐水(NS)溶液洗涤后保存。观察组在常规输血检验的基础上严谨执行质量控制工作。在输血之前完成标本检测,所收集样本应符合规定,评估献血者在献血期间的免疫状态,保存好资料。均由专业人员完成血液收集工作,并对血液标签和包装袋加以核对,避免混淆,在确认无误之后再予以入库。所收集的标本应冷藏,将温度控制在2℃~4℃,做好记录工作,完善消毒,保证输血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如配血、职业暴露、输血前后消毒以及输血传染病等。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输血安全事故总发生率为15.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6.9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类型比较[例(%)]

3 讨论

输血为临床治疗和抢救的常见工作环节,该项工作的过程较为复杂,其步骤多并且涉及面较广泛,倘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输血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基于此原因相关人员必须提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标准的样本收集、血型鉴别和交叉配血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确保用血合理的重要基础。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血清学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另外也要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预防输血不良事件发生[4]。为保障良好的质量控制工作,需要严格对血液来源加以管理,认真核对血液供应者的资料、血液标签、包装袋以及质量等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入库。在储存血液时,应当做好控制工作,同时记录好冰箱温度等环境条件,保证血液质量,从而确保供受双方血液标本控制用血安全的基本要求。在认真核对资料的基础上,还应当对血型加以鉴定,同时应控制好输血时所使用的实验剂量。本次实验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翻阅最近几年文献,认为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强化输血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

3.1 输血以及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具体化措施输血以及检验工作最为常见的不良后果为病毒/细菌感染,在输注受到污染血液之后,受血者会罹患感染性疾病,这种情况不但会对使用血液者的疾病治疗造成影响,也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感染概率,就要实施性质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规范具体工作。输血过程中,筛选出HIV病毒或HBV病毒等,防止血液传播。在实施采血工作之前,应当对献血者进行血液检查,主要项目包含抗-HCV、抗-HBV、梅毒抗体等。除此之外,接受血液者也应当进行检查,确定输血适应证,利用检验受血者和献血者样本的方式,可以在源头上做到防止疾病感染的目的,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值得说明的是,使用输血检验法,献血者也能在早期发现自身感染情况,方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5]。

3.2 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措施鉴定血液分型为实施输血工作前常规项目之一,其也为进行交叉配血前的必要环节。在进行该步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使用在有效期间内以及生产文号完整的血清,严格依照标准步骤完成实验,应当特别注意控制血清和血球的比例,如果患者的疾病类型较为罕见,应当使用洗涤红细胞法完成血型鉴定工作。为了取得相互验证的效果,应实施正反定型工作。例如,ABO血型常见正反定型不和类型包含正、反定型不和、蛋白质异常以及血浆异常,无论出现何种情况,均应重新进行所有项目,而Rh血型的正反定型工作也具备相同的临床意义。该系统有着多态性特征,极易发生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输血等不良反应。既往文献报道指出对于存在妊娠史以及输血史者机体内可产生免疫性抗Rh抗体,对于该类别患者应当接受Rh血型常规检查工作。此外,工作人员要依照实验试剂说明书,完成各个环节操作,为血型鉴定提供可靠保证。

3.3 交叉配血环节中质量控制工作交叉配血的目的在于利用检测的方式发现除却ABO血型之外与常规血型不相容、非规则性抗体。当前,我国一般使用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该项工作的技术标准。基层医院实验室一般使用手工凝聚胺法(MPT)法实施检测[6]。

本实验以2 000例患者血液标本为研究样本,依照入组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样本,实施血型实验室输血质量控制。结果证实,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能够看出,在当前血液资源如此紧俏的年代,强化输血检验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除了可以避免不必要血液浪费之外,还能够确保患者的用血安全。交叉配血检验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将该项工作重视起来。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下述几点以确保输血安全:①重点对血液凝集以及凝血现象加以关注,如果患者存在输血史或者在妊娠期间内,应当检查不规则抗体;②明确核实血液接受者和献血者信息,后在报告单内记录好检测结果;③进行交叉配血的过程中,应仔细检查供血者样本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出现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情况等等,保证信息准确,不发生混淆。另外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要依照相关规范实施。依照以上标准做好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控制,对工作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加以完善,强化护理者的专业技能,这对于提高护士职业素养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客观上降低输血传染、交叉配血和职业暴露等原因造成的输血安全问题发生。

综上所述,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血液使用者的用血安全,实施实验室输血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保证患者高质量用血,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 于卫建,安万新,梁晓华,等.ISO15189认可与血型参比实验室室内质控方法的建立[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8):805-806.

[2] 张勇萍,安宁,杨世明,等.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31(8):1148-1151.

[3] 于卫建,安万新,梁晓华,等.ISO15189认可与血型参比实验室室内质控方法的建立[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8):805-806.

[4] 林新梅,刘红,黎金凤,等.2010-2012年某院输血科室内质量控制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4,3:346-347.

[5] 袁晓阳,马晓露,陈洁.基层输血科自制室内质控品的方法与可行性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4):398-401.

[6] 张秋丽,周俊,王华,等.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临床输血安全价值研究[J].人民军医,2015,5:521-523.

猜你喜欢

血型血液检验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多彩血液大揭秘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神奇血液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